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難曰:脈有尺寸,何謂也?

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

尺,《說文》雲:尺,度名,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十寸為尺,規矩事也。古者寸、尺隻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為法,故以屍以乙,象布指之狀。尹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脈,謂之寸口,從尹從一。今按:如《說文》所紀,尤可見人體中脈之尺寸也。尺,陰分;寸,陽分也。人之一身,經絡榮衛,五藏六府,莫不由於陰陽,而或過與不及,於尺寸見焉,故為脈之大要會也。一難言:寸口為脈之大會,以肺朝百脈而言也。此言尺寸為脈之大要會,以陰陽對待而言也。大抵手太陰之脈,由中焦出行,一路直至兩手大指之端,其魚際卻行一寸九分,通謂之寸口,於一寸九分之中,曰尺曰寸,而關在其中矣。

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也。

關者,掌後高骨之分,寸後尺前兩境之間,陰陽之界限也。從關至尺澤謂之尺,尺之內,陰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寸口之內,陽所治也。故孫思邈雲:從肘腕中橫文至掌魚際後紋,卻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是為尺。此九分者,自肘腕入至魚際為一尺,十分之為十寸,取第九分之一寸中為脈之尺位。從魚際後紋,卻還度取十分之一,則是寸。此寸字非寸關尺之寸,乃從肘腕橫紋至魚際,卻而取十分中之一,是一寸也,以此一寸之中取九分,為脈之寸口,故下文雲寸十分之而入取九分之中,則寸口也。

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

寸為陽,尺為陰,陽上而陰下。寸之下尺也,尺之上寸也,關居其中,以為限也。分寸為尺,分尺為寸,此之謂歟?分,猶別也。

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

老陰之數終於十,故陰得尺內之一寸。此“尺”字指魚際至尺澤,通計十寸者而言。老陰之數極於九,故陽得寸內之九分。此“寸”字指入手卻寸而言。

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寸為尺之始,尺為寸之終,雲尺寸者,以終始對待而言。其實貯寸得九分、尺內一寸,皆陰陽之盈數也。龐安常雲:越人取手太陰之行度魚際後一寸九分,以配陰陽之數,蓋謂此也。

三難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有圖。

太過不及,病脈也;關格覆溢,死脈也。關格之說,《素問·六節藏象論》及《靈樞》第九篇、第四十九篇皆主氣口、人迎,以陽經取決於人迎,陰經取決於氣口也。今越人乃以關前、關後言者,以寸為陽而尺為陰也。

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

關前為陽,寸脈所動之位。脈見九分而浮,九陽數,寸之位浮,陽脈,是其常也。過,謂過於本位,過於常脈;不及,謂不及本位,不及常脈,是皆病脈也。

二難曰:脈有尺寸,何謂也?

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

尺,《說文》雲:尺,度名,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十寸為尺,規矩事也。古者寸、尺隻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為法,故以屍以乙,象布指之狀。尹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脈,謂之寸口,從尹從一。今按:如《說文》所紀,尤可見人體中脈之尺寸也。尺,陰分;寸,陽分也。人之一身,經絡榮衛,五藏六府,莫不由於陰陽,而或過與不及,於尺寸見焉,故為脈之大要會也。一難言:寸口為脈之大會,以肺朝百脈而言也。此言尺寸為脈之大要會,以陰陽對待而言也。大抵手太陰之脈,由中焦出行,一路直至兩手大指之端,其魚際卻行一寸九分,通謂之寸口,於一寸九分之中,曰尺曰寸,而關在其中矣。

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也。

關者,掌後高骨之分,寸後尺前兩境之間,陰陽之界限也。從關至尺澤謂之尺,尺之內,陰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寸口之內,陽所治也。故孫思邈雲:從肘腕中橫文至掌魚際後紋,卻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是為尺。此九分者,自肘腕入至魚際為一尺,十分之為十寸,取第九分之一寸中為脈之尺位。從魚際後紋,卻還度取十分之一,則是寸。此寸字非寸關尺之寸,乃從肘腕橫紋至魚際,卻而取十分中之一,是一寸也,以此一寸之中取九分,為脈之寸口,故下文雲寸十分之而入取九分之中,則寸口也。

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

寸為陽,尺為陰,陽上而陰下。寸之下尺也,尺之上寸也,關居其中,以為限也。分寸為尺,分尺為寸,此之謂歟?分,猶別也。

故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

老陰之數終於十,故陰得尺內之一寸。此“尺”字指魚際至尺澤,通計十寸者而言。老陰之數極於九,故陽得寸內之九分。此“寸”字指入手卻寸而言。

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寸為尺之始,尺為寸之終,雲尺寸者,以終始對待而言。其實貯寸得九分、尺內一寸,皆陰陽之盈數也。龐安常雲:越人取手太陰之行度魚際後一寸九分,以配陰陽之數,蓋謂此也。

三難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有圖。

太過不及,病脈也;關格覆溢,死脈也。關格之說,《素問·六節藏象論》及《靈樞》第九篇、第四十九篇皆主氣口、人迎,以陽經取決於人迎,陰經取決於氣口也。今越人乃以關前、關後言者,以寸為陽而尺為陰也。

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

關前為陽,寸脈所動之位。脈見九分而浮,九陽數,寸之位浮,陽脈,是其常也。過,謂過於本位,過於常脈;不及,謂不及本位,不及常脈,是皆病脈也。

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