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希伯來王國興衰史
在約公元前1050年的亞弗戰役中,非利士人在以便以謝打敗由眾部落組成聯軍的希伯來人。隨軍攜帶的存放耶和華約法的約櫃也旁落。
外部壓迫所造成的民族危機使希伯來人的民族意識急劇增長,要求建立他們自己的統一民族國家,由一位眾民臣服的君主來統領他們。
公元前1035年,撒母耳作士師和先知,希伯來人向撒母耳請求:“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帥我們,為我們爭戰!”
賢明的大士師撒母耳根據民意決定建立一個以色列統一王國,並選中便雅憫農人掃羅為王。在希伯來人曆史上出現了最早的猶太人國家——希伯來王國;掃羅成為猶太民族中的第一位國王。
健壯俊美的掃羅擅長軍事,即位之初就以自己的便雅憫部落士兵組成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精銳之師,在密抹戰役中取得了對非利士人的勝利。在將後者趕出了便雅憫和以法蓮地區後,又向周鄰的摩押人、亞捫人、亞庫利人等迦南人部落發動多次征伐,戰果累累。
然而,掃羅學識淺薄,缺乏政治建樹,他眼光短淺地選擇了其家鄉的基比亞作為國都,僅僅采取征稅和宣布土地為王權所有等十分有限的君主集權措施。各部落依然處於分立狀態,王權隻在京城周圍一帶發揮微弱的效力。
掃羅這位草莽英雄隻能是一位過渡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掃羅可以說是士師時代的古老部落組織和完善的大衛君主政體之間的聯係人。不久,在與便雅憫部落相鄰的猶大部落中出現了掃羅的勁敵大衛。還在幼年時,大衛就用“彈弓和石子”打死了非利士人的悍將哥利亞,從而嶄露頭角。在以後的歲月中,青年大衛在掃羅擔任將領的軍隊中戰功顯赫,在希伯來百姓心目中獲得了高於掃羅的聲譽,百姓們唱著民謠歌頌大衛驍勇善戰:“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後來,掃羅在一次對非利士人的戰役中慘遭敗北,最後拔劍自刎。
隨後,大衛在士師撒母耳的支持和眾人的擁戴下,取代掃羅繼任希伯來王國第二任國王。大衛是一個智勇雙全的傑出君主。對外,為鞏固和發展希伯來王國勢力,借助耶和華的神力,他統帥大軍征戰不斷。大衛在位40年沒有一年不出征。不僅將王國疆域內的迦南人逐一征服,而且把非利士人驅逐至南方沿海的狹窄地帶。他還從迦南人手中奪得連貫王國南北的戰略要塞耶布斯。王國疆域北起黎巴嫩山、南至埃及邊界、西起地中海沿岸、東達約旦河東岸,版圖空前擴展。
大衛不僅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軍事統帥,還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為鞏固國家的統一、維護自己的統治,他將國都定在耶布斯城,將城名改為耶路撒冷(意為和平之城)。從此人們稱這座城市為大衛城。
大衛還努力繼承摩西的傳統,使他的新國都具有不可少的宗教意義。他以隆重的儀式將耶和華的約櫃迎回耶路撒冷並為之設計了一座莊嚴華麗的聖殿。他規定猶太教為國教,規範了祭司等級製度,整頓了一些猶太禮儀。在大衛的統治下,猶太教獲得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耶路撒冷成為猶太民族的精神中心和向往的聖地,在猶太人和猶太教曆史上占有極其特殊的地位。
對內,大衛改革行政加強王權專製。他進一步消除希伯來各部落分立割據狀態,組成以國王衛隊“基伯爾”(意為英雄)為核心的常備軍,由其侄子押尼珥擔任總司令,他自己掌握最高統帥權。他在全國各地建立48個戰略重鎮,並設立相應的行政管理機構,行政首領由其親自任命。他還引進外國專門人才監督、經營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