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鑒古知今”得失談(1 / 1)

而其“失”則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麵。

第一,因為它是參照“過去”的情況來尋找“今天”的出路,所以從思維取向和觀念意識上,這是後顧性質的,而不是前瞻性質的。眾所周知,要解決今天的問題,既需要後顧也需要前瞻,這兩個方麵屬同等重要、不可或缺。但“鑒古知今”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說“今”是由“古”決定著的,因而這很容易使人們產生一種厚古薄今、是古非今,甚至幹脆以古為今亦即將過去的東西,生搬硬套地拿來作為今天的東西的思想傾向。所以這很容易使人們的創新意識與當代意識受到削弱,甚至傾向於保守落後。從曆史的情況看,那些力主“鑒古知今”的人,最終傾向於保守、落後的,似乎是多數。這無疑是這一觀點本身的缺陷所導致的一種必然結果。

第二,思維取向與觀念意識方麵如果出了問題,那藝術實踐方麵的問題必將接踵而至。因而“鑒古知今”的思想在藝術實踐方麵,也很容易使人們過多地鍾情於對“古”的效法,而忽視了對“今”的探求。弄不好,就是在今天而仍走過去的老路,甚至落入古人的窠臼而無力自拔。這也是“鑒古知今”這一主張的一種潛在危險。因此它對於藝術實踐的束縛與消極作用,也不可否認。惟其如此,所以自古以來那些力主藝術創新的人,差不多都要不同程度地對它抱有一種批判的態度。

第三,“鑒古知今”的核心與目的,還是要解決“今”的問題,亦即解決今天的藝術創新問題。因此,將解決今天的藝術創新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僅僅定位於“鑒古”上,這無疑是把一個錯綜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如上所述,要解決今天的藝術創新問題,僅僅“鑒古”是絕對不夠的,因而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是要根據“今天”的時代需求來探索新的藝術形式的問題。所以若僅僅強調“鑒古”也容易導致以古為今的複古倒退傾向,不利於藝術創新問題的真正解決。

另外,我們覺得,“鑒古知今”的理論主張,內容本相當豐富與寬泛,我們應對它有個正確而全麵的理解。譬如,這“古”中,自然也是包括前人的藝術創新之術的,所以“鑒古”並不一定就和藝術創新格格不入。上述所“失”的幾個方麵,大概也和對它的理解不夠正確與全麵有一定關係。總之,這是個很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這裏所談,仍是些頗為粗淺的初步想法而已。

而其“失”則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麵。

第一,因為它是參照“過去”的情況來尋找“今天”的出路,所以從思維取向和觀念意識上,這是後顧性質的,而不是前瞻性質的。眾所周知,要解決今天的問題,既需要後顧也需要前瞻,這兩個方麵屬同等重要、不可或缺。但“鑒古知今”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說“今”是由“古”決定著的,因而這很容易使人們產生一種厚古薄今、是古非今,甚至幹脆以古為今亦即將過去的東西,生搬硬套地拿來作為今天的東西的思想傾向。所以這很容易使人們的創新意識與當代意識受到削弱,甚至傾向於保守落後。從曆史的情況看,那些力主“鑒古知今”的人,最終傾向於保守、落後的,似乎是多數。這無疑是這一觀點本身的缺陷所導致的一種必然結果。

第二,思維取向與觀念意識方麵如果出了問題,那藝術實踐方麵的問題必將接踵而至。因而“鑒古知今”的思想在藝術實踐方麵,也很容易使人們過多地鍾情於對“古”的效法,而忽視了對“今”的探求。弄不好,就是在今天而仍走過去的老路,甚至落入古人的窠臼而無力自拔。這也是“鑒古知今”這一主張的一種潛在危險。因此它對於藝術實踐的束縛與消極作用,也不可否認。惟其如此,所以自古以來那些力主藝術創新的人,差不多都要不同程度地對它抱有一種批判的態度。

第三,“鑒古知今”的核心與目的,還是要解決“今”的問題,亦即解決今天的藝術創新問題。因此,將解決今天的藝術創新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僅僅定位於“鑒古”上,這無疑是把一個錯綜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如上所述,要解決今天的藝術創新問題,僅僅“鑒古”是絕對不夠的,因而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是要根據“今天”的時代需求來探索新的藝術形式的問題。所以若僅僅強調“鑒古”也容易導致以古為今的複古倒退傾向,不利於藝術創新問題的真正解決。

另外,我們覺得,“鑒古知今”的理論主張,內容本相當豐富與寬泛,我們應對它有個正確而全麵的理解。譬如,這“古”中,自然也是包括前人的藝術創新之術的,所以“鑒古”並不一定就和藝術創新格格不入。上述所“失”的幾個方麵,大概也和對它的理解不夠正確與全麵有一定關係。總之,這是個很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這裏所談,仍是些頗為粗淺的初步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