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還缺乏參與製訂“遊戲規則”的權利。農民工雖用自己的勞動為城市做出了貢獻,但卻沒有機會參與城市的社會政治生活,沒有能力維護自身的權益,成為城市社會中的“沉默階層”。他們很少與當地人交往,而且往往居住在城郊結合部,形成了諸如“河南村”、“安徽村”等外來人口聚集地。農民工不僅缺乏對城市的話語權,而且沒有掌握與對自己利益相關的社會事務的發言權,沒有合法的、製度化的利益表達渠道。我國的管理體製是屬地管理,居民隻有在個人與戶籍相吻合時才擁有各種合法的權利。農民進了城,他們享有的政治權利、受教育權利甚至勞動權等卻滯留在農村。在政治生活中他們不能參政議政,沒有選舉權,沒有自己的政治代表,這使他們的利益訴求既沒有直接的表達渠道也沒有利益代言人,成為被動的“無政治群體”。他們的權益隻能通過其他階層和間接渠道進行表達。由於農民工沒有自己的行業組織、工會組織,因而無法靠正式的組織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四、保障轉移人口遷徙和居住自由權利的對策:改革戶籍製度
在現如今的社會裏,人的一生,如果從一種狹隘的眼光看,就是獲取各種不同證件的一生。諸如出生證、獨生子女證、學生證、團員證、畢業證、學位證、工作證、榮譽證、住房證、駕駛證、結婚證、離休證、死亡證……還有許多沒有見過、沒有使用過的證件就更多了。然而,在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大地上,有一種證件,卻是人的命運的象征,因為有的人天生就有,而有的人天生就沒有。雖然這種證件並不比別的證件製作更精美,上麵也沒有更多的欄目,可是它卻具有比其他證件更令人神往的魅力,它就是城市居民戶口簿。
戶口,說起來,也沒有什麼神秘的,它幾乎是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用語中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字眼。戶口的獲得不像其他的證件,要有年齡、學曆、經驗、技能、身體狀況、特殊貢獻等條件的限製,它隻不過是隨著一個生命的降生而被自然而然地賜予的一份證件。任何一個社會都是複雜多變的,為了保證各種組織、團體及個人在社會中正常生活,人們創造了一整套包括經濟、政治法律在內的社會製度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以維持社會的有序性。而戶籍製度就是這套社會製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戶籍製度就是指通過各級權力機構對其所轄範圍內的戶口進行調查、登記、申報,並按一定的原則進行立戶、分類、劃等和編製,並以此作為掌握人口信息、征調稅役、分配資源和維護秩序的基礎,是一項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和法律的綜合性的社會製度。戶籍製度在我國源遠流長,而且直到現在戶籍製度仍然是我國民事登記工作的組成部分,是國家行政管理的一項重要製度。可以說一個社會若缺少戶籍製度,那麼這個社會的發展將會是不正常的。
戶籍製度的實質就是人口管理製度。戶籍製度的重要性也是由它的實質所決定的,因為社會總是由一定的人口組成的,沒有人口就不會有社會,更談不上社會的發展。馬克思指出:“任何人類曆史的第一個前提條件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這裏“有生命的個人”決不是指單獨的一個人,而是指眾多的個人,即人口群體。人口不僅是社會構成的主體,也是社會活動的主體,不論是物質生產活動、政治活動、社交活動,還是精神活動都是由人來完成的,並由此來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正是由於人口在社會發展中如此重要,因此如何管理好人口曆來就成為國家管理者階層極為重視的問題。由於戶籍製度是通過對戶口進行調查、登記、申報,並按一定的原則進行立戶、分類和編製來對全國人口進行管理,而且戶籍製度是一項日常的社會管理製度,因而在戶籍登記過程中就能夠動態地收集到人口信息,並且戶籍製度也是一項人口管理製度,這樣戶籍製度就能夠很好地將人口信息的收集工作融入到人口管理工作中去,從而能夠較快地反映出人口的變化情況。正因如此,戶籍製度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製度。
由於戶籍製度在人口管理方麵所具有的優勢,使戶籍製度成為古今中外統治者備受推崇的製度。特別是在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傳統社會裏,對農民嚴加管製,把他們固著在土地上,編戶入籍,使戶籍製度發揮著社會控製的功能,成為中國曆代統治者的治國方略。中國古代統治者很早就重視人口管理,並製定了較完備的戶籍製度及與戶籍製度相關的製度,從而利用戶籍製度為加強自己的統治服務。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雖然朝代不斷更迭,但戶籍製度卻一直保留著,而且經過不斷的變革己日臻完善,並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