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轉移人口受教育權利保障問題(3)(1 / 3)

這類學校的弊端也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第一,不少學校辦學以營利為目的,辦學條件被降到最低水平,從而使辦學者獲得最大的“利潤”。第二,缺乏最基本的辦學條件,有的學校甚至沒有最基本的安全和衛生條件,學生在這樣的學校裏沒有人身安全保障。第三,辦學者和教師的素質較差,有的學校從校長到教師沒有一個人有過從教經曆,體罰現象比較嚴重,教育質量無法保證。

以北京為例,我們來看兩則案例。

案例一

為較全麵地認識打工子弟學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發展研究部和海澱區教科所密切協同,在2006年9月11-13日對海澱區6所未獲批準的非法打工子弟學校進行了全麵調研,部分調研報告內容如下:

學校概況

此次調查的6所打工子弟學校均未獲教育主管部門批準,都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城鄉接合部:3所分布在北京市四環與五環路之間,3所分布在五環路以外。6所打工子弟學校主要以小學教育為主,都設有學前班,其中4所學校設有初中部。學校在學前班和低年級(小學一至三年級)實行包班製,高年級實行分科教學。課題組訪談了6所學校校長,並對全體教師進行問卷調查。

教師狀況

在6所學校填寫的139份有效教師調查問卷中,教師情況如下:

(1)教師的性別、年齡、學曆、教師資格及職稱情況

男教師16人(占18.7%),女教師113人(占81.3%),平均年齡29歲,最年輕的19歲,最年長的64歲。教師的學曆比例為高中畢業11人(占8.1%),中專或中師畢業41人(占30.1%),大專畢業70人(占51.5%),大本畢業14人(占10.3%)。可見教師以中師和大專為主體。106位教師有教師資格證(占76.3%),33位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占23.7%)。學校教師中無職稱的較多,達109人(占78.4%)。擁有較高職稱的教師大多是附近公立學校的退休教師。

(2)教師的生活待遇及工作量狀況

數據顯示,59.2%的教師享受學校提供的免費簡便午餐。學校一般為年輕單身教師提供集體宿舍,比例占39.8%;已經結婚且夫妻雙方都在京的則自己租房住,學校沒有任何補貼,這部分占總數的51.9%;教師自購房的占8.3%。一個值得關注的情況是,僅有2.3%的教師有三險。教師每周課時量最多達30節,平均為24節,工作量很大。

(3)教師想在本校工作多長時間

教師回答的情況如下:半年占4.6%,一年占4.6%,兩年占17.6%,三年占24.1%,四年以上占49.1%。教師中想在學校工作三、四年及以上的占73.2%,這與近年師範專業就業困難、且很多打工子弟學校的教師在人才市場競爭中不具優勢有關,而學校提供的一些低廉的條件(免費的住宿、用餐等)也暫時解決了他們的衣食之憂,因此大多選擇隨遇而安。也有9.2%的老師隻想呆半年或一年,他們對學校的發展前景和工資待遇不滿足,這部分教師流動性很大,對教學造成一定的影響。

(4)教師所擔心的問題

教師擔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就業(占23%)、職稱評定(占14.3%)、沒有教師資格(占13.5%)、教學水平(占15.9%)、收入偏低(占59.5%)和沒有三險(41.3%)等方麵,尤其以“收入偏低”和“沒有三險”比例最大。因為打工子弟學校辦學不合法,教師不能與學校簽訂勞動合同,也沒有“三險”,這反映出打工子弟學校遊離於政府和社會保障係統之外,教師沒有生存底線。政府應該關注這部分弱勢群體並建立相應保障體係。

(5)教師管理教育方式及體罰學生的情況

通過調查6所學校:對低年級學生,教師經常打罵學生占13.4%,偶爾占9.1%,很少占41.9%,從不占35.6%;對高年級學生,經常打罵學生占7.5%,偶爾占26.6%,很少占36.6%,從不占29.3%。可見,打工子弟學校在對學生管理教育方式上存在很大缺陷,年輕教師沒有育人經驗,缺乏對學生的尊重,存在打罵體罰學生的現象,不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這也表明打工子弟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急需加強,師德教育是關鍵。

(6)教師與學生溝通情況

據對6所學校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打工子弟學校教師缺乏與學生的心理溝通。在所調查的高年級學生中,有39.7%的學生認為教師從不跟自己談心,偶爾談心占47%,而經常談心僅占13.3%。這種狀況不利於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