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議和篇(1 / 3)

此時,梁師成“隱相”地位已成,但他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的真理,並沒躺在功勞薄上吃老本。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聲望地位!於是他加入了艮嶽的修建工作裏…

艮嶽,這絕不僅僅是皇帝的一座花園那麼簡單。在當時,這是最大的政府工程!參與它是地位的象征、掌控它是皇帝寵眷的體現,是每一位朝中大佬打破頭都要爭一次的好東西。梁師成敏銳意識到這一點,伸手抓了過來,給自己在趙佶、在百官心裏加上了新砝碼!

從此他為艮嶽嘔心瀝血、竭盡所能,營建出了一人間所沒、連世界公認的古代七大奇跡巴比倫空中花園都比不了的夢幻仙境!

他成功了,艮嶽真的建成了…但他不知道的是:艮嶽是北宋朝的命運之山。它建立起來的過程,就是北宋崩潰的過程。它竣工之日,就是北宋亡國之時!

但現在隻是1117年底,沒人能想到這一點。梁師成全身心撲到建築工地上。到1122年底,把艮嶽第二步驟完成:在原有的山勢走向上,把各處景觀點蓋好!

查原始資料,名目如下:艮嶽廣袤10餘裏、峰高90步。最高點建介亭。以此分山成兩片,為東西二嶺。

東嶺有萼綠華堂、書館、八仙館、紫石岩、棲真磴、攬秀軒、龍吟堂。山南壽山嵯峨,雙峰並峙,下有雁池、噰噰亭。西有藥軒、西莊、巢雲亭、白龍沜、濯龍峽,蟠秀、練光、跨雲3亭、羅漢岩。再向西有萬鬆嶺,嶺畔有倚翠樓。嶺上嶺下設有關聯,關下有平地,鑿為方沼,沼中有兩塊陸地,東邊建蘆渚、浮陽2亭。西邊建梅渚、雪浪2亭。由此沿磴道複上最高峰介亭,亭左有極目、蕭森2亭。亭右有麓雲、半山2亭。介亭之北臨景龍江,引江水流注山間,迸珠濺玉、蜿蜒玉帶。從介亭西行不遠有一小軒,名為漱玉。漱玉軒再西。道路皆用碎石鋪砌,路旁有煉丹亭、凝真觀、圌山亭。圌山亭俯視江際,可見高陽酒肆、清虛閣雕、霧閣雲窗。景龍江北岸勝筠庵、躡雲台、蕭閑館、飛岑亭一字排開,其支流蜿蜒南去,另組成一座山莊,別有洞天。南山之外又有小山,橫亙2裏,名為芙蓉城。景龍江之外另建房舍,格局樣式比芙蓉城更為精妙…以上就是艮嶽第二步工程,各處景地的原始狀態。

說它是原始狀態。是因還有第三個步驟。這最後一關才是艮嶽的精華所在,第三步是裝修!裝修,那是無止無休,房子有價,裝修就沒譜了。隻要你有錢。真來個白玉為堂金做馬又如何?

以趙佶的藝術品味、以宋朝的人文精華、以華夏大地的出產豐富,艮嶽的裝修能到什麼程度,是能想象的嗎?

至少童貫、梁師成等人是想不到的,他們局促後宮,眼界不廣。就算童貫,他長年在西北苦寒之地,也沒法想象江南的那種繁華!趙佶也不行。他有品味、有鑒賞力,但現在的他還沒行過萬裏路、沒見過萬樣物,隻能像個吃客一樣坐在餐桌旁,等大廚們把菜做好端上來,才能品得出好壞…

最後還是蔡京想出了主意。之所以是他,是因這次裝修風格基調決定的!趙佶身為北方人。一直向往美麗妖嬈的南方,恪於祖訓,他沒法像後來明清的皇帝那樣遊江南,於是他要把艮嶽裝飾成他的夢裏水鄉…在蔡、童、梁京城3巨頭中,隻有蔡京被貶過長江。在杭州西湖畔生活過。這段貶謫歲月當時是多麼的難熬,但這時已轉化成了最珍貴的財富!都成了蔡京的資本!

艮嶽這樣逐步裝修著、逐步完善著,如從太湖、靈壁運來的石頭們擺在了艮嶽四周。石旁植有蟠木癭藤老樹異花,隨山勢曲折蜿蜒,鑿石成路,從山腳直到峰頂,號為朝天磴。主峰外的小山都是堆土累石而成,峰淩如削,飄然有出塵雲鶴之姿,名為飛來峰。植梅最多處名梅嶺;種丹杏最多處叫杏岫;增土壘石、中間留隙穴載黃楊的山坡叫黃楊嶺;於山崖險處種丁香,稱丁香嶂;以紅石砌山其下種椒蘭,名為椒崖。在山之尾部增土成坡,植柏樹萬株,枝杆柔密,搓之不斷,樹葉結成幢蓋、鸞鶴、蛟龍之狀,命名為龍柏坡。沿艮嶽西行,載竹成林,林外用清一色的紫色石堆積成山,山北放置一蓄水櫃,山頂鑿挖深池,每當趙佶遊玩,命水工在山巔放水,形成瀑布,命名為紫石壁,又名瀑布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