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王即位後改元隆慶,徐階引張居正入閣,同時入閣的還有陳以勤。此時內閣首輔是徐階,次輔是李春芳,第三位是郭樸,高拱位列第四。高拱同郭樸是河南老鄉,兩人都與徐階有矛盾。陳以勤是在第五位,但他為人忠正,不介入任何一派。第六位是張居正,他多年與高拱共事,相交很好,但又是徐階的門生,尤其在徐階找張居正草詔之後,高拱便遷怒於張居正了。整個內閣成員之間關係錯綜複雜,門戶之爭已經形成,徐階、高拱各自唆使自己親近的言官攻擊對方。
首先是吏部給事中胡應嘉上疏彈劾高拱,說在世宗病重的時候,高拱不在值廬裏值班,偷偷回去搬家。雖然世宗沒表示什麼,但高拱覺得胡應嘉是徐階的同鄉,肯定是徐階指使他這麼做的。他認為胡應嘉一定是徐階的心腹,便決定加以報複。隆慶元年胡應嘉又彈劾吏部尚書楊博,說他在主持京察時挾私憤、庇鄉裏。高拱和郭樸抓住他作為吏科給事中事前沒有提出異議,事後提出彈劾這一點大做文章。
郭樸在內閣會議上首先發言說:“胡應嘉出爾反爾,全不是人臣事君之所為,應當革職。”他的話音未落,高拱便馬上附和:“應當革職為民。”
徐階雖在心裏想幫胡應嘉,但此事穆宗已經有傾向性的意見,他實在不好再說什麼,胡應嘉隻有被革職了。後來徐階擬旨調胡應嘉為建寧推官,減輕了對他的處罰。
但事情並沒有就此了結,兵科給事中歐陽一敬上疏彈劾高拱專權霸道,與蔡京沒什麼兩樣。接著給事中辛自修、禦史郝傑等紛紛上疏彈劾高拱,言辭十分激烈,有的甚至指責他“威製朝紳,專柄擅國,亟宜罷”。高拱一邊答辯,一邊希望徐階擬旨對言官們進行廷杖。徐階當然不會這麼做,高拱於是便指使手下的禦史齊康,對徐階提出彈劾。然而這次彈劾惹怒了眾言官,他們聯手對齊康進行了圍攻。結果使高拱成了眾矢之的,給人以很惡劣的印象。高拱在言官們的攻擊下,於隆慶元年五月致仕。不久,郭樸覺得在內閣裏實在無立足之地,也致仕回鄉。徐階在這次權爭中取得了勝利。
樹欲靜而風不止,徐階雖然趕走了高拱和郭樸,但是他在一些事情上也觸怒了穆宗。再說高拱雖然離開了朝廷,但是他畢竟在朝廷中供職多年,他的影響還在,也還有一些較親近的人在朝中。隆慶二年七月,戶部給事中張齊彈劾徐階,指責他在嘉靖時期,一貫曲意逢迎世宗和嚴嵩父子,隻為自保,有虧大節,不配做首輔。穆宗一直懷念高拱,便趁此機會讓徐階告老還鄉。
徐階結束了17年大學士、7年首輔的政治生活,就要回江南故鄉了。但是他除了為朝中今後的前途有點擔心之外,更擔心自己致仕之後,恐怕有人會對自己進行報複。他的這種擔心是有根據的,當徐階在朝中任首輔時,他的三個兒子,借父親的權勢作威作福,橫行鄉裏。尤其親戚陸家的大人死了,孩子尚小,他們便把陸家的萬貫家產弄到徐家,這在北京朝中,也都是盡人皆知的。如果有人追查起來,那也是不小的麻煩,因此不能不多加小心。臨走時,徐階把家事國事都托付給了張居正,此時他隻能信賴他了。因為不僅張居正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人,而且他的才能、為人,都足以擔當起這一切。張居正向他表示:“大丈夫既以身許國、許知己,惟鞠躬盡瘁而已,他複何言。”
