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經過近20多年來的時間推移,進入城市就業的外來勞動力也開始了流入和流出的結構性更替,一些新的適齡勞動力開始進入,而一些年齡相對較大的則逐漸退出勞動力市場,學界普遍稱之為“農民工的代際轉換”。總體來看,目前正處在第一代農民工向第二代農民工快速轉換的時期。新生代的農民工同第一代農民工存在特征上的差異。相比之下新生代農民工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對工作的期望值更高,而工作耐受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則相對較低。他們對城市的認同度比起他們的祖輩、父輩要高得多,他們更加不具備農村生產、生活的各種技能和常識,對於土地的疏離感也更加強烈。這些既是他們實現完全城市化更為有利的條件,也對今後中國完全城市化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基於以上對於新形勢的判斷,如果將勞動力和人口的城市化劃分為流動和永久性轉移兩個不同階段的話,不難看出,由於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持續減少、城市就業機會的穩步增加以及城鄉二元結構逐步消解,農村勞動力和人口第一階段的鄉城流動已經基本完成。下一階段的基本趨勢和政策重點都將集中在吸收和消化流動人口,促進他們完全城市化上。當然,這種完全城市化需要動態來審視,並非必然是當前已經在城市務工就業的農村人口,而可能是若幹年後他們的子女。
“根據法國的經驗,1901-1915年間出生的青年農民有30%在10年後離開了農村,而1916-1930年出生的青年農民有40%在10年後離開了農村,1931-1940年出生的一代,他們是50-60年代後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他們之中竟有60%後來不再務農了。”推演到中國實踐,曆經十餘年不完全的城市化過程,實現在城市定居生活和完全城市化的人口比例微乎其微。盡管這缺乏相關的經驗數據,但卻可從實踐考察的感性認知中做出判斷。中國的城市化路徑將不會呈現像法國那樣的漸進過程,而是將在未來數十年中經曆一個激進變遷的過程。當代農民工具有很強的進城意願,有諸如學曆高等優勢,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成為今後十餘年完全城市化的重要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之中國城鄉勞動力市場的不斷完善,工資收入不斷提高,進城勞動力的學曆和教育水平越來越高,他們實現完全城市化的比例將越來越高。
目前,中國的農民工數量為1.3億左右,他們以及他們的家庭成員進城的比例可以粗略視為不完全城市化的比例,這個比例達到10%,甚至15%左右。隨著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逐漸減少,這一數量的增加將會變得緩慢。可以預計,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之後經曆十餘年的城鎮化過程和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經曆10餘年的不完全城市化過程之後,中國未來的10-20年將掀起一個完全城市化的浪潮,完全城市化將取代不完全城市化成為中國城市化的主導形式。
五、我國城市化發展中凸顯的人權問題
1.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人權問題的表現
城市化作為一種廣闊、深刻的社會變遷,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當城市化進程急劇地發生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大國時,千千萬萬的人的生活受到它的影響。在這樣的過程中,人人都向往更多的自由和幸福。城市化不僅僅是城市建設和規模的擴大,更重要的是城市化過程中人的權利的擴大和生活質量的提升。然而,在現實中,城市化卻被演繹成一場自上而下的、規模空前的經濟性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許多事物獲得了重要意義:農民進城打工成了“非農化”的主要內容,城市改造及城市規模的擴大成為各級政府最重要的政績,城市的經濟產出被視為國家發展的主要指標……我們可以看到,在“城市化”的名義下,實際上存在著許多與城市化主旨相違背的製度設置或實際舉措,實際上表現出了扼製城市化、片麵城市化、逆向城市化等反城市化的傾向。城市化本身包含著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過程中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生活權利不斷發展提升的過程,即農民逐漸轉變為市民,享有平等的國民待遇的過程。因此,在城市化過程中,如何實現和保護轉移人口的基本人權,實現真正的城市化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