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徐海倒還不以為然,以為不過是多吃幾頓日本料理,不久後叔叔就會把他贖回來,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徐惟學實在沒有做生意的命,回去後不但沒翻本,反而賠得更多,最後還因債務糾紛丟了性命。
當這一消息傳到徐海耳朵裏時,麵對著血本無歸、暴跳如雷的倭寇,他沒有慌張,鎮定地用一句話挽救了自己:
“留下我的性命,我跟你們一起幹。”
反正錢也沒了,為了不至於人財兩空,徐海就此成為了倭寇的一員。當然,在那些日本人的眼裏,他們不過是多了個端茶倒水的人而已。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徐海的能量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從本質上說,汪直是一個一流的商人,二流的海盜——通俗點說,他最擅長的是經濟,之後才是軍事。而徐海卻恰恰相反,在成為一個成功商人之前,他是一個軍事天才。
徐海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算是自學成才。他有著驚人的天賦,極具組織才能,而且十分精於海上作戰,和那些死腦筋的倭寇比,他實在是個過於突出的人。所以沒多久,他就加入了倭寇搶劫公司,成為了正式成員,獲得了自由,之後還曾一度躋身管理層,當上了高級別領導。
徐海發達了,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和與倭寇的良好關係,在眾多的海盜中脫穎而出,擁有了固定的勢力範圍和強大的部屬。
但必須說明的是,此時的徐海依然是倭寇手下的棋子,他沒有汪直那樣的實力,隻能靠日本人吃飯。
他的致富方式十分類似於舊中國的買辦。每次帶領倭寇進犯之前,他都會與對方簽訂合同,帶多少人、去搶哪裏、事後分紅份額,其條款十分清晰。倭患如此猖獗,這位漢奸可謂是始作俑者之一。
但作為漢奸,和抗日電影裏那些搖頭晃腦的同行相比,徐海是很特別的——他是一個十分強悍的漢奸。
胡宗憲曾領教過徐海的厲害。有一次,倭寇大規模進犯浙江一帶,胡宗憲派遊擊將軍宗禮率軍主動出擊,恰好遇到徐海的船隊,雙方在三裏橋大戰。
一開始,宗禮根本沒把徐海的雜牌水軍放在眼裏。而事實似乎也是如此,雙方交戰後徐海軍一觸即潰,宗禮大喜過望,鼓舞軍隊繼續作戰,再次擊敗徐海。
兩次連續的勝利讓宗禮相信,徐海不過是個浪得虛名的小角色,於是他又發動了第三次攻擊,徐海的水軍似乎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第三次大敗。
但就在宗禮準備預寫他的第四次捷報時,徐海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在明軍防備鬆懈之時,徐海悄悄集結了他的精銳水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反攻。為了讓宗禮相信自己的軟弱,他退卻了三次,至此一舉收回成本。明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宗禮本人戰死。
這就是胡宗憲麵對的兩個強敵:強悍的汪直、狡詐的徐海。要平息倭寇,必須除掉這兩個人。
可在仔細考量雙方實力之後,胡宗憲終於悲哀地發現,他幾乎毫無勝算。
汪直自不必說,這位土皇帝富可敵國,兵強馬壯,比日本諸侯還厲害。徐海雖然稍微差一點,但他極其狡猾,且精於水戰,憑借明朝的海軍,要徹底消滅他幾乎是不可能的。
思前想後,胡宗憲對時局感到絕望了。然而此時,徐渭卻輕鬆地告訴他,其實要解決這兩個人,一點也不難。
這一次,胡宗憲沒有相信他的師爺,因為這句話實在太不靠譜。且不說這兩個人手下有上萬名武裝海盜,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占據著一種特殊的資源——錢。
根據某些曆史學者統計,汪直的商業貿易額曾一度超過浙江全省的財政收入。海盜竟然比政府還有錢,到底誰是政府?
麵對如此可怕的金融武裝集團,胡宗憲找不到任何自信的理由,在他看來,想戰勝這兩個對手,無異於癡人說夢。
“用武力是很難戰勝他們的。”徐渭點點頭,他同意胡宗憲的看法,“但要戰勝他們,並不一定要動用武力。”
不用武力?這幫人不遠千裏來搶劫,莫非你請他們喝杯茶,給個紅包他們就肯走人不成?
“是的。”徐渭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縝密的計謀
徐渭告訴胡宗憲,其實一直以來,他並不了解汪直,因為這位仁兄歸根結底,隻不過是個生意人。
做生意的人,隻求財,不求氣。汪直所想要的,並非大明江山,隻不過是自由通商的權利。
“但是海禁是曆代祖製,我也無能為力。”胡宗憲隻能無奈地歎氣。
徐渭的臉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我並沒有說要給他這個權利。”
胡宗憲終於明白了徐渭的意圖,開放海禁是不可能的,但談判是可能的,兩者之間並不矛盾。談判隻是實現目的的手段,他們並不需要作出任何承諾。
“首先,我們必須與汪直取得聯係,招他上岸商談。”
“但汪直待在海外,且素與我們為敵,他怎麼肯來呢?”胡宗憲對此並不樂觀。
“你忘了嗎?”徐渭又一次露出了笑容,“他的母親和妻子在你的手上。”
自從汪直下海之後,朝廷就把他列入了黑名單,他的母親和老婆都被關進了監獄,已經吃了好幾年牢飯。胡宗憲隨即簽發了特赦令,把她們放了出來,不但好吃好住,還分給她們一套房子。
胡宗憲的想法很簡單,善待汪直的家眷,以顯示自己的談判誠意。但很快,他發現這個想法又過於簡單了。
釋放管飯分房是十分容易的,但在做完這些之後,胡宗憲才意識到一個重要的疏漏——怎麼讓汪直知道呢?
要知道,汪老板雖然還是中國國籍,卻已移居海外,找倭寇帶話又不太靠譜。胡宗憲傻了眼,苦思冥想後他決定冒一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