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罷相篇(1 / 3)

麵對黃潛善、汪伯彥、甚至趙構的逃跑主義,李綱大義凜然,據理力爭“自古中興,必起於西北,而後據中原、定東南。【首發】如起於東南,中原尚不能定、遑論西北?原因無他,隻因天下精兵健馬皆在西北,一旦棄守,外敵襲擾於外、盜賊蜂起於內,自保尚有不足,如何中興?為今之計,陛下隻有臨幸襄、鄧,這是漢光武當年中興之地。此地西鄰川陝,可招兵買馬;北近京畿,可隨時出兵;南通巴蜀,可征收錢糧;東連江淮,可有天險。今年冬天,就請皇上暫幸南陽。等到宗澤將開封城治理得當,就請陛下仍回都汴京。這才是中興之主的策略”趙構於是不得不收回行幸東南的舊詔,準備前往南陽,做第二個漢光武帝劉秀…

19日,宗澤在開封接到趙構命令,要他善待被拘留的金使。宗澤大怒,上書不敢奉詔。同時也請趙構千萬不可前往金陵,說自己一定能守住開封!

同日,兩宋年間最大的矛盾體張浚被任命為殿中侍禦史。

而幾乎與此同時,南宋都城應天府,有一個人失意地脫下了宋軍軍裝,走出了營地——嶽飛,他被開除軍籍了…

關於名將嶽飛的生平,實在是太多模糊和爭議了,從《宋史嶽飛傳》來看,他是第一批追隨趙構的人,遠在張俊、劉光世出現前,就和趙構麵對麵談過話了。《宋史》記載:趙構到相州後,在汪伯彥幫助下組建起了自己第一支部隊。某天,樞密院一叫劉浩的官員帶來了一個人,引見給趙構,他就是嶽飛。趙構很喜歡嶽飛,初見麵就派了一任務:命嶽飛去招降盜賊吉倩。

嶽飛圓滿完成任務,吉倩帶著380多人投降。嶽飛升官、當上了承信郎。趙構很高興,又命他率300鐵騎前往黃河邊的李固渡口向金軍挑戰。嶽飛奮勇前進,大破金軍。趙構再命嶽飛隨劉浩進擊開封,解救都城。這一次,嶽飛率300騎兵在滑州之南,與金軍大部隊遭遇。嶽飛鼓舞部下,主動挑戰,獨自一人率先進擊,陣斬一金軍梟將。金軍大敗,他以300騎兵力斬敵數千,奪馬數百匹。以軍功升秉義郎。嶽飛殺進了開封城,進而隸屬於宗澤部下…

這些事跡很激動人心,以武穆王之神勇,這些都不在話下…但經考證,這些很難是事實。有幾點可疑。趙構靖康元年臘月初一當上了大元帥,14日離開相州去大名府。13天之間,他連續命嶽飛招降吉倩、挑戰李固渡、激戰滑州之南,這在時間、地理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其次,宗澤這時才剛剛離開應天府進駐開封城。之前他還沒到任,嶽飛就算真殺了過去,要怎樣向他報到呢?

所以基本可斷定《宋史嶽飛傳》中這一段是謬誤。雖是假的,但無損於嶽飛威望。武穆王有自己真實的戰績。那些足以讓他高踞所有武將之上、成為中華民族不屈脊梁的戰績!嶽武穆王是偉大的,隻是在這時,他還真的很…直率。

讓他丟掉軍籍的那封奏章很長,有幾千字。嶽飛在奏章中大略說了三個意思:1如今中原有主,不可再輕易南逃。2黃潛善、汪伯彥是庸才,不足成大事。應罷免。3建議皇帝親征,率大軍北渡黃河,收複失地!

也許有人會笑嶽飛不自量力。隻是一無名小兵,居然敢輕言國政,不僅談到了宰執大臣的任免,還要求皇帝禦駕親征?這實在太過分、太兒戲了!可我不這樣看,首先嶽飛說得都對,這些都是南宋在此時此刻最該做的事。且他也無所謂什麼不自量力,宋朝是一言論寬鬆自由的朝代,無論誰都可說任何事,甚至一平民百姓在太平歲月裏都能上書議論皇帝大臣的得失,那為什麼嶽飛就不能以一小兵身份說這些話呢?

但結果卻是:嶽飛被開除軍籍,成為一無業遊民。這是件很鬱悶的事,在國家最需要英雄的時候,最強的軍人居然被開除了!

不過這也是好事,如不這樣的話,嶽飛或許會隨著趙構的親兵營一路跑啊跑的,不知不覺就跑到江南了。在劉光世等人率領下,他永遠都將是個小兵,能做出些什麼呢?他是展翅高飛、獨自翱翔的金翅大鵬鳥!需要屬於自己的天空!隻有這樣,他才會是傳說中的那個嶽武穆!

28日,張所、傅亮向皇帝辭行。因他們受李綱的命令,即將趕赴與金軍作戰的最前線!對於恢複中原,第一名相有著一整套構思,派宗澤進開封城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給開封城披上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