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上司小動作的潛台詞,你讀懂了麼?
察言觀色是一切人情往來中操縱自如的基本技術。不會察言觀色,等於不知風向便去轉動舵柄。言辭能透露一個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讓我們窺測他人內心,衣著、坐姿、手勢也會在毫無知覺之中出賣它們的主人。
言談能告訴你一個人的地位、性格、品質及至流露內心情緒,因此善聽弦外之音是“察言”的關鍵所在。
如果說觀色猶如察看天氣,那麼看一個的臉色應如“看雲識天氣”般,有很深的學問,因為不是所有人所有時間和場合都能喜怒形於色,相反是“笑在臉上,哭在心裏”。
“眼色”是“臉色”中最應關注的重點。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訴我們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裝同樣有助於我們現人於微,進而識別他人整體,對其內心意圖洞若觀火。
一個舉人經過三科,又參加候選,得了一個山東某縣縣令的職位。第一次去拜見上司,想不出該說什麼話。沉默了~會,忽然問道:“大人尊姓?”這位上司很吃驚,勉強說了姓某。縣令低頭想了很久,說:“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沒有。”上司更加驚異,說:“我是旗人?”貴縣不知道嗎?”縣令又站起來,說:“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說:“正紅旗。”縣令說:“正黃旗最好,大人怎麼不在正黃旗呢?”上司勃然大怒,問:“貴縣是哪一省的人?”縣令說:“廣西。”上司說:“廣東最好,你為什麼不在廣東?”縣令吃了一驚,這才發現上司滿臉怒氣,趕快走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令他回去,任學校教職。究其原因,便是不會察言觀色。
某些肢體語言,如點頭、搖頭、挽著胳膊、閉眼、睛睛看上麵:一至等,雖不十分明顯,但通常都暗示有允許、肯定、拒絕、否定。
部屬通常相當留意上司的小動作,並企圖從小動作中得到啟示。因此,做上司的也必須留意,避免發出一些暖昧不清的信號。下屬通常會隨時注意上司的一言一行。一旦發現上司的錯誤或矛盾之處,就會到處宣揚。雖然此與信賴並不矛盾,但是被捉到小辮子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回想以下,下麵所說到的上司身體語勢你都看到過嗎:
1、上司說話時不抬頭,不看人。這是一種不良的征兆——輕視下屬,認為此人無能。
2、上司從上往下看人。這是一種優越感的表現——好支配人、高傲自負。
3、上司久久地盯住下屬看——他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他對下級的印象尚不完整。
4、上司友好和坦率地看著下屬,或有時對下屬眨眨眼——下屬很有能力、討他喜歡,甚至錯誤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諒。
5、上司的目光銳利,表情不變,似利劍要把下屬著穿。這是一種權力、冷漠無情和優越感的顯示,同時也在向下屬示意:你別想欺騙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
6、上司偶爾往上掃一眼,與下屬的目光相遇後又如下看,如果多次這樣做,可以肯定上司對這位下屬還吃不準。
7、上司向室內凝視著,不時微微點頭。這是非常糟糕的信號,它表示上司要下屬完全服從他,不管下屬們說什麼,想什麼,他一概不理會。
8、雙手合掌,從上往下壓,身體起平衡作用——表示和緩。平靜。
9、雙手插腰,肘彎向外撐,這是好發命令者的一種傳統人體語言,往往是在碰到具體的權力問題時所做的姿勢。
10、上司坐在椅子上,將身體往後靠,雙手放到腦後,雙肘向外撐開,這固然說明他此時很輕鬆,但很可能也是自負的意思。
11、食指伸出指向對方——一種赤裸裸的優越感和好鬥心。
12、雙手放在身後互握,也是一種優越感的表現。
13、上司拍拍下屬的肩膀——對下屬的承認和賞識,但隻有從側麵拍才表示真正承認和賞識。如果從正麵或上麵拍,則表示小看下屬或顯示權力。
14、手指並攏,雙手構成金字塔形狀,指尖對著前方——一定要駁回對方的示意。
15、把手捏成拳頭——不僅要嚇唬別人,也表示要維護自己的觀點,倘用拳頭敲桌子,那幹脆就是企圖不讓人說話。
6.讀心有術,你要了解到領導的真正需求
領導的閱曆、性格、喜好各不相同,工作思路、作風、節奏各有特點,因此要準確領會領導意圖就必須多與領導交流溝通,主動詢問。
