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薔道:“江南的甄姓人士,我也就認得那一家,當年府中修園子時,我到江南采辦就是到他們府上支取的銀兩。他們府上與賈府昔日多有錢糧往來,暗地裏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幹係,雖不比賈王史薛四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卻也難免有些牽連。前年賈府在京中出事後,甄家遠在江南也收斂了很多,更是不再與賈家來往,更不曾聽聞他們與薛家有何交情,理應不是他家才對。”

他們二人在外麵猜不出這甄家是誰,入內後賈薔隨口問起此事,聽著薛蝌一一道來方知緣由。秦鍾心中暗道:是了,怎就忘了她呢。

當年薛蟠在金陵為爭搶一個丫頭打死了人命,那小丫頭香菱,本姓甄名英蓮,姑蘇人士,原是幼年之時被拐賣的。商筠在薛家見到她後,想起在南方遇見一位被發配的小吏,自言是昔日葫蘆廟的僧侶,說出了一樁賈雨村徇情枉法的冤假錯案來。他在此事放在心上,到底往姑蘇尋到了香菱的娘親,使她們母女終得團聚。

香菱母親不適應北方水土,母女二人有了返鄉之念,然而她父親甄士隱失蹤多年,如今她的外祖父也已過世,母女二人已是無依無靠。薛寶釵素來與香菱親厚,聽商筠說明原委後,就回明了母親,讓薛太太認下香菱做義女,安排人送她們母女回金陵的薛家祖宅中棲身。

薛蝌扶靈回金陵時,見香菱的母親招了一門女婿,是個本地的商人,雖不富貴,卻是難得一見的本分人。於是他返京之前,就將南方的一些產業也交由他們小夫妻打理。

薛蝌與賈薔這些天生意往來密切,兩人本是年歲相近言談投契,早已結成莫逆之交。與二人敘禮之後,薛蝌先問起南麵來的人,甄氏可捎了什麼話來。那人回稟道,薛姑娘守喪期滿,與商公子啟程回揚州去了,如今金陵的事宜仍按二爺當年安排的,交由甄小娘子的夫婿打理;姑娘還說了,二爺若真定了南歸的主意,待到那時莫忘帶著嫂子到揚州相見。

秦鍾倒不曾想機緣巧合之下,還聽聞了商筠二人的下落。薛家與賈家當年的兒女聯姻之事原是王夫人一廂情願,也無婚書媒人為憑,時至今日也早已不用遮掩行蹤。

賈薔與商筠並不相熟,聞言卻問起薛蝌南歸之事。秦鍾坐在一旁,卻想起了前日到曹家拜訪的情景。曹家如今無需擔憂生計之事,曹雪芹更有紅顏知己在側,婚後兩人詩詞相和恩愛非常。

秦鍾一別數載,書稿也落下了許多不曾看過,隻是他想來曹雪芹如今當是寫不出林姑娘還淚而亡的結局了。隨手翻閱書稿,卻見有娟秀字跡間雜其中,暗忖應是曹夫人所書。黛玉詩詞皆通,提筆批注妙趣橫生,風雅更勝過與那藏頭露尾的脂硯齋應和了。

然而世情難料人心難測,秦鍾如今在禦前當差,朝中消息俱是靈通,隱約聽聞有人在皇帝麵前毀謗曹先生所著之書,皇帝心中已有不喜,礙著當年是傅恒舉薦的,一時心中主意未定。

傅恒素有憐才之意,也隱諱地向秦鍾提及,曹先生誌向不在廟堂,宜遠離是非之地。秦鍾當日往曹家走的這一趟,意在勸他們夫婦南下避禍。

三十八、齊聚金陵

曹家除了幾位老仆外,隻有黛玉當年帶去的紫鵑雪雁兩婢,千裏南下路途遙遙,恐照應不周。而林家在姑蘇的家業原先也不少,但當年林如海去世之後都已發賣,林家祖宅中眼下也住著旁係的族人,如今黛玉攜夫似這般舉家而回,難免生出齟齬與閑話來,何況曹雪芹一介男兒,也不願棲身嶽丈家中。~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