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的這一招果然奏效,這不僅迎合了世宗的迷信心理,也成為世宗為自己父親興獻王爭名分的有力證據,他可以說自己的作法合乎天意。世宗十分高興,把這奏疏反複看了數遍。世宗高興之餘,也沒讓嚴嵩白費心思,馬上提升他為吏部右侍郎。兩年後又由南京禮部尚書,升為南京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官運原本不佳的嚴嵩,轉眼之間成了留都南京最有實權的官員。這使嚴嵩感慨萬千:誠實做人為官,總是居於人下,憑空胡謅一篇主子滿意的東西卻官運亨通。他嚐到了甜頭,也便悟到了往上爬的秘訣,於是又寫了一些迎合世宗的《慶雲賦》、《大禮告成頌》之類溜須拍馬的文章,更得世宗的寵信。到了嘉靖十八年,嚴嵩已官至北京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地位僅次於內閣大臣。但是要進入內閣,當上輔臣,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嚴嵩清楚地懂得,要當輔臣,僅僅得到皇帝的恩寵還不夠,還必須得到皇帝身邊權臣的推薦提攜才行。於是嚴嵩在野心的驅使下,開始了由巴結夏言到後來打擊取代他的權力爭鬥。
夏言,字公謹,號桂洲,江西貴溪人,與嚴嵩算是同鄉。他比嚴嵩小兩歲,中進士也比嚴嵩晚十幾年。但他機敏精明,善體聖意,而得官運亨通。嘉靖七年,世宗認為:“天地合祀非禮”,想分天地合祀為二祀。於是下詔,在郊外分建天壇、地壇以祭天地,並讓內閣進行審議。
因為這禮樂製度上的改革,使一些大臣一下子轉不過彎來,當時連大學士張孚敬都猶豫不敢發表意見,其他大臣更是訥不敢言。世宗做了占卜也不吉利,就想將此事作罷。夏言那時還隻是吏科給事中這樣一個七品小官,但他已窺明世宗的旨意,便連夜上奏疏道:“為社稷興盛計,恭請皇上到南郊行親耕禮,皇後到北郊行親蠶禮,保佑我大明臣民豐衣足食。”他的建議正好符合世宗分建二壇的想法,世宗便命張孚敬擬旨,夏言便借機請分祀天地,支持世宗的改革。夏言的作法使世宗極為滿意,一下子把他連升三級,後又提升為侍讀學士充纂修官。由於他善寫青詞,讚成世宗更定文廟祀典和大禘禮,又升為禮部尚書。到了嘉靖十五年,夏言與霍韜爭權,最後鬥敗霍韜,升任少傅兼太子太保,又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後成為首輔,權傾朝野。
為了巴結這位炙手可熱的同鄉,嚴嵩真是費盡了心機。為了討好夏言,有一次,他特地準備了一席豐盛的家宴,親自到夏府邀請他。但是夏言討厭這嚴嵩的為人,就是托詞不見。嚴嵩十分有耐心,他竟然在夏言的門前攤開席子,拿出請帖,恭恭敬敬地跪讀起來。夏言看他對自己如此恭敬,十分感動,於是不再懷疑他對自己的忠誠。但是嚴嵩已然懷恨在心,時刻在找機會算計他。
嚴嵩的這一招果然奏效,這不僅迎合了世宗的迷信心理,也成為世宗為自己父親興獻王爭名分的有力證據,他可以說自己的作法合乎天意。世宗十分高興,把這奏疏反複看了數遍。世宗高興之餘,也沒讓嚴嵩白費心思,馬上提升他為吏部右侍郎。兩年後又由南京禮部尚書,升為南京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官運原本不佳的嚴嵩,轉眼之間成了留都南京最有實權的官員。這使嚴嵩感慨萬千:誠實做人為官,總是居於人下,憑空胡謅一篇主子滿意的東西卻官運亨通。他嚐到了甜頭,也便悟到了往上爬的秘訣,於是又寫了一些迎合世宗的《慶雲賦》、《大禮告成頌》之類溜須拍馬的文章,更得世宗的寵信。到了嘉靖十八年,嚴嵩已官至北京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地位僅次於內閣大臣。但是要進入內閣,當上輔臣,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嚴嵩清楚地懂得,要當輔臣,僅僅得到皇帝的恩寵還不夠,還必須得到皇帝身邊權臣的推薦提攜才行。於是嚴嵩在野心的驅使下,開始了由巴結夏言到後來打擊取代他的權力爭鬥。
夏言,字公謹,號桂洲,江西貴溪人,與嚴嵩算是同鄉。他比嚴嵩小兩歲,中進士也比嚴嵩晚十幾年。但他機敏精明,善體聖意,而得官運亨通。嘉靖七年,世宗認為:“天地合祀非禮”,想分天地合祀為二祀。於是下詔,在郊外分建天壇、地壇以祭天地,並讓內閣進行審議。
因為這禮樂製度上的改革,使一些大臣一下子轉不過彎來,當時連大學士張孚敬都猶豫不敢發表意見,其他大臣更是訥不敢言。世宗做了占卜也不吉利,就想將此事作罷。夏言那時還隻是吏科給事中這樣一個七品小官,但他已窺明世宗的旨意,便連夜上奏疏道:“為社稷興盛計,恭請皇上到南郊行親耕禮,皇後到北郊行親蠶禮,保佑我大明臣民豐衣足食。”他的建議正好符合世宗分建二壇的想法,世宗便命張孚敬擬旨,夏言便借機請分祀天地,支持世宗的改革。夏言的作法使世宗極為滿意,一下子把他連升三級,後又提升為侍讀學士充纂修官。由於他善寫青詞,讚成世宗更定文廟祀典和大禘禮,又升為禮部尚書。到了嘉靖十五年,夏言與霍韜爭權,最後鬥敗霍韜,升任少傅兼太子太保,又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後成為首輔,權傾朝野。
為了巴結這位炙手可熱的同鄉,嚴嵩真是費盡了心機。為了討好夏言,有一次,他特地準備了一席豐盛的家宴,親自到夏府邀請他。但是夏言討厭這嚴嵩的為人,就是托詞不見。嚴嵩十分有耐心,他竟然在夏言的門前攤開席子,拿出請帖,恭恭敬敬地跪讀起來。夏言看他對自己如此恭敬,十分感動,於是不再懷疑他對自己的忠誠。但是嚴嵩已然懷恨在心,時刻在找機會算計他。
一次,夏言和嚴嵩等一幹官員隨世宗謁顯陵,這是世宗的父親興獻王的陵寢。進謁完畢,嚴嵩揣摩世宗的心情,請詔令群臣表賀。夏言心裏有些不高興,他覺得皇上出來已經一個多月了,應先回京城,再表賀也不遲,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使皇上心裏很不高興。這嚴嵩看出了世宗的不快,於是堅決請求皇帝下詔表賀。嚴嵩的請求正合世宗心意,因此世宗開始對夏言不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