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相傳是大禹所鑄的九鼎。

貢金九牧:金,指青銅。九牧,即九州,牧是州的行政長官。傳說禹分天下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泛指中國。

鑄鼎象物:將各方不同的物象鑄於鼎上。

百物而為之備:備,具備。圖寫山川鬼神及世界上各種事物的形態,十分詳盡,可供備覽及參照,頗有早期百科全書的意味。

使民知神奸:使百姓知所避忌,趨吉避凶。神奸指神鬼怪異之物。

不若:若,順也。不若即不順,指不吉利的事物。

螭魅罔兩:螭,或作魑,傳說螭魅是山林裏的妖怪,罔兩則是河川中的邪靈。

用:因也。

天休:休,賜也。天休就是上天的賞賜或保佑。

載祀六百:載、祀都是年的別稱。載祀同義連言,構成複詞,指殷商立國六百餘年。

休明:休,美也。休明同義連言,構成複詞,即美善光明。

奸回:奸,奸惡;回,邪僻。奸回同義連言,構成複詞,泛指奸邪。

天祚明德:祚,福也。天祚指賜福或保佑。明德,美德,亦指明德的人。

厎止:厎(zhǐ),定也,至也。厎止同義連言,構成複詞,有固定之意。

成王:周成王,名誦,少年即位,由周公攝政當國,七年後歸政成王。成王在位二十年(公元前一○二四至前一○○五)。郟鄏(jiá rǔ):成周王城,今河南洛陽,周武王遷九鼎於洛陽,而成王就在洛陽建都了。定鼎即定都。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漢書·律曆誌》雲:“周凡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歲。”而竹添光鴻則雲:“九鼎之定為成王二十年甲寅,九鼎之淪於泗,為顯王之四十二年甲午。自定至淪,凡七百有一年,正合七百年之歲。”頗見巧合。

譯文

楚莊王攻打陸渾的戎人,於是就順道領軍來到洛陽城郊,在王城的土地上展現軍容,檢閱軍隊。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詢問九鼎大小輕重。王孫滿回答說:“九鼎象征以德服人的精神,本身並沒有任何具體意義。過去夏朝剛得到天下,遠方送來了很多圖像和各地物品,九州的行政長官又獻上金銅之類的貢品,於是鑄成了九鼎,繪畫各種物象,圖寫山川鬼神及世間事物,十分詳盡,使百姓能辨識神鬼怪異之物,趨吉避凶。所以百姓進入河川沼澤、深山密林之中,不會再遇上災難。就是山林裏的妖怪、河川中的邪靈,也不會再碰上了。因而能夠協和上下,使大家都得到上天的福佑。夏桀無道,失德敗行,九鼎就轉移到商湯去了,計有六百年之久;商紂殘暴,虐殺人民,九鼎又傳送於周了。天子的德行美善光明,國力雖小,九鼎還是重寶,不可遷轉;如果天子奸邪失德,國力雖大,九鼎還是會輕易轉移。上天賜福於光明德性,必然十分明確,不會隨意改變的。周朝自成王在王城郟鄏定鼎以來,經過占卜,確定會傳承三十世代,更會有七百年的國祚,這是上天的命令。現在周朝的威望稍為衰落,可是上天的命令還沒有改變。至於九鼎孰輕孰重,現在還不是該問的時候吧。”

鼎:相傳是大禹所鑄的九鼎。

貢金九牧:金,指青銅。九牧,即九州,牧是州的行政長官。傳說禹分天下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泛指中國。

鑄鼎象物:將各方不同的物象鑄於鼎上。

百物而為之備:備,具備。圖寫山川鬼神及世界上各種事物的形態,十分詳盡,可供備覽及參照,頗有早期百科全書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