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書家淺說(2 / 2)

在今天,討論書家的真假問題,是不能不談一談諸如書家的個人作品展、個人作品集,以及五花八門的書法家辭典、書畫家辭典之類的書法現象的。本來,“辦展”、“出集”、“入典”,是對書家的一種相當鄭重的社會肯定方式。對於一位書家來講,能夠“辦展”、“出集”、“入典”,往往是他幾十年乃至畢生的不懈努力、苦心求索的結晶。但時下的情況,則幾乎完全不是這樣了。在今天,無論是“辦展”、“出集”還是“入典”,首先是個錢的問題。所以結果就是,誰有錢誰“出”,誰有錢誰“辦”,誰有錢誰“入”;“出”了的,“辦”了的,“入”了的,往往是那些自己有錢或能拉上別人的讚助的人。所以這樣一些書法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是對書家的水平與地位的一種社會肯定方式,而僅僅是對書家的金錢狀況的一種社會肯定方式了。我們這樣說,絕不是說所有辦了展的、出了集的、入了典的書家都是靠金錢而不是靠水平的,而是說其中的相當部分人都是靠金錢而不是靠水平的。就筆者近些年來所見到的一些“個人展”、“個人集”及“辭典”的情況看,真正有相當水平的為數不多,大多數都是水平低劣甚至十分低劣的。尤其是許多“辭典”的狀況,真已經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因為它們的取舍標準是能否交納入典費或能否包銷,而真有水平的書家又對此不屑一顧,所以最終入了典的往往就不是什麼書法家了。因而在我們看來,要說這樣的“書法家辭典”成了地地道道的“假書法家辭典”,恐怕也不為過。正是鑒於這種狀況,所以,我們認為,絕不能將“辦展”、“出集”、“入典”之類簡單化地作為判定書家的標準,而是要認真研究所謂“書家”的實際水平。

此外,還不得不談一談的另一類書法現象,就是真可謂五花八門的“特技書家”(沒有相應的稱謂,姑且如此稱之)的問題。所謂“特技”,是說這類“書家”幾乎完全不按照傳統的技巧與方法進行書法創作,而將書法藝術變成了一種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的技能手段。諸如用口寫的、用腳寫的,用雙手同時寫的、用雙腳同時寫的、用雙手雙腳同時寫的,用手掌、手臂、頭和臉寫的,以及反著寫的(寫反字)、倒著寫的(從一幅作品的最後一個字的最後一筆開始)等等,均屬此類。這類“書家”,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是由一些於書道狗屁不通卻以獵奇為能事的新聞媒體,張揚並吹捧起來的。盡管他們往往被戴上“書法奇才”、“書壇怪才”之類的桂冠,但卻實實在在是遠離書法與書壇不啻十萬八千裏了。因此,大凡多少對書法藝術有些真切了解的人,是永遠也不會將這樣的“書家”看作真書家的。在我們看來,這樣的“書家”同樣作為人的能力的一種展示也許不能說完全沒有什麼文化意義,但卻無論如何也不應將這種文化意義等同於書法意義,並簡單化地將他們稱為書法家。

本文所談論的書家標準,是針對當今書壇上數量可觀的相當部分人其實連最起碼的書法水平都不具備,卻自我感覺良好地以書家自居這一現實狀況而言的。因此嚴格地講,這也許尚不完全是真正美學意義上的區分真假書家的標準,而僅僅是將那些完全不具備起碼的書法水平的人,與那些具備一定的書法水平的人區別開來的一種“應急措施”而已。所以,參照這樣的標準被判定為書家的人是否就已經真正是美學意義上的書法家也許還很難說,但參照這樣的標準被判定為假書家的人則毫無疑問是貨真價實的假書家。其實,在書家“滿天飛”而其中假書家比真書家要多得多的今天,如果首先能夠將那些根本與書家無緣的人區別出來,這應該是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的。這正是我們的初衷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