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將掃羅時期初具雛形的希伯來王國發展成一個由專製君主統治的國家。然而到了大衛統治後期,王國頗不景氣,瘟疫災荒連年不斷,外侮內亂也此起彼伏。公元前973年大衛去世,其寵愛的幼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希伯來王國進入鼎盛時代。
如果說大衛是希伯來人的力量,那麼所羅門則是希伯來人的光榮。在大衛的治理下,希伯來王國版圖已達到最大,因此所羅門要做的主要是鞏固王權、增強國力。在這方麵,所羅門頗具手腕,成就卓著。
為完善中央集權,所羅門進一步改組行政機構,增設各項官職。不但朝廷有了新設的宰相,而且在眾祭司之上任命其所寵信的撒督為大祭司,開始了延續千年之久的祭司世襲製。
更令人矚目的是,所羅門按地域將全國劃分為12個行政區,每區各設一名總督,主要職責是征收賦稅、攤派徭役。行政區的劃分打破了昔日希伯來人各部落的地域界限,進一步將民眾百姓納入以國王為中心的國家生活之中。各區總督均由國王直接委派任命,他們都對朝廷負責,國王還時常派遣欽差大臣到各地巡行督察。這些政策極大地推進了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部落製度的解體進程,逐漸建立起一種以地域為基礎、由國王直接控製的全新的地方行政體係。
所羅門最輝煌的曆史成就,是用了7年時間在耶路撒冷為猶太教主神耶和華建造了大聖殿。
為了完成這項豪華龐大的建築工程,所羅門每季度從全國百姓中征用3萬勞工,其中1萬人有一個月去異國黎巴嫩山區砍伐樹木,另兩個月在國內從事勞役。此外,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也有15萬異族俘虜鑿石挑擔,日夜勞作。推羅王希蘭一世不僅為工程提供大量香柏木、鬆木等建築材料,而且派來了許多能工巧匠相助。
公元前935年,這一雄偉壯麗的建築終於竣工。這座聖殿是按照當時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流行的樣式建築的。它位於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坐西朝東,呈長方形。外麵有一道橢圓形的石頭圍牆。內建有高大的正殿和幾座側殿。正殿長約9丈,寬約3丈;殿內分門廳、立廳和聖堂三部分。約櫃就放在聖殿最裏層的聖堂中。殿內的牆壁、天花板、門窗、抱柱、祭器和宮燈全部塗上一層厚厚的金粉,顯得金碧輝煌。在這年的住棚節,所羅門親自主持了在聖殿安放約櫃的隆重典禮。他向耶和華虔誠祈禱:“我已建造了一座殿宇,作您的居所,為您的永久住處。”
耶和華聖殿的落成使所羅門聲威大振,四方鄰國的遊客商賈紛至遝來,絡繹不絕。猶太教有了這座宏偉壯觀的聖殿作為崇拜中心,在希伯來人心目中地位空前提高。耶路撒冷從此成為猶太教重要的聖地和猶太民族的精神中心。
在所羅門的統治下,希伯來王國經濟發展、國運昌盛,人口增加一倍,總數達到80萬,成為當時西亞北非最富庶的奴隸製王國。有史記載:“(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銀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上的桑樹。”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希伯來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至此,希伯來語成為迦南通行的主要語言,迦南成為希伯來人生息勞作的共同地域。希伯來人也逐漸變為以從事耕作、園藝業為主的農業居民,形成以猶太教信仰為核心的共同精神文化,古代猶太民族基本形成了其民族國家——希伯來王國作為民族統一的載體,為古代輝煌的猶太文明奠定了發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