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無奈,不過可以東邊吃虧西邊補!金國還有與西夏的榷場、與更北方的少數民族如蒙古族的榷場。在這兩塊地方,女真人繼續扮演原始形象,輸打贏要、欺行霸市…收獲也很大。
日子一天天過去,完顏雍始終穩定。對內政策始終如一、對外更是滴水不漏,哪怕南宋方麵幾次處心積慮下圈套,也被他化解到波瀾不驚,這種穩定一直持續了27年!
讓人發指的是:這人在臨去世前還在說“趁我還健康,有政令未完善、法令不統一的,都應提出來修改訂正,我不會懈怠的”
完顏雍讓人絕望!在長江南岸,趙眘像麵對著一團軟綿綿的空氣,他每一次發力想擊碎些什麼,都發覺打空了,造不成任何後果…
完顏雍帶動著,或說強迫著當時所有的人一起跟他過和平穩定的生活。於南宋而言,這扼殺了宋人很多的夢想;而於百姓而言,無論是金國還是南宋的,都會很慶幸,因平安。終完顏雍一世,戰爭再也沒爆發過!
本年,金國內斷死刑者僅17人。
完顏雍在位27年多“世宗久典外郡,明禍亂原故、知吏治得失。南北講和,與民休息,孜孜求治,得為君之道,上下相安,家給人足。時稱小堯舜”
金國怎樣好,隔江望去,總應了一句老話“隔岸看風景,總是那邊好”所以不管完顏雍做出怎樣的成績,趙眘是不服的,稍有理智的宋人也都不服!那就來看看南宋這邊:
隆興和議後,趙眘在國外是侄皇帝、在國內是兒皇帝,放眼望去,幾乎到處都是阿貓阿狗。每一隻還都敢跳出來吠唁幾聲!
可現實又不容許趙眘什麼都不做!客觀的講:趙構留給他的江山,比完顏亮留給完顏雍的爛攤子還要垃圾,幾乎綜合了全部的政府危機!
先是吏治*。臨安城內。頂級高官們整天無所事事,在辦公桌上越積越多的文件哪怕真堆成了山。他們也視而不見。因要辦工的話,會被人看不起的…那是繁瑣、具象、低級的表現。而在外地的各級官吏們隻幹兩件事:鑽營投機以便升職。巧立賦稅強求豪奪以便賄賂。其它的,舉個例子看情況:
某年夏天,兩淮大旱,蝗蟲成災。注意:這兩點加在一起,不僅讓人活不下去,連蟲子們也受不了!夏季本就沒多少莊稼,蝗蟲們撲天蓋找食吃。結果災情嚴重的地方一根草杆都看不著,於是成片的蟲子隻能委屈地抱住各種幹枯的枝條去死…
這讓當地官員們喜出望外,一叫姚嶽的動作最快,他興衝衝寫奏章報告皇帝說:蝗蟲自淮北以來,皆抱草木自死。這是千古未有之嘉瑞,足見陛下治國有方、感動上蒼、感動大地、感動鬼神…必須隆重慶賀一番,並載入史冊紀念…
趙眘成批量地擁有這種臣子,是多麼的讓人羨慕啊!而更可喜的是:這種官員的規模每時每刻都在迅猛增長中…
在京官員,參照偉大的仁宗朝是不滿2000人,北宋末期趙佶時代最多時不超過2700人。而這時臨安城裏是近4000人。這還隻是在職的,各種候補官員保持在8000人左右,時刻準備著加入公務員隊伍…
地方官員的數量無法統計。隻是首都臨安所在的兩浙東路7個州的不完全統計,在冊官員就達到了臨安城的總和!可想像整個淮河以南,會是個怎樣的官本位世界!
在這些基數上,官員數量還在失控地增加著!每三年一次的科考人數比北宋時更多,最多時達500人。這之外,蔭補、任子等恩典更是每個官吏乘以5,即可有5個子孫後代可得到名額。這還隻是少的,官員們本著無私的“愛國精神”還隨時向朝廷推薦不計數量的“白身人”即沒功名、沒資料、沒出身的平民百姓…
這些人的工資則是個讓人不寒而栗的數字!史載:北宋初全年不過150萬緡,平均每月12.5萬緡。神宗時每月增至36萬緡。趙構時代增至每月80萬緡。輪到趙眘是每月120萬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