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想法讓四太子殿下暴跳了起來,再也不想耽誤哪怕一分鍾。於是他在當天就跑向了他認為最適合擊破的那個城市——潁昌府!
根據之前戰報,潁昌府是張憲的駐地,而張憲剛剛還帶著全部主力在小商橋和他玩命!這時潁昌府城內必定是空虛的!以1萬?不,就算1萬吧!這樣的重兵攻城,如每個金兵圍城牆站好,一齊用靴子踹過去,城牆鐵定倒!
這麼想沒錯吧?應該沒錯吧?肯定沒錯吧?錯了!
實在太悲摧了,四太子殿下站在潁昌城下,發現自己居然錯了!怎會錯呢?前麵的推理多麼正確、多麼有邏輯,不可能出錯的啊!
可他怎就想不到既然劉錡能派援軍、張憲能去救援。他能集結重兵炮打司令部。那為什麼戰場上其它嶽家軍就定還在原地不動呢?
全局因張俊、王德的撤軍而動蕩,嶽家軍也在迅速收縮戰線!當時,突在最前方的王貴的軍隊在張憲率軍回救嶽飛時,已來到潁昌城內接手防務!
這時城內有王貴、董先、姚政、胡清、馮賽等知名戰將與3萬嶽家軍,最重要的:城內還有嶽家軍的超級戰將、嶽飛的長子、贏官人嶽雲!
現在,嶽飛第四次北伐的焦點戰集中在了潁昌府!對比之前各次戰役,會發現這次戰鬥意義淩駕於所有之上!它是獨一無二的!
在張俊、王德撤軍前。金軍要多方向防守,談不到重點針對嶽家軍。可張俊撤退之後,事發突然。郾城之戰、小商河之戰,這些戰鬥不管過程怎樣、結局如何。都是一個性質。即嶽飛在防守,全力以赴保證帥帳的穩定。雙方投入的軍隊數量、戰鬥的地理位置更決定了這些戰鬥隻是局部的,隻以殺傷對方有生力量為主的。但潁昌府之戰截然不同!
首先雙方第一次成建製對抗,盡管嶽家軍一方仍存在著嶽飛不在本陣、精銳背嵬軍四處分散等種種不利因素,但畢竟背依堅城、人數3萬。這是開戰以來決無僅有的。
之後要注意的是潁昌府的地理位置。它背後就是北宋舊都開封城,在兩者之間再沒州府級城市,這決定了它既是嶽家軍收複舊都占據河南的最後一塊跳板、也是金國方麵保住河南一地最後的防線…雙方誰也輸不起!
至少四太子殿下是再也輸不起了!他豁出去了。帶來了能找到的全部兵力。其中步兵數字不詳。騎兵最少3萬,出戰的萬夫長達到6人。他女婿、上將軍夏金吾也在陣中,可說這是河南境內的全部家當!
嶽家軍一方則稍顯慘淡。兵力雖達到3萬,可實在沒法樂觀。嶽飛所部1軍,潁昌府裏共有軍:中軍、踏白軍、遊奕軍、選鋒軍、背嵬軍。其中,中軍主力仍遠在西京洛陽,選鋒軍主力在統製官李道率領下正兼程趕來。背嵬、遊奕兩軍主力在張憲手裏。踏白軍全軍都在,可惜他們是偵察兵…而作為全軍精銳的背嵬軍隻有8騎!
當天辰時,嶽家軍出城迎戰。城防由董先、胡清率踏白軍負責。主將王貴帶著中軍、遊奕軍兩部主力親自出戰。背嵬軍則全都交給嶽雲…決戰決勝由贏官人承擔!
8背嵬軍衝向1餘萬金軍,這仿佛蜉蝣撼大樹、片葉阻大江,雙方差距未免太大了。可就是這樣,嶽雲居然衝破了金軍防線,深深契入了對方本陣裏!陣勢動蕩,女真人以1萬餘眾的軍力,居然沒法壓製他,被這支不足千人的騎兵部隊殺進殺出,予取予奪!
這讓女真人震驚,一天前他們還承受過楊再興的衝擊,以那人的勇力,也不免葬身亂軍。這個嶽雲怎能隨心所欲,難道他遠遠強過了楊再興不成?也是也不是。嶽雲的個人衝鋒能力當然不在楊再興之下,但最重要的是:嶽雲身後帶著的部隊與楊再興截然不同!
漢之虎賁、唐之玄甲、宋之背嵬、明之關寧…這是漢人們在各自時代裏的軍隊傳奇!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玄甲騎也不過才1人左右,卻能定鼎國內、立威突厥,鑄就天可汗威名,到宋代時,背嵬軍以更少的建製,麵對更龐大的異族軍隊,任務是必須取勝!嶽飛曾派人傳令於嶽雲——“不勝,則先斬汝”
嶽雲自辰時出戰,過巳時,4小時內出入敵陣數十回合,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身中戰傷百餘處,勝負未分,而身後有些亂了…
他背後是主將王貴。這是嶽家軍第三號實權人物、中軍統製官。這人膽略是有的,在北伐中能突破在張憲的前方,遠離本部收複遙遠的鄭州、洛陽。可仍稍顯不足,不能支撐他沒絲毫遊移地堅守自己的信念。這在一年後就將造成災難性的風波亭悲劇。而這時,他想到了後退…
背後是潁昌城,回城防守,似也是不錯的選擇?關鍵時刻,血色的嶽雲來到他身旁,要求他決戰到底,北伐已成孤軍之勢,尺寸之退,必致潰堤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