裕王即位後改元隆慶,徐階引張居正入閣,同時入閣的還有陳以勤。此時內閣首輔是徐階,次輔是李春芳,第三位是郭樸,高拱位列第四。高拱同郭樸是河南老鄉,兩人都與徐階有矛盾。陳以勤是在第五位,但他為人忠正,不介入任何一派。第六位是張居正,他多年與高拱共事,相交很好,但又是徐階的門生,尤其在徐階找張居正草詔之後,高拱便遷怒於張居正了。整個內閣成員之間關係錯綜複雜,門戶之爭已經形成,徐階、高拱各自唆使自己親近的言官攻擊對方。
首先是吏部給事中胡應嘉上疏彈劾高拱,說在世宗病重的時候,高拱不在值廬裏值班,偷偷回去搬家。雖然世宗沒表示什麼,但高拱覺得胡應嘉是徐階的同鄉,肯定是徐階指使他這麼做的。他認為胡應嘉一定是徐階的心腹,便決定加以報複。隆慶元年胡應嘉又彈劾吏部尚書楊博,說他在主持京察時挾私憤、庇鄉裏。高拱和郭樸抓住他作為吏科給事中事前沒有提出異議,事後提出彈劾這一點大做文章。
郭樸在內閣會議上首先發言說:“胡應嘉出爾反爾,全不是人臣事君之所為,應當革職。”他的話音未落,高拱便馬上附和:“應當革職為民。”
徐階雖在心裏想幫胡應嘉,但此事穆宗已經有傾向性的意見,他實在不好再說什麼,胡應嘉隻有被革職了。後來徐階擬旨調胡應嘉為建寧推官,減輕了對他的處罰。
但事情並沒有就此了結,兵科給事中歐陽一敬上疏彈劾高拱專權霸道,與蔡京沒什麼兩樣。接著給事中辛自修、禦史郝傑等紛紛上疏彈劾高拱,言辭十分激烈,有的甚至指責他“威製朝紳,專柄擅國,亟宜罷”。高拱一邊答辯,一邊希望徐階擬旨對言官們進行廷杖。徐階當然不會這麼做,高拱於是便指使手下的禦史齊康,對徐階提出彈劾。然而這次彈劾惹怒了眾言官,他們聯手對齊康進行了圍攻。結果使高拱成了眾矢之的,給人以很惡劣的印象。高拱在言官們的攻擊下,於隆慶元年五月致仕。不久,郭樸覺得在內閣裏實在無立足之地,也致仕回鄉。徐階在這次權爭中取得了勝利。
樹欲靜而風不止,徐階雖然趕走了高拱和郭樸,但是他在一些事情上也觸怒了穆宗。再說高拱雖然離開了朝廷,但是他畢竟在朝廷中供職多年,他的影響還在,也還有一些較親近的人在朝中。隆慶二年七月,戶部給事中張齊彈劾徐階,指責他在嘉靖時期,一貫曲意逢迎世宗和嚴嵩父子,隻為自保,有虧大節,不配做首輔。穆宗一直懷念高拱,便趁此機會讓徐階告老還鄉。
徐階結束了17年大學士、7年首輔的政治生活,就要回江南故鄉了。但是他除了為朝中今後的前途有點擔心之外,更擔心自己致仕之後,恐怕有人會對自己進行報複。他的這種擔心是有根據的,當徐階在朝中任首輔時,他的三個兒子,借父親的權勢作威作福,橫行鄉裏。尤其親戚陸家的大人死了,孩子尚小,他們便把陸家的萬貫家產弄到徐家,這在北京朝中,也都是盡人皆知的。如果有人追查起來,那也是不小的麻煩,因此不能不多加小心。臨走時,徐階把家事國事都托付給了張居正,此時他隻能信賴他了。因為不僅張居正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人,而且他的才能、為人,都足以擔當起這一切。張居正向他表示:“大丈夫既以身許國、許知己,惟鞠躬盡瘁而已,他複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