作為下屬,你要知道,領導的意圖不是拍腦袋憑空而來的,他也是從老板的指示精神和意圖中來的,從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中來的。因此,準確領會領導意圖首先要全麵掌握情況,與領導“想到一塊去”,也就是明確了領導的目的你才能把事件做好。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想要準確領會領導的意圖,。就必須站到與領導同樣的高度和角度去思考問題,力求做到與領導同步思維甚至超前思維,而不能局限於自己的年齡、職務考慮問題。要想做到與領導同步思維甚至超前思維,就必須要站到領導的位置,把握事件的全局,圍繞整體工作思路、中心工作、難點問題去領會領導意圖,也就是要超越自己的職位去想領導要你做的事。
領導的閱曆、性格、喜好各不相同,工作思路、作風、節奏各有特點,因此要準確領會領導意圖就必須多與領導交流溝通,主動詢問,是了解領導意圖最直接的辦法。詢問領導,摸清領導有什麼考慮和打算,早著手、早介入、早知情,為領會領導意圖贏得主動。請示詢問時,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動提出來,敢於打破砂鍋問到底,切忌不懂裝懂、瞎琢磨。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曆:到下班時間,領導不下班,就沒人敢先走;你工作有效率,卻因為準時下班而被領導視為不認真。做別人的部屬時,你可能對這深有體會,但當你有一天做了領導後,就會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你知道嗎?領導不喜歡員工準時下班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員工在做些什麼、做完了沒有,因此他會質疑為什麼其他人都還在忙,而你很早就下班了。因此,讓老板了解你的工作進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舉例來說,在要下班之前,可以主動詢問領導:“我今天工作做完了,還有什麼事情嗎?如果沒有的話,我現在可以離開了嗎?”也可以早早就把你自己做好的工作,拿給領導看,讓他確定你的工作已經做完了、也做好了。
不過,如果你剛加入新公司,而新公司又有不敢比領導早下班的風氣,那建議你下班後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的好,最好先觀察同事的工作模式和領導的工作習慣。因為人是需要歸屬感的,每個人總是希望能和同事一起出去、一起聊天,除非你願意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不然趁著自己做完工作又還沒下班的時間,了解一下這個時間別人在做些什麼,或者看同事在忙些什麼,給予一些幫助,說不定可以因而獲得友誼,也不至於讓自己一開始就顯得與同事格格不入。或者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檢視一下今天做了什麼,或提早準備明天的工作,因為大部分的工作都不是時間一到就可以結束的。
不過,了解領導的工作習慣也很重要。如果真的無法接受“強迫”加班的氣氛,就應該找時間坐下來和領導溝通,但是溝通的焦點不用放在加班這件事的對錯,而是試著去了解領導安排工作的習慣,以及他的領導作風。比如說有的領導喜歡一大早就開始點名,而有的領導則是喜歡把會議安排在快要下班的時候。而你就可以趁著和領導麵談時,表達你的為難之處,並詢問他可否將開會的時間提前。
需要注意的是,在向領導提出要求前,必須要了解工作的本質。比如說業務人員整天都要在外麵跑,勢必要等到下午5點才能回到公司開會,當工作的本質造成不得不晚下班,那就沒有辦法。
另一個需要觀察、了解的問題是,你的領導是如何考核員工的效率的,是以加班的長短、多少,還是根據工作效率、產量或工作態度來決定。
7.領導最信任把功勞讓給自己的下屬
當你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績後,不要總想著表現自己一下,而應懂得用自然而巧妙的語言將自己取得的成績和榮譽歸於自己的領導。這樣做,能顯示你自己慷慨大方的品質和對領導的忠誠。
龔遂是漢宣帝時代一名能幹的大臣。當時渤海一帶災害連年,百姓生活異常疾苦,不得不紛紛起來造反。當地官員鎮壓無效,漢宣帝隻能派年近七十的龔遂去任渤海太守。
龔遂就任後,安撫百姓,鼓勵農民墾田種桑,規定農家每口人種一株榆樹,一百棵菱白,五十棵蔥,一畦韭菜;養兩口母豬,五隻雞。對於那些心存戒備,依然每天帶著劍的人,他勸慰道:“幹嗎不將劍賣了買頭牛?”
