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六十一章 北伐戰火再起(1 / 2)

回到鷹潭以後,林陽就開始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也不再像之前一樣心緒不寧了,反而是內心愈發堅定。

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當局高層之間依舊在暗流湧動。雖然蔣校長之前一個巴掌沒有拍響,但背地裏卻並未完全放棄。因為一旦放任國府遷都武漢,等到汪先生一回國,局勢將會變得對他非常不利。

所以,蔣校長開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了反抗:在國府分批前往武漢的途中,蔣校長把近六十名的國府要員都請到了南昌城“做客”,其真實目的就在於把南昌打造成事實上的首都。

而且,蔣校長還以“北伐軍司令部需要離前線更近”之類的話當做理由,拒絕將北伐軍司令部牽往武漢。

客觀的來說,這種反抗方式其實非常的簡單粗暴,但這也的確是蔣校長的特色,契合他的性格。

不過,從古至今,粗暴的反抗所取得的結果,往往隻能適得其反。果不其然,蔣校長的此舉,不僅沒有取得任何正麵的效果,而且還使得“倒蔣迎汪”的聲音越來越大。

最後,扛不住壓力的蔣校長,隻得是點頭答應,同意把國府遷到武漢去。不過,雖然蔣校長同意把國府遷到武漢去,但一來並沒有同意把手中的權力交出去,二來也沒有答應把北伐軍司令部遷到武漢去。

蔣校長想到了非常好的辦法,來解決自身目前的困境,那就是對孫馨遠發動新的攻勢,帶著江西、福建、的北伐軍各軍進攻浙江、皖南、蘇南,奪取杭州、上海、南京三大城市,徹底消滅孫馨遠的殘餘勢力。

如此,不僅可以使得內部反對的聲音暫時銷聲匿跡,畢竟北伐才是頭等大事,與之相比其餘的事情都是細枝末節,而且在攻勢勝利之後,擁有了浙江、江蘇、上海等富庶之地後,蔣校長的實力也會大增。蔣校長想來,到時候武漢也就拿他沒有辦法了。

而另一邊,當局和北伐軍內部產生矛盾之時,孫馨遠也沒有閑著,他心裏非常清楚,憑借著手裏剩下的這點兵力,根本不可能擋得住北伐軍下一階段的進攻。畢竟十萬大軍幾乎都栽在了江西,其中還有孫馨遠絕大部分的精銳部隊。

雖然十萬大軍幾乎在江西損失殆盡,但孫馨遠也不可能真的就此放棄,不做任何準備,就在那裏坐等北伐軍繼續對他發動進攻,丟掉所有的地盤。

現在,國內的三大軍閥中,孫馨遠的老對手吳子玉已經是日薄西山,而他自己又是實力大損朝不保夕,所以,孫馨遠能夠求助的,也就隻有奉軍了。

1926年12月的中旬,孫馨遠在南京獨自登上了北上的列車,前去拜會張雨亭。對於孫馨遠這個昔日強大敵人的求援,張雨亭也沒有落井下石不答應幫忙,因為張雨亭非常的清楚,什麼叫做唇亡齒寒。

之前,他的地盤全都在北方,所以不會直接遭到北伐軍的進攻,可以在那裏作壁上觀。但現在吳子玉日薄西山,孫馨遠又實力大損,如果繼續任由北伐軍徹底消滅了孫馨遠,那接下來就該輪到奉軍獨自麵對北伐軍的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