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寘薑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穀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嚐小人之食矣。未嚐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薑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以下刪去一段。)
寘:放逐、禁錮。城潁:城,高牆;潁,鄭地(河南臨潁縣)。
潁穀:鄭地(河南登封巿西南),潁水所出。封人:典封疆者,即地方長官。
舍(shě):同“捨”,留下。
遺(wèi):饋贈,去聲動詞用法。下句“爾有母遺”音同。
繄(yī):語首助詞,無義,隻有構句作用。
語(yù):告訴,動詞,舊讀去聲。普通話音yǔ,沒有兩讀的區別。
融融:和樂也。
其樂也洩洩:洩(yì),原作“泄”,唐石經避太宗諱世民改。洩洩,舒散也。莊公及薑氏賦詩都是自己的個人創作,言為心聲,抒發喜悅之情。“融融”、“洩洩”各為一詩,並不葉韻。
譯文
事變之後,莊公放逐薑氏到城潁居住,更發誓說:“不到黃泉,我不會再見你的。”不久他就後悔了。潁考叔是潁穀的官員,知道莊公的心意。有人獻上美食給莊公,莊公賞賜給潁考叔吃。潁考叔將肉留下來,莊公問他有什麼原因,他回答說:“小人家中有母親,我送給她的食物都吃過了,但從來沒有吃過國君賞賜的肉羮,希望能夠帶回去給她品嚐一下。”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奉養孝敬,怎麼就我沒有呢!”潁考叔說:“請問這話是什麼意思?”莊公說明原因,並說自己感到後悔了。潁考叔回應說:“國君又何必擔心呢?如果挖地見到了泉水,就在地道裏見麵,誰又敢說不對呢?”莊公認同他的意見。莊公進入地道,高興地賦詩說:“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薑氏走出來,也很高興地賦詩應和:“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母子也就和好如初了。
賞析與點評
本文一直沒有正麵描寫大叔的言行,隻是通過祭仲及公子呂兩個角色,單方麵指控大叔驕縱任性,目無法紀,除了年輕人“失教”之外,可能也是政治迫害所致。大叔並沒有作任何的申辯,甚至沒有太多的反抗,就被莊公兵不血刃趕出鄭國了,說不定他還是一位受害人呢!莊公工於心計,欲擒先縱,布置周密,出手狠而準,二十二年來不動聲色,一心置段於死地;同時又有賴賢大臣的輔政,從仇恨走向包容,母子和解,可能也還是教育的成效。但愛與恨是兩個極端,能在一念之間,完全化解二十餘年的恩怨,說來亦深具戲劇效應。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前二十二年專門對付共叔段的挑戰,鞏固國君的地位;後二十一年蔑視天子的權威,侵占周室的土地,還不斷挑起列國之間的爭端,玩弄欺詐的手段,自是一代奸雄。母子和好的場景,不免給人偽善的感覺。這些都有待讀者的思考和論證,讀書有得,自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