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壁城變得平靜,仿佛已被李顯忠治理了很多年…
同一時間,邵宏淵的東路軍陷入了…不是苦戰,是尷尬。數萬東路軍渡過淮河,按計劃攻擊虹縣。虹縣城矮兵少,隻有區區幾千金軍,這是明擺著的開胃菜,照顧下這位嫡係邵,順利打個開門紅,以鼓舞士氣…
按說以胥浦橋之戰時邵宏淵的硬度、當年韓世忠部下的素質、數倍優勢以上的兵力,無論如何都會輕鬆拿下?之後追上李顯忠的腳步,合兵圍攻宿州…
可惜的是事情沒按這個規律去走,邵宏淵在如此優勢之下把仗打得一塌糊塗,虹縣始終巍然不動!
消息傳來,李顯忠沉默。剛開始就這樣,還能期待以後嗎?可北伐需群策群力,單兵團作戰哪怕強如當年的嶽家軍,也一樣無功而返。形勢要求他的西路軍必須去拉一把,不然會影響整個北伐的大計!不過李顯忠卻沒分兵支援,他隻是把靈壁城投降的金軍降卒派去了一些。在他來看,這就足夠了!
一代名將目光如炬,一眼就看穿了虹縣的本質!那裏的金軍能頂住邵宏淵,憑的就是一口氣。軍中敗類的刀把子太軟,砍不斷這口氣,而他可不一樣!根本不必動手,隻需帶個口信過去,一切就會了結!
事實也的確就是這樣,靈壁降卒一到,虹縣的金軍立即就垮了。守將富察特默、大周仁開城投降,放棄抵抗…
終於過關了…可邵宏淵氣得要死!打不下城來已很丟臉了,被人幫忙更是沒臉,而幫的方式居然是降卒勸降,這簡直就是在打臉!他的臉被李顯忠抽得啪啪響,整個軍營都能聽到!
人是丟大發了,可事情還是要辦。東西兩路北伐軍得統一行動,兩位主將少不得勾通,結果見麵就出事了!
有個女真降卒大概覺得李顯忠很親切,抽空彙報了個情況,說邵宏淵的手下搶了他的一把佩刀。這個事要怎樣理解呢?搶了一把佩刀?這似不算犯錯,戰場收繳武器,很正常的啊。有人會說有區別,因虹縣的金軍是主動投降的,繳槍不殺好吧?問題是也沒殺啊,就是變繳為搶,難道還得允許這幫世仇死敵投降後還保留隨身武器?
我隻能說:我是想不明白這個金軍降卒為什麼要告狀?為什麼覺得自己受到了冤屈?
重要的是一代名將的反應!李顯忠大怒,立即派人去問邵宏淵:這事有嗎?如有,馬上把人交出來!
邵宏淵就把人交出來了…按說這樣很給麵子了,軍隊都是護短的,不護短哪個大兵願給你賣命?或許是邵宏淵覺得自己最近很矬吧?在李顯忠麵前抬不起頭,所以很聽話地交人了事,連護短原則都扔到了一邊…卻沒料到李顯忠把那人一刀砍掉了事!
經前麵分析可知,這件事連是不是錯誤都不好定性,何至於殺頭?而李顯忠處理靈壁降卒時卻非常理解,甚至仁慈,那為什麼對邵宏淵部下這樣苛刻狠辣?
很多人的解讀是為了北伐軍的軍紀!東路軍之所以遲遲打不開局麵,在小小的虹縣外被拖延,絕大部分原因就是軍紀士氣的低下。邵宏淵無法整頓,那麼李顯忠必須代勞!不然北伐大業注定成空!
這有道理,可除此之外應還想得更深一層:邵宏淵戰前提條件,不甘屈居於自己之下,非得搞到平級不可!這是挑釁、是軍隊裏最犯忌的事!要解決的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壓服,隻有彰顯出個人權威之後,才能令行禁止、號令如一!
一代名將不屑於權謀算計,他用的是戰將之間的辦事方法!派降卒破城,以實力去羞辱。再殺人立威,就殺了你的部下,怎麼著?
邵宏淵沉默,他沒法反抗。兩者對比:李顯忠的名望他比不了,實力更是天差地遠,實戰效果臉被打得啪啪響,論到哪一步都是個屈辱…那就索性閉嘴吧!
邵宏淵不說話。李顯忠問他下一步怎麼做,他不說。問他什麼時候行動,還是不說。告訴他西路軍要按原計劃進攻宿州,邵宏淵仍不說…這不犯法吧,你再凶再狠,老子沉默還不行啊?況且說到底,你沒法命令我,因俺倆的官職一樣大!
至此李顯忠才看清楚了邵宏淵的真麵目!這人根本不是硬漢,隻是塊滾刀肉,是個兵痞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