經過幾年的整治,渤海一帶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龔遂也名聲大震。於是漢宣帝召他還朝。他有一個屬吏王先生,請求與他一起去長安,並對他說:“我對你會有好處的。”然而,此人經常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其他屬吏都反對他去,怕他壞事,但龔遂還是帶他一起上了長安。
一天,皇帝要召見龔遂,王先生便對看門人說:“去將我的主人叫來,我有話要對他說。”
盡管王先生整天一副醉漢的嘴臉,但龔遂也不計較,還真來了。王先生問:“天子如果問大人是如何整治渤海的,大人如何回答?”
“我就說任用賢才,使人各盡其能,嚴格執法,賞罰分明。”龔遂說。
王先生連連搖頭道:“不好不好,這樣說豈不是自誇其功嗎?大人要這樣回答:‘這不是微臣的功勞,是天子的神靈威武所感化!’”
龔遂接受了他的建議,按他的話回答了漢宣帝。宣帝果然非常高興,並將龔遂留在身邊,任以顯要且輕閑的官職。
龔遂正是在屬吏的建議下,將功績歸於漢宣帝,才讓自己的晚年更加有了著落。
如果你認為自己有功就忘了你的上司,很容易招惹上司的嫉恨,這可是非常不利於自己發展的。但若你能摸清上司都喜歡被人誇耀的心理,結果就大不一樣了。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楊修自以為學富五年,才智出眾,因而恃才傲物,身在曹操的營帳裏,卻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裏,常常口出狂言,做事也經常自作主張。楊修的行為讓曹操大為惱火,終於找了個機會砍了楊修的腦袋。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將不如卒、君不如臣的現象屢見不鮮,而明卒被昏將壓抑、扼殺的情況同樣屢見不鮮。如果你是一位聰明的小卒,卻遇到一位無能的領導,或領導一時為一葉障目,這時你該怎麼辦?
再無能的領導也是有好勝心的,也是要麵子的。在領導麵前,你最好不要表露出“我比你聰明”的意思,要在謙虛的請教中表達你的意見,這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古人雲:“人之惡在於好為人師。”,而領導一般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心理:他們除了愛聽奉承話外,還好為人師。為了滿足領導的這種心理,你在取得一點點成績時,千萬不要居功自傲,自以為是,而應多將好處和榮譽讓給領導,自己甘心當個綠葉,不要讓領導認為你是個目中無人的家夥。
會說話的下屬並不是消極地給上司留麵子,而是在一些關鍵時刻、給領導爭麵子,給領導錦上添花,多增光彩,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中如魚得水。
8.禮貌用語用得好,也是尊重領導
在平時和領導打交道的過程中,你更要時刻牢記使用禮貌用語,讓領導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語言是人們用來傳達信息的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主要方式,更是人際交往的橋梁。語言內容和表達方式能夠反映出一個人道德、文化等各方麵的修養。在包括工作在內的各種社會活動中,禮貌用語是很重要的禮儀形式,也是展示一個人品格的“櫥窗”。
在職場中,要學會與領導相處的藝術,首先就要懂得與領導相處的禮儀。把禮儀作為你應該做的,形成工作中的一種日常規範,那樣就會有利於你不斷進取。如果不懂得與領導相處的禮儀,想贏得領導的信任恐怕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
作為下屬,當見到領導時,應該趨前主動和領導打招呼。如果距離太遠不便呼叫,可用眼睛注視,當領導和你的目光相遇,點頭示意一下就可以。近距離相處則可用禮貌用語招呼。另外,在平時和領導打交道的過程中,你更要時刻牢記使用禮貌用語,讓領導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相反,若對領導不使用禮貌用語,則會讓其覺得你缺乏修養,不懂禮貌。此外,在禮貌用語的使用上,隻有運用恰當才能讓人感到舒服,因此要切忌用詞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