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3 / 3)

齊國自齊桓公以管仲治國起就建立了春秋最大的官市,諸如鹽鐵兵布林等一列有關國民生計的物資全部納入官市經營,可惜大景不長,齊桓公與管仲死後,官市就宣告解體,私家經濟反倒蓬勃發展,進入戰國後,齊國商旅大興,一躍而成為與變法強國的魏國成為了戰國初期的兩大中原文明中心。

而彼時正是齊湣王號稱東帝之時,齊國氣勢如虹,秦國蜀中井鹽未曾開采,燕國遼東與吳越海燕出貨甚少,即墨便成了天下第一大鹽市,基本占據了天下鹽產的十之七八,掌握了天下命脈,若齊國禁鹽,列國便陷於無鹽之地。隻是,齊國缺鐵,所以不得已與各大戰國結成不成文的約定,若齊國禁鹽則列國禁鐵,所以即墨便形成了半官半私的經營習慣,其中最大的鹽商便是楚國猗頓氏。

孟秋北一路兜兜轉轉,心裏則尋思著田晉南留給他的竹簡,田氏?

孟秋北雖是商人之家出身,年少時卻隨老師雲遊四海,他對治國學問頗是不然,隻醉心商事,因此對天下巨商知之甚詳,而齊國田氏的東主田單的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此人號稱商旅孫吳,見聞廣博,偶論天下大勢令世人折服,隻是他甚少與人爭鋒,且深居簡出,是以天下之人聞其名多卻不曾見其人。

而田晉南又同田氏有什麼關係呢?

孟秋北雙指叩於案上,已經在即墨晃悠了三天,於是他下定決心,道:“去海濱鹽場!”

呂吉安應了一聲。

即墨乃天下大市,熙熙攘攘,呂吉安來了三日心中路數大致已定,隻待孟秋北發話,見他同自己想法一致,當即不由暗誇自家主東英明有為,再看其風流姿態,又是心醉了三分。

六日後,孟秋北決定豪氣出手,買下大顆粒精鹽三百車!

“何種幣製結算?”呂吉安在車上問。

“即墨刀。”

呂吉安一愣。戰國商事極其複雜,除六國多法令、多價格、多關隘外,各國幣值不一且時有變動,然大宗商品都以餅金結算,卻不想孟秋北這次竟是以即墨刀結賬。

“若已餅金結算,不好壓價不說,找零亦難,平白多了許多支出。”孟秋北道,“下午我去田家商社可換即墨刀,田氏又久在即墨行商,可以少金委托他們每日發來牛車,以解運鹽之困。”

“主東果然好謀略。”呂吉安讚道。

孟秋北白他一眼,“你不是也想到了?”

“我哪能居你的功?”

翌日,孟秋北攜呂吉安找到了齊國最大的田氏商社,出來迎客的是商社總事,兩廂商談之後,孟秋北按照商社開價將手上所有的餅金換做了七萬枚即墨刀,總事見孟秋北行事利落,毅然派出商社的運錢鐵車和馬隊將孟秋北送往海濱鹽場,並一力承擔了派車接鹽一事。

後來的事,孟秋北就懶得管了,往車上搬了幾壇子蘭陵美酒,一路暢飲一路長歌,待到海濱鹽場,酣暢地睡了幾日後,又昏昏沉沉地隨著馬車回到了即墨,如何買,幾多本金,盡然全部交給呂吉安,一句都懶得過問。

呂吉安一邊做著生意一邊偷偷拭淚,萌生出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莫大感歎,恨不得立即跑到孟秋北車前扒拉開腔子給他看一顆快速跳動的紅心。

如此簡單,孟秋北的收鹽一事就完事了。

夜深,孟秋北和呂吉安在即墨酒肆結伴暢飲,喝了八、九分醉時,忽然有人一挑簾子進來了,孟秋北暈暈乎乎地認出人來,踉蹌著爬起來,兜頭一躬道:“大總事!這次虧得有你!”

田氏總事連番大叫使不得,然後一手攙住孟秋北,“今日是奉東主之命來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