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錦衣衛中,沈鍊算是個十分奇特的人,他為人剛正,疾惡如仇,明明是個特務,卻比言官還積極,經常上書議論時政。一般說來,這種性格的人很難在特務機關混下去,可更為奇特的是,最高長官陸炳居然十分欣賞他的個性,認定他是個人才,不但不難為他,反而處處加以維護。

當時的沈鍊任職錦衣衛經曆,隻是錦衣衛中的一個基層幹部,長得也沒啥特點,丟到人堆裏就找不著了。但事實證明,陸炳的眼光沒有錯,沈鍊確實是個不同凡響的人。

在“庚戌之變”中,他嶄露了頭角。

當時俺答圍城,要求入貢,而那封所謂的入貢書,跟勒索信屬於同一性質,措辭蠻橫,極端無禮。

可是當皇帝傳旨,要大臣討論入貢問題時,隻有司業趙貞吉(王門弟子)挺身而出,表示反對,在內閣意見沒有下達前,其餘的老狐狸們都保持了沉默。

正是在這片沉默中,沈鍊站了出來,公開支持趙貞吉的意見。

沈鍊的出現讓眾人吃了一驚,而之前打死也不說的吏部尚書夏邦謨此刻卻突然跳出來,用譏諷的口氣問道:

“閣下現任何官?”

這意思很明白:你算是個什麼屁官,哪有你說話的份兒!

沈鍊鎮定自若地大聲答道:

“我是從七品錦衣衛經曆沈鍊,諸位大人不言,小吏自當言之!”

浩然正氣,聲震寰宇。

正二品的尚書無顏麵對從七品的經曆,羞愧地退了下去。

沈鍊用他的直言征服了在場的人,也贏得了陸炳的尊重。此後,陸炳安排沈鍊作為他的貼身侍從,隨同進出各處。

陸炳這樣做,除了表示器重外,也是為了保護這位直性子的下屬,免得他到外麵惹事。

可是他萬沒想到,這個安排卻惹出了更大的麻煩,因為他經常出入的地方,正是嚴嵩的家。

沈鍊秉性剛直,遇到小奸小惡都要去插一腳,眼睛裏容不得沙子,更何況是嚴嵩這種大奸大惡的巨型花崗岩。所以每次到大貪官嚴嵩家吃飯,他總是“不忿”,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爽,非但不苟言笑,還跟嚴世蕃幹過幾仗。但他畢竟是陸炳的人,嚴氏父子也不敢把他怎麼樣。

然而事情最終激化了,在親眼目睹“庚戌之變”的恥辱,百姓家破人亡的慘劇後,沈鍊終於忍無可忍。一次醉酒之後,他憤然寫下了那份著名的奏疏,曆數嚴嵩十大罪狀,噴射出心底的怒火:

“大學士嵩,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頑於鐵石!”

於是神仙也保不住他了。

沈鍊的結局又一次證實了嚴嵩對皇帝的巨大影響力。文書剛送上去,諭令就下來了:錦衣衛沈鍊,處以杖刑,發配居庸關外。

得知消息的陸炳焦急萬分,卻又無計可施,隻能跑去給沈鍊送行。

看著這位即將發配邊疆的屬下,陸炳感歎良久:

“你這又是何必呢?”

參考消息

不陪小人喝酒

沈非常厭惡嚴嵩和嚴世蕃,而且厭惡得毫不留情麵,卻不得不出入嚴家的酒桌。而嚴世蕃又有個借酒裝瘋的毛病,每次跟人喝酒,幾杯黃湯下肚就開始拉著客人強行灌酒。沈特別瞧不慣這個習性,不但不賞臉陪酒,還心懷不平,怒斥嚴世蕃。但由於沈是陸炳的人,嚴世蕃也不方便說什麼,耍酒瘋的時候繞著這位尊神就是了。不得不說,這也為沈後來的蒙難埋下了禍患。

然而身受杖傷,已然一無所有的沈鍊卻依舊昂起了頭:

“掃除奸惡,天理!”

看著那單薄卻堅毅的背影,陸炳發出了最後的歎息:“我不如沈鍊啊!”

在勇敢的從七品錦衣衛經曆沈鍊的麵前,從一品少保兼太子太傅、左都督陸炳,是一個軟弱的人。

六年後,在嚴世蕃的指使下,沈鍊被殺害於宣府,他的兩個兒子沈袞、沈褒也被關入監牢,並活活打死,是為斬草除根。

對於龐大的嚴黨而言,這次事件不過是一場小小的風波,沈鍊那徒勞無益的努力什麼都沒能改變。

然而這徒勞無益的努力,卻是一個普通人無畏的證明。沈鍊這個平凡的名字就此被鐫刻於史冊之上,永不磨滅。

他並不需要改變什麼,因為他的勇敢已經說明了一切。

勇敢的沈鍊死去了,膽怯的陸炳還活著,他仍舊看重自己的利益,不願也不敢去對抗那股可怕的勢力。但他依然被深深地觸動了,在不知不覺中,他已悄然改變自己的立場,向著另一個方向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嘉靖三十一年的政局就是這樣,大家都知道嚴嵩貪婪腐化,嚴黨為禍國家,但大家也知道,嚴嵩奸詐狡猾,嚴黨權大勢大,反對它必定遭殃,投奔它必定發達。

而沈鍊之舉之所以能名留史冊,是因為僅此一位,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利益動物。於是嚴黨的成員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而那個隱忍的徐階依舊隱忍著。

對於嚴嵩而言,嘉靖三十一年是個好年份。皇帝大人安心修道,將國事完全托付給他,百官臣服,那幾個不服氣的也都被收拾了,沈鍊被趕跑了,仇鸞被打倒了,而他唯一的對手徐階也被壓得毫無招架之力。

參考消息

沈的結局

沈被發配之後,無以為生。當地老少聽到沈的大名,都帶著孩子來向他求學。塞外人性情直爽,常在沈麵前大罵嚴嵩,以博一時的快意,沈自己也樂於參加罵戰,一天不罵嚴嵩都覺得不習慣。他還紮了三個稻草人,分別以秦檜、李林甫、嚴嵩命名,用這三個稻草人讓學生練習射箭。本來憑著他跟陸炳的關係,在外麵流放幾年再回家也不是不可能的。偏偏嚴嵩知道了這件事。為了報複,他誣告沈以白蓮教眾為徒,不但殺了沈,還殺了他的兩個兒子,一些沈的學生也因替他說了好話而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