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管住自己的嘴巴(1 / 1)

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猶太人認為,“假如你想活得更幸福、更快樂,就應該從鼻子裏充分吸進新鮮空氣,而始終關閉你的嘴巴。”因此,猶太人總是尊敬那些懂得傾聽藝術的人,而討厭那些隻是喋喋不休地的人。

有一個猶太女人很喜歡東家長、西家短地道別人是非。

多嘴本來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她卻太過火了,以至於連平常饒舌的三姑六婆們也都無法忍受。終於有一天大家一起到拉比那裏去控訴她的行為。

拉比仔細傾聽每一個女人的控訴之後,便要這些女人們先回去。然後拉比差人去找那個多嘴的女人來。

“你為什麼無中生有,對鄰居太太們品頭論足?”

多嘴的女人笑著回答說:“我並沒有杜撰什麼故事啊!也許我有一點誇張事實的習慣,不過我說的不是很接近事實嗎?我隻是把事實稍微修飾一下,使它更有聲有色而已。但是或許我真的太多嘴了,連我丈夫都這麼說呢!”

“你已經承認你的話太多了,好吧!讓我們來想一想,有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呢?”拉比想了一會兒之後,走出房間,然後拿回一個大袋子,他對女人說:“你把這個袋子拿去,到了廣場之後,你就打開袋子,之後,你便要掉過頭來,把東西收齊以後,再回到廣場上去。”

女人接過這個袋子,覺得很輕,她很納悶,非常想知道裏麵裝的是什麼東西?於是加快腳步走到廣場去,到了廣場之後,她迫不及待地打開一看,裏麵裝的竟然是一大堆羽毛。

那是一個萬裏無雲的日子,微風輕吹,令人覺得非常舒服。女人照著拉比的吩咐,一麵走,一麵把羽毛擺在路邊,當她走進家門時,袋子剛好空了。然後她又提著袋子,一邊撿,一邊回廣場。

可是,涼爽的秋風卻吹散了羽毛,以致所剩寥寥無幾。女人隻好回到拉比那裏,她向拉比說,一切都照拉比的吩咐去做了,但是,卻隻能收回幾根羽毛。

“我想也是的。”拉比說,“所有的馬路新聞,都像是大袋子裏的羽毛一樣,一旦從嘴裏溜出去,就永無收回的希望。”

於是,拉比用機智矯正了這個女人的壞習慣。

猶太人認為,長舌遠比三隻手更令人頭痛,假話傳久就會變成惡言,謠言足以離間親近的朋友。因此,不要用嘴巴去發現看不見的東西。

同時,拉比還告誡人們說:“遇到鬼的時候,你一定會拔腿就跑;同樣的,遇到馬路消息時,你也要快速地逃。”

猶太人認為,當所有人都不再在背後道人長短時,一切糾紛的火焰就會熄滅。因此,猶太民族很討厭多嘴多舌的長舌婦,他們對謠言更是深惡痛絕。可以說,猶太人是一個寡言的民族。

猶太人相信善於聽話的人,是聰明人;而喜歡表現自我、喋喋不休的人,通常都是些傻瓜。所以猶太人有一句俗話說:“當傻瓜高聲大笑時,聰明人隻會微微一笑。”

猶太人還認為,把沉默教給自己的舌頭,這在人生中有很大的好處。為此,《塔木德》告誡猶太人要——“如同對待珍寶一樣,慎重地使用自己的舌頭”。

猶太人認為舌頭好似利劍,必須小心使用,否則不但會傷害別人,還會傷到自己。因此,猶太人學著古時的劍聖——除了真正需要外,絕對不拔劍傷人。

“沉默是金,雄辯是銀”,猶太人常把沉默當做知性所披掛的黃金盔甲。

猶太人認為,話不可以隨便亂說,應該一字一句地斟酌才對。為此猶太人常常用藥來比喻言語,即適量的言語可以一針見血,但是用量過多就會愈描愈黑,反而有害。

因此,猶太人是世界上較其他民族比較注重節舌少嘴的民族。他們還有一些警世良言:

“舌頭表麵沒有骨頭,所以應該特別小心。”

“應該由心來操縱舌頭;而不應該由舌頭來操縱心。”

有人戲說,一定是有鑒於因饒舌而絆倒的猶太人太多,《塔木德》才會有這麼多關於“舌頭”的告誡。不管這是不是事實,少說多聽已成為猶太民族的處世智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