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臨床研究治療箝閉小腸疝:取小茴香15克,小兒減半,用開水衝泡成茶熱服,每服1小碗。服後15分鍾,患者自覺腸鳴,腹內“咕咕”作響,噯氣矢氣,腹股溝處及陰囊腫物隨即消失平複,疼痛驟然消除。服藥15分鍾後不效者,可按上述再服1次,半小時後不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以此法治箝閉性小腸疝15例(其中小兒7例,成人8例),除成人2例服藥無效行手術治療外,其餘13例均治愈。
另有報道,用小茴香15克,開水衝泡熱服,局部熱敷,並輕輕按摩陰囊,治療8例嵌頓性腹股溝疝,痊愈6例,2例無效。
11.枳實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的幼果。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功效破氣消積,化痰除痞。主治積滯內停,痞滿脹痛,大便秘結,瀉痢後重,結胸,胸痹,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
用量內服水煎3~10克。外用適量,研末調塗,或炒熱熨。
應用治療胃下垂:枳實洗淨,加2倍量水浸泡24小時,待發脹變軟取出,剪成小塊,再放原液中煮沸1.5小時,過濾,濾渣加水再煮,共煎3次,最後將濾渣擠壓棄去;3次濾液,微火濃縮成66%濃度的煎劑。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服3次,飯前半小時服。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休克:枳實注射液(每毫升相當於原生藥4克),首次靜脈推注4~8克,繼以8~10克br100毫升持續靜脈滴注,滴速20~30滴br分(後來部分病人加大劑量,首次靜脈推注10~40克,繼以20~80克br100毫升靜脈滴注),至血壓穩定後逐漸撤去。觀察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病人94例,結果顯效70例,占74.5%,用藥後立即或30分鍾左右收縮壓上升到11.97千帕(90毫米汞柱)以上,脈壓增大3.99~5.32千帕(30~40毫米汞柱),聲音增強,脈搏有力,肢端變溫,尿量增加,血壓穩定5小時以上不下降;短暫效果21例,占22.3%,用藥後立即或30分鍾左右收縮壓有所上升,但始終未達到11.97千帕(90毫米汞柱),或血壓不能穩定5小時以上;無效3例,占3.7%。總有效率96.8%。
12.枳殼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品未成熟的果實。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功效理氣寬胸,行滯消積。主治胸膈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後重,脫肛,子宮脫垂。
用量內服煎湯3~9克。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炒熱熨。
孕婦慎服。
應用治氣滯,食飲痰火停結:用枳殼30克,厚樸2.4克,俱用小麥麩皮拌炒,去麩。每次用枳殼6克,厚樸4.8克,水煎服。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子宮脫垂:取枳殼、茺蔚子各15克,濃煎成100毫升,加糖適量,每日服用1劑,30日為1療程。共治療Ⅰ度子宮脫垂924例,結果:顯效(症狀消失,子宮頸最低部位在坐骨棘平麵以上)602例,占65.15%,有效(症狀減輕,子宮頸最低部位在坐骨棘平麵以下)173例,占18.72%,有效率為83.87%,無效(症狀、體征與治療同前)149例。與服用補中益氣湯的116例(有效率為54.13%)比較,療效明顯提高。
13.烏梅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梅近熟的果實。我國各地多有栽培,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
功效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止血,生津,安蛔,治瘡。主治久咳不止,久瀉久痢,尿血便血,崩漏,虛熱煩渴,蛔厥腹痛,瘡癰胬肉。
用量內服煎湯3~10克。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撒或調敷。
應用治崩漏:烏梅炭60克,廣三七、側柏葉炭各30克,地榆炭60克。上藥研成細末,每次用白開水或湯藥衝服10~20克,半小時至2小時服1次,連服數次,至出血大減為止。
現代臨床研究治療病毒性肝炎:取烏梅40~50克(小兒酌減),加水500毫升,濃煎至250毫升,頓服或2次分服,每日1劑,同時口服維生素B、C,必要時靜滴葡萄糖並維持電解質平衡。療程最長60日,一般7~14日複查肝功能。共觀察治療74例,其中急性肝炎55例,慢性肝炎19例,結果:顯效66例(89.2%),有效7例(9.5%),無效1例(1.3%),療效明顯優於西藥對照組,治療中除個別有大便幹燥外,無明顯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