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炎覺得盧杞不僅相貌醜,而且又無真才實學,很瞧不起他。按照唐朝慣例,幾位丞相每天要在政事堂一起會餐。因為楊炎看不起盧杞,經常借故推辭。盧杞對此懷恨在心,時時在尋找機會報複。
建中二年(781年)七月,山南東道節度使在成德等三鎮聯合拒絕接受朝廷命令,形成藩鎮割據之勢,背叛唐朝。德宗命淮西節度使李希烈進行征討。楊炎因為此人反複無常,就不同意讓此人前往,極力勸阻,德宗心裏十分不高興,沒有采納楊炎的諫意。李希烈率大軍出征,因碰上連日陰雨,沒有進軍。德宗十分不滿,就去找盧杞商量怎麼辦。盧杞感到對楊炎報複的機會來了,一定要抓住,他乘機說:“李希烈遷延徘徊、久留不進,是因為楊炎曾建議陛下不重用他的原因。陛下何必為了一個楊炎而耽誤了討伐梁崇義的大事呢?依我之見,不如暫時免除楊炎宰相職務,使李希烈心情舒暢就會竭心盡力於朝廷了。等政局穩定下來再起用他,也沒有什麼關係。”德宗覺得此話有理,再說德宗早對楊炎失去了信任。
原來安史之亂使唐朝社會組織和經濟遭到了巨大破壞,唐朝前期采用的租庸調稅法早已名存實亡了。楊炎當丞相後,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用兩稅法取代了租庸調法,對緩解財政困難起到了積極作用。當時的財政專家劉晏在改變財政狀況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了朝廷的器重。楊炎對此十分嫉恨。再加上楊炎是代宗時奸相元載的黨徒,元載被誅時,劉晏參與了策劃,本來對他就有深仇,現在劉晏政聲卓著,大有取代自己之勢,於是就想借口除掉他。楊炎指使親信誣奏劉晏勾結叛黨,企圖謀反,並親自出麵作證。德宗不明真相,疑心又重,寧錯殺也不留後患,便暗中派太監把劉晏殺死。劉晏的死,使朝野震驚,很多朝臣都替劉晏鳴冤。尤其山東的李正已聯合諸鎮,多次追問殺劉晏的罪名,朝廷沒辦法回答。楊炎做賊心虛,為了推托責任,便派人到各地去向節度使們暗中解釋:“劉晏曾與奸佞之輩朋比為奸,要立獨孤後,是皇上要殺他的。”後來德宗知道了此事後,心中大怒,其實把盧杞舉上相位,就是為了取代他。眼下正好順水推舟,便下詔罷免了楊炎宰相之職。
楊炎被罷相之後,盧杞覺得還未解心頭之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不久,盧杞又用楊炎家廟臨近曲江一事對他做進一步打擊,他對德宗說:“曲江附近王氣很重,蕭嵩曾在那裏建過家廟,唐玄宗命令他遷走,楊炎又在那裏建家廟,很顯然是想謀反。”德宗沒有什麼頭腦,聽風是雨,尤其謀反對他來說是最不能容忍的,當即將楊炎從左仆射貶為崖州司馬。德宗在盧杞的讒言惑動下還不放心,幹脆又派人在楊炎尚未到崖州時,把他殺害了。
楊炎覺得盧杞不僅相貌醜,而且又無真才實學,很瞧不起他。按照唐朝慣例,幾位丞相每天要在政事堂一起會餐。因為楊炎看不起盧杞,經常借故推辭。盧杞對此懷恨在心,時時在尋找機會報複。
建中二年(781年)七月,山南東道節度使在成德等三鎮聯合拒絕接受朝廷命令,形成藩鎮割據之勢,背叛唐朝。德宗命淮西節度使李希烈進行征討。楊炎因為此人反複無常,就不同意讓此人前往,極力勸阻,德宗心裏十分不高興,沒有采納楊炎的諫意。李希烈率大軍出征,因碰上連日陰雨,沒有進軍。德宗十分不滿,就去找盧杞商量怎麼辦。盧杞感到對楊炎報複的機會來了,一定要抓住,他乘機說:“李希烈遷延徘徊、久留不進,是因為楊炎曾建議陛下不重用他的原因。陛下何必為了一個楊炎而耽誤了討伐梁崇義的大事呢?依我之見,不如暫時免除楊炎宰相職務,使李希烈心情舒暢就會竭心盡力於朝廷了。等政局穩定下來再起用他,也沒有什麼關係。”德宗覺得此話有理,再說德宗早對楊炎失去了信任。
原來安史之亂使唐朝社會組織和經濟遭到了巨大破壞,唐朝前期采用的租庸調稅法早已名存實亡了。楊炎當丞相後,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用兩稅法取代了租庸調法,對緩解財政困難起到了積極作用。當時的財政專家劉晏在改變財政狀況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了朝廷的器重。楊炎對此十分嫉恨。再加上楊炎是代宗時奸相元載的黨徒,元載被誅時,劉晏參與了策劃,本來對他就有深仇,現在劉晏政聲卓著,大有取代自己之勢,於是就想借口除掉他。楊炎指使親信誣奏劉晏勾結叛黨,企圖謀反,並親自出麵作證。德宗不明真相,疑心又重,寧錯殺也不留後患,便暗中派太監把劉晏殺死。劉晏的死,使朝野震驚,很多朝臣都替劉晏鳴冤。尤其山東的李正已聯合諸鎮,多次追問殺劉晏的罪名,朝廷沒辦法回答。楊炎做賊心虛,為了推托責任,便派人到各地去向節度使們暗中解釋:“劉晏曾與奸佞之輩朋比為奸,要立獨孤後,是皇上要殺他的。”後來德宗知道了此事後,心中大怒,其實把盧杞舉上相位,就是為了取代他。眼下正好順水推舟,便下詔罷免了楊炎宰相之職。
楊炎被罷相之後,盧杞覺得還未解心頭之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不久,盧杞又用楊炎家廟臨近曲江一事對他做進一步打擊,他對德宗說:“曲江附近王氣很重,蕭嵩曾在那裏建過家廟,唐玄宗命令他遷走,楊炎又在那裏建家廟,很顯然是想謀反。”德宗沒有什麼頭腦,聽風是雨,尤其謀反對他來說是最不能容忍的,當即將楊炎從左仆射貶為崖州司馬。德宗在盧杞的讒言惑動下還不放心,幹脆又派人在楊炎尚未到崖州時,把他殺害了。
其實楊炎對李希烈的看法是正確的,盧杞是為了搞掉自己的政敵才極力主張重用李希烈的。後來李希烈的叛變給唐朝帶來了更深重的災難。
盧杞在當上宰相之後,便著手組織力量打擊能夠給自己造成威脅的敵手。而且他很會利用朝臣中互相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傾軋,自己坐收漁人之利。楊炎被害之前,盧杞知道京兆尹嚴郢受楊炎的排擠,就把嚴郢提拔為禦史大夫。嚴郢在盧杞的支持下,對楊炎進行了殘酷的報複。楊炎被德宗貶死之後,盧杞見嚴郢失去了使用價值,又恐其對自己不利,於是便預謀整垮他。
新任丞相張鎰為人正直,才華橫溢,處事很有主見,很得德宗的器重。有一次,巡官崔程受徐州刺史李洧之托請求朝廷下詔書,以應付當地的局勢,崔程隻找宰相張鎰作了請示。盧杞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對張鎰十分嫉恨,並由此產生了仇恨,於是千方百計要設法除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