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有七神,各何所藏耶?

然。藏者,人之神氣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誌也。

藏者,藏也,人之神氣藏於內焉。魂者,神明之輔弼也,隨神往來謂之魂。魄者,精氣之匡佐也,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神者,精氣之化成也,兩精相薄謂之神。脾主思,故藏意與智。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故藏精與誌也。此因五藏之用,而言五藏之神,是故五用著於外,七神蘊於內也。

三十五難曰:五藏各有所。皆府相近,而心肺獨去大腸、小腸遠者,何也?

然。經言心榮肺衛,通行陽氣,故居在上;大腸小腸,傳陰氣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遠也。

心榮肺衛,行陽氣而居上。大腸小腸,傳陰氣而居下,不得不相遠也。

又諸府者,皆陽也,清淨之處。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淨,其意何也?

又問諸府既皆陽也,則當為清淨之處,何故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淨耶?

然。諸府者謂是,非也。經言小腸者受盛之府也,大腸者傳瀉行道之府也,膽者清淨之府也,胃者水穀之府也,膀胱者津液之府也。一府猶無兩名,故知非也。小腸者,心之府;大腸者,肺之府;膽者,肝之府;胃者,脾之府;膀胱者,腎之府。

謂諸府為清淨之處者,其說非也。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各有受任,則非陽之清淨矣。各為五藏之府,固不得而兩名也。蓋諸府體為陽而用則陰,經所謂濁陰歸六府是也。雲諸府皆陽,清淨之處,唯膽足以當之。

小腸謂赤腸,大腸謂白腸,膽者謂青腸,胃者謂黃腸,膀胱者謂黑腸,下焦之所治也。

此以五藏之色,分別五府,而皆以腸名之也。“下焦所治”一句屬膀胱,謂膀胱當下焦所治,主分別清濁也。

三十六難曰:藏各有一耳,腎獨有兩者,何也?

然。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係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係胞。故知腎有一也。

腎之有兩者,以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也。男子於此而藏精,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也;女子於此而係胞,是得精而能施化,胞則受胎之所也。原氣,謂臍下腎間動氣,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也。此篇言非皆腎也,三十九難亦言左為腎,右為命門,而又雲其氣與腎通,是腎之兩者,其實則一爾。故《項氏家說》引沙隨程可久曰:北方常配二物,故惟坎加習,於物為龜為蛇,於方為朔為北,於大玄為罔為冥。《難經》曰:藏有一,而腎獨兩,此之謂也。此通三十八、三十九難諸篇,前後參考,其義乃盡。

三十七難曰:五藏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可曉與否?

然。五藏者,當上關於九竅也,故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

謝氏曰:本篇問五藏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答文止言五藏通九竅之義,而不及五藏之發起,恐有缺文。愚按五藏發起,當如二十三難流注之說,上關九竅,《靈樞》作七竅者是,下同。

五藏不和,則九竅不通;六府不和,則留結為癰。

此二句,結上起下之辭。五藏陰也,陰不和則病於內;六府陽也,陽不和則病於外。

邪在六府,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邪在五藏,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脈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故曰格。陽氣太盛,則陰氣不得相營也,故曰關。陰陽俱盛,不得相營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此與《靈樞》十七篇文大同小異。

或雲:二十八難“其受邪氣,畜則腫熱,砭射之也”十二字當為此章之結語。蓋陰陽之氣,太盛而至於關格者必死。若但受邪氣畜則宜砭射之。其者,指物之辭,因上文六府不和,及邪在六府而言之也。

經言氣獨行於五藏不營於六府者,何也?

然。夫氣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陰脈營於五藏,陽脈營於六府,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複始,其不覆溢,人氣內溫於藏府,外濡於腠理。

此因上章“營”字之意,而推及之也。亦與《靈樞》十七篇文大同小異。所謂氣獨行於五藏不營於六府者,非不營於六府也,謂在陰經則營於五藏,在陽經則營於六府。脈氣周流,如環無端,則無關格覆溢之患。而人之氣內得以溫於藏府,外得以濡於腠理矣。〇四明陳氏曰:府有邪則陽脈盛,藏有邪則陰脈盛。陰脈盛者,陰氣關於下。陽脈盛者,陽氣格於上。然而未至於死。陰陽俱盛,則既關且格,格則吐而食不下,關則二陰閉不得大小便而死矣。藏府氣和而相營,陰不覆,陽不溢,又何關格之有?

三十八難曰:藏惟有五,府獨有六者,何也?

然。所以府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手少陽。此外府也,故言府有六焉。

三焦主持諸氣,為原氣別使者,以原氣賴其導引,潛行默運於一身之中,無或間斷也。外府指其經為手少陽而言,蓋三焦外有經而內無形,故雲。詳見六十六難。

三十九難曰:經言府有五,藏有六者,何也?

然。六府者,正有五府也。五藏亦有六藏者,謂腎有兩藏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係胞,其氣與腎通,故言藏有六也。

府有五者,何也?

然。五藏各一府,三焦亦是一府,然不屬於五藏,故言府有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