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由於整頓吏治之心太切,因此對一些官員的處理有時不當,於是引起了部分大臣的反感,引來了一些議論。甚至連皇上最信任的陸炳,也偶爾在皇上麵前說起夏言的過失。其實世宗對夏言和嚴嵩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放心,便派最親近的兩個太監前去了解情況。夏言沒有把這些太監放在眼裏,拿他們沒當回事。可是到嚴府時,嚴嵩則對他們奉如上賓,拉著他們的手,親熱地迎進府中。臨走時又每人送一錠銀子。可想而知,他們回去向皇帝彙報時,當然是嚴是夏非了。當年夏言和嚴嵩都是因青詞寫得好而受到皇帝寵信的,現在世宗隻要有齋醮,還是讓他們撰寫青詞。夏言因身體情況不佳,皇上派下的任務常讓幕僚們代筆,自己又不能認真查改,結果讓皇帝很不滿意,有時甚至扔到地上。而嚴嵩卻恰恰相反,每次皇上要寫青詞,他必定用上自己的全部文才,一絲不苟地去寫,反複修改。尤其他籠絡了一些皇帝身邊的太監,他們把嚴嵩的情況告訴皇上,使世宗很受感動。漸漸地,世宗對夏言不滿起來,轉而開始重新寵信嚴嵩。
嚴嵩自夏言複職之後,幾乎沒有過幾天安靜日子。先是自己的親信被一一逐出,接著又是彈劾兒子嚴世蕃,平時自己隻是內閣中的牌位,有職無權。現在得到世宗的重新信任,他又開始盤算,怎樣找機會再次搞倒夏言,把失去的權力重新奪回來。
機會往往是等待,或者是尋找,但在你死我活的封建權爭中,機會大多是由人製造的。嚴嵩在等待、尋找均不遇的時候,竟製造了一個機會,把夏言置於死地。
嘉靖二十六年,鑒於蒙古韃靼人經常派兵入侵河套地區,並占領該地區,總督三邊兵部侍郎曾銑提出收複河套的主張。河套地區三麵環河,土地肥沃,接近榆林、寧夏、偏頭關等邊鎮,收複該地區有著十分重要的軍事意義,因此這一計劃得到了夏言的極力支持。世宗也早有此大願,但無人敢提出收複河套的計劃,使世宗空有此願。曾銑今天提出這計劃,使世宗十分振奮,他讚道:“俺答據河套為患已久,曾銑提出收複建議,計謀宏遠。”並下令撥30萬兩銀子作為修邊城及各項開支的費用。
皇帝的支持讓曾銑勇氣更足。他率兵出塞襲擊俺答部,斬敵首級百餘,繳獲牛、馬等九百多頭,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使俺答部不得不向北轉移。世宗聞報十分高興,下詔給曾銑增加一級俸祿,並賞給大批錢財。可是就在此時,災難便悄悄地向夏言和曾銑襲來。
嘉靖二十六年冬季,宮內不慎失火,皇後去世。世宗因信奉道教,便認為這是天降的不祥之兆。嚴嵩抓住了世宗的迷信心理,硬是把這天災同曾銑收複河套的計劃聯係起來,說這是曾銑“開邊啟釁”的結果。世宗覺得很有道理,便停止了收複河套的計劃,下詔把正在同俺答浴血奮戰的曾銑逮捕下獄。嚴嵩為了治曾銑死罪,便買通了因貪贓枉法被曾銑彈劾的原甘肅總兵仇鸞,誣陷曾銑以前如何掩蓋戰敗情況,克扣士兵軍餉,還無中生有編造說曾銑曾通過夏言的嶽父賄賂夏言。結果世宗相信讒言,下詔處死曾銑,又以“雷同誤國”的罪名逮捕夏言。夏言被罷官後,嚴嵩為除掉自己的勁敵,又發動黨羽攻擊誣陷他,最終害死夏言。嚴嵩殺了夏言後,坐上了首輔的寶座。
嚴氏父子竊取了權柄之後,整個朝廷成了嚴氏的天下。他們結黨營私,貪汙腐敗,賄賂公行。為了壓抑正氣,鉗製輿論,嚴嵩對那些有正義感的大臣進行了殘酷迫害。
嚴嵩重新掌握內閣大權後,就逮捕了曾彈劾他貪汙索賄的巡按禦史葉經,並且通過廷杖將其害死。
嘉靖二十七年給事中厲汝進彈劾嚴嵩父子,被貶為典史,不久又削職為民。
嘉靖二十八年給事中沈束上疏指斥嚴嵩誤國,被廷杖後下獄。
凡是敢於揭發嚴嵩罪惡的,不是被罷黜,便是被摧殘致死。最為天下人嫉恨的是他殺害沈練、楊繼盛一事。
沈練是錦衣衛出身,為人豪爽有氣節。他看那嚴嵩橫行霸道,專權誤國,無比氣憤,於是上書指斥嚴嵩納將帥之賄,攬吏部之權,索撫按之歲例,阻製諫官,擅寵害政十大罪行,要求世宗“去此蠢國害民之賊,以紓國患”。可是世宗此時被嚴嵩所惑,看了奏疏後,不僅不查,反而下詔將沈練廷杖後貶謫保安。沈練到保安後,當地老百姓知他是因為彈劾嚴嵩被貶,對他十分敬重,請他當老師教習鄉中子弟。沈練教他們忠義大節,並且還紮了李林甫、秦檜、嚴嵩三個草人作靶子,同子弟一起練射箭。嚴嵩的密探向他報告後,氣得他咬牙切齒,指使其黨羽捏造罪名將其殺害,他的兩個兒子也同時遇害。
雖然嚴嵩對揭露他的人進行了滅絕人性的鎮壓,但忠正之士是不會因此而屈服的。原兵部員外郎楊繼盛,對嚴嵩父子的奸行早已深惡痛絕,出於為國除害的忠心,憤然上疏彈劾嚴嵩,列嚴嵩十大罪狀與五十奸:嚴嵩以宰相自居,壞祖宗成法;伺世宗之喜怒以恣威福,竊君上之大權;讓嚴世蕃代為票擬,縱子僭竊權柄;子孫無功而官,冒濫朝廷軍功;納賄營私,引用奸臣;戒守將勿擊俺答,誤國家軍機;中傷天下善類,專黜陟之權;賄賂皇帝身邊太監,使之成為嚴嵩的密探;控製通政司,使之成為嚴嵩搞陰謀的機構;與廠衛官員相勾結,使之成為自己的心腹;籠絡言官,使之成為自己的走足;網羅部臣,結成死黨。楊繼盛在奏疏中尖銳地指出:“方今在外之賊是俺答,在內之賊是嚴嵩。必先除內賊然後外賊可除。”奏疏送出後,嚴嵩竟唆弄世宗將楊繼盛下獄。楊繼盛在獄中被關了三年,世宗本來不想殺他,但嚴嵩擔心如不除掉此人,必為後患,於是又進一步誣陷,把他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