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次大流散(1 / 3)

6.第一次大流散

在希伯來王國達到繁榮鼎盛的同時,危機也在悄悄地迫近。埋下危機的種子的恰恰是“智慧之王”所羅門。

所羅門被榮華富貴衝昏了頭腦,終日花天酒地,沉溺於驕奢淫逸的生活。除耶路撒冷耶和華大聖殿,所羅門還下令手下人費時13年在聖殿毗鄰處興建了更為富麗堂皇的王宮。這一切自然要耗費無以計數的金銀財富,以致國庫逐漸入不敷出,便向推羅國王希蘭一世借貸銀兩。到期後無力償還,所羅門竟割讓加利利一帶的20個城邑作為抵償。但這終究不能解決問題,因此所羅門對百姓賦稅剝削日益加重,並且不時向民間征發無償勞役。各地百姓不堪負擔,怨聲載道。

所羅門還娶了不少來自異族外邦的妻妾。為了討好她們,他放棄對民族神耶和華的虔誠信仰,允許這些異族嬪妃在宮中建造異教神廟,甚至在耶和華大聖殿中設立異族神靈的偶像柱石公開獻祭祈禱。這種對耶和華褻瀆忤逆的行為,自然引起那些虔信猶太教的希伯來人的極端不滿。

由於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各種變亂接踵而來。那些過去被征服的異族部落獲得了他們等待已久的機會,都趁勢掀起反抗活動。先是南麵的以東王子哈達從埃及返回,興兵起事,率領以東一些小邦脫離所羅門王朝的控製。然後北麵哈大底謝部落首領以利亞大兒子利遜率眾攻取大馬士革,自立為王。這些反抗活動,嚴重削弱了所羅門在當地的統治勢力。

王國北方經濟發達,但因掃羅、大衛、所羅門三代王均出於南方,南方一向在政治上處於優勢。沉重的賦稅徭役大都攤派到北方部落。在行政區劃分上,所羅門同樣明目張膽地偏袒自己出生的猶大部落。北方伊弗利姆部落被劃分為幾個不同的行政區,而猶大部落卻不受分割並不受這種行政體製的限製。這樣一來,北方的10個部落對南方的猶大和便雅憫兩個部落漸生嫉妒,而敵對的情緒致使南北矛盾日趨尖銳。

南邊的埃及也不願在身旁出現一個強大的希伯來王國,因而支持王國內部的分裂活動。到所羅門統治末期,北方以法蓮部落的耶羅波安領導的分離運動開始醞釀。當所羅門發覺並下令處死耶羅波安時,耶羅波安逃到了埃及,受到法老的保護。

公元前930年,所羅門去世。所羅門之死標誌著古代希伯來王國“黃金時代”的終結。耶羅波安便重返國內,揭竿而起。統一的希伯來王國進入南北朝時期——北方10個部落以耶羅波安為王,建都示劍(後移至撒馬利亞)稱以色列王國;南方的猶大和便雅憫部落以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為王,仍然以耶路撒冷為都,稱猶大王國。從此,一度強盛的希伯來王國在南北兩方的互相爭鬥和外來異族的蹂躪中逐漸衰落。

由於大衛王族早已在猶大部落中建立了一種較為穩固的控製體係,南方的猶大王國在相當一段時期裏政局還算平靜。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北方以色列王國除首任國王耶羅波安執政、暗利家族當權和耶戶家族秉政這三個時期外,由於王位之爭和社會動蕩幾乎瀕臨滅亡。

所羅門去世後,從埃及流亡歸來的耶羅波安在北方登基,成為以色列王國第一個君主。耶羅波安在位期間,為與南國分庭抗禮,分別在王國南北兩端的伯特利城和但城修築了神殿,各安放一金牛犢供人崇拜,禁止百姓前往南國的耶路撒冷聖殿朝覲,並且開始使用修改過的宗教曆法。這一做法無疑為異族神及其他偶像崇拜在該國的流行打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