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書法學習中的古今之別(1 / 1)

其次,從風格化的程度方麵看。因為古代書家們的藝術意識自覺得比較晚,所以當他們意識到書法藝術與文字書寫的性質之別並產生出一定的風格追求的時候,他們的字大多已經相當成熟與定型了。因此他們在藝術化和風格化方麵所真正能夠做到的,也就隻能是在那“已經相當成熟與定型”的文字書寫之上,進行一些加工、改造、豐富與變化罷了。這“加工、改造、豐富與變化”的程度,便是他們的風格化強弱的程度。也就是說,這“加工、改造、豐富與變化”程度大的,藝術風格便強烈;這“加工、改造、豐富與變化”程度小的,藝術風格便薄弱。一般來說,由於這“相當成熟與定型”的限製,古人的風格特色基本上是不夠強烈的,因而各家之間在總體上便是顯得共性多而個性少。而今天的書家帶著極其強烈的藝術意識與成家意識而走上學書道路,因而他們的學書本身就不像古人那樣地是要學習寫字,而是要學習書法藝術了。因此他們從學書伊始,就極其重視並積極追求風格建樹、表現自我、誌在成家之類的問題。甚至當他們寫字的基本功還不怎麼樣的時候,自己的風格麵貌卻就已經“頗為突出”了。惟其如此,所以從總體上來看,當今的書法藝術在風格化亦即個性化的程度方麵,已經把古人遠遠地拋在身後了。

綜上可見,學書過程的動機問題,直接關係著此後書法藝術的風格、特色、水平、質量問題。不同的動機之因,必將產生出不同的藝術之果。由此我們也覺得,相對於當今書壇的實際狀況而言,風格化、藝術化意識強烈這固然是一件前無古人的大好事,但功力意識與實踐的日趨薄弱,卻也是一件相形見絀於古人的大壞事。如果我們今天的書家們在功力方麵也能狠下心來,下一番古人那樣的“鐵硯磨穿”、“池水盡墨”、“入木三分”、“力透紙背”功力的話,那我們當代書法的風格、特色、質量與水平,恐怕還是可以更上層樓、再展新姿的。我們相信,中國當代書法,是會有這一天的。

其次,從風格化的程度方麵看。因為古代書家們的藝術意識自覺得比較晚,所以當他們意識到書法藝術與文字書寫的性質之別並產生出一定的風格追求的時候,他們的字大多已經相當成熟與定型了。因此他們在藝術化和風格化方麵所真正能夠做到的,也就隻能是在那“已經相當成熟與定型”的文字書寫之上,進行一些加工、改造、豐富與變化罷了。這“加工、改造、豐富與變化”的程度,便是他們的風格化強弱的程度。也就是說,這“加工、改造、豐富與變化”程度大的,藝術風格便強烈;這“加工、改造、豐富與變化”程度小的,藝術風格便薄弱。一般來說,由於這“相當成熟與定型”的限製,古人的風格特色基本上是不夠強烈的,因而各家之間在總體上便是顯得共性多而個性少。而今天的書家帶著極其強烈的藝術意識與成家意識而走上學書道路,因而他們的學書本身就不像古人那樣地是要學習寫字,而是要學習書法藝術了。因此他們從學書伊始,就極其重視並積極追求風格建樹、表現自我、誌在成家之類的問題。甚至當他們寫字的基本功還不怎麼樣的時候,自己的風格麵貌卻就已經“頗為突出”了。惟其如此,所以從總體上來看,當今的書法藝術在風格化亦即個性化的程度方麵,已經把古人遠遠地拋在身後了。

綜上可見,學書過程的動機問題,直接關係著此後書法藝術的風格、特色、水平、質量問題。不同的動機之因,必將產生出不同的藝術之果。由此我們也覺得,相對於當今書壇的實際狀況而言,風格化、藝術化意識強烈這固然是一件前無古人的大好事,但功力意識與實踐的日趨薄弱,卻也是一件相形見絀於古人的大壞事。如果我們今天的書家們在功力方麵也能狠下心來,下一番古人那樣的“鐵硯磨穿”、“池水盡墨”、“入木三分”、“力透紙背”功力的話,那我們當代書法的風格、特色、質量與水平,恐怕還是可以更上層樓、再展新姿的。我們相信,中國當代書法,是會有這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