蘇氏遭難篇(3 / 3)

失敗的章惇很興奮,好學識、好膽魄,你在荊蠻地界太屈才了,我推薦你進京去見王安石!張商英從此邁進主流官場,成為新黨中的一員…

張商英不同於李清臣,後者是永遠做不了大事的,因他的清高。清高者必孤傲、孤傲者必孤獨,孤獨的人沒法融入集體,更沒法集合大眾形成自己的團體。而隻憑個人,是不可能翻天覆地的。張商英與之相反,他積極地活在潮流裏,帶著自己堅定信念,在時代大潮裏盡情折騰…

司馬光宣稱“以母改子”時,他是第一個公開反對的人。在被貶職前,對呂公著也很不恭敬。這時調回京城,到知諫院報到沒幾天,他提出一要求——先帝盛德大業,跨絕古今,但都被司馬光、呂公著、劉摯等人結黨亂政敗壞了。9年間,他們利用職務之便打擊報複,陷害了很多正直官員。現在我要求:開封城內各級部門,上至中書,下到六部,9年間所有公文都建檔封存,除我以外,不許任何人調用,以便勘察每一個官員的清濁邪正!

這消息傳出去,開封城裏的官員們集體發抖,這招就是傳說中最凶殘的“滾湯泡老鼠,一窩全要死”大法,隻要用上,基本上指誰打誰,百發百中。試想身為公務員,誰沒點隱私呢?這樣抄大家老底的做法,簡直是集中營行為!

有人跳出來反對,說這是沒事找事、分化官員隊伍!曆史上有很多例子都極力避免這種事,如官渡之戰後的曹操。兩軍對壘尚且這樣,和平年代怎可主動窩裏反?

乍看說得有道理,可宋哲宗居然同意了張商英的要求。至於為什麼,正是和平二字…

官渡之戰,曹操打贏了都丟了半條命,再在自己隊伍裏搞清算,純粹是嫌命長自殺,以為他不恨叛徒嗎?再恨也得先保住自己事業!哲宗時代的宋朝不一樣,和平時期淨化官員隊伍,本身就是必要的,直到現代國家,這都是必須定期執行的政府行為,那有什麼大不了的害處呢?說句難聽的話,對宋朝文官就該下狠手,100多年來的優待,讓他們比劉備入川前的四川官場都放肆腐敗,必須得用諸葛亮治蜀的嚴厲手段,才能讓他們清醒!

張商英工作進展很快,在文山案海裏迅速找到第一個目標——蘇軾!這跑得最快的家夥中大獎了,他真是太聰明了,知道自己在這9年裏做的事有多招人恨!

東坡大人才名當世無雙,當上兩製官後,很多著名人士的官方著名文件都出自他手。如應司馬光之命寫給王安石之死的製文。而在他寫的眾多精妙委婉、晦明不定的製文中,有一篇是他怎樣推脫、怎樣解釋都邁不過的坎,這也就成了他一生中最大悲劇的開場白《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簡稱關於呂惠卿同誌監外執行、不得隨意走動、剝奪政治權利的說明…

這篇製文是蘇軾主動,甚至爭著搶著去寫的,為的就是在呂惠卿倒台、被貶出京城時出口惡氣。隻是很奇怪,呂惠卿一生得罪的人很多,基本上仇敵滿天下,可和蘇軾間並沒發生什麼不共戴天的事?而蘇軾寫的這篇貶製,可說是太不留情麵了,準確講,就是在罵人!且在罵呂惠卿的同時,罵了改革派裏所有的人…

全文很長,以“凶人在位,民不奠居”開始。凶人在位?指的是誰呢?宋神宗?還是王安石?之後轉到呂惠卿本人,說他“以鬥筲之才,諂事宰輔,同升廟堂”行為上“樂禍而貪功,好兵而喜殺”學問上“以聚斂為仁義,以法律為詩書”罪行上“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輸之政,自同商賈”“反覆教戒,惡心不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