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宣泄性
群體性事件一般都與情緒的沉澱、壓抑、腐化和惡化有關,所以也可以從群體情緒是否整體受到壓抑和腐化甚至惡化看出群體性事件究竟會不會爆發甚至爆炸。許多群體性事件的深度參與者一般都是平時生活的不外向者、不活躍者、不起色者、不引人者和不滿足者。他們幾乎在所有的社會方麵和層麵都有存在,所以一旦外部條件放鬆,舊秩序被破壞,他們就會從社會的四麵八方迅速地聚集在一個群體可以聚集的地方來宣泄自己被壓抑了很久和很深的已經惡化了的情緒,其主要表現形式就是聲嘶力竭,情緒非常激動,很容易發生衝突,等等。
5.結合性
這主要是指一種個別的別有用心之人的理性策劃和操作與群體的盲目性和從眾性行動的結合。這種結合性在獨聯體國家的變化中有比較典型的表現,如“第三種國際政治力量”在其“街頭政治”事件中一般都扮演了一種積極和主動的角色,發揮了其設計、誘導和利用群體力量的作用。在全球,這類組織多達數百萬個。例如在獨聯體中,起作用的這類組織就有“索羅斯基金會”、“全國民主基金會”、“國家民主研究所”、“卡特中心”和“歐亞基金會”,等等。據說,歐盟給在烏克蘭的各歐洲非政府組織的津貼就達千萬歐元,其費用主要用於“課程”和“媒體”。
6.化學性
這是指群體性事件的發展和變化是按照化學反應的方式進行的。化學反應的特征是:不僅要改變事物的形態,而且還要改變事物的性質,並且還要產生新的事物,其基礎是背景具有超常的複雜性,但這卻是很多人往往沒有想到的。特別是其中的“產新性”,其實是化學性與物理性的一個根本不同和區別。由此推導出:“好心”可能會辦“壞事”,“好事”可能會變為“壞事”,“善良”可能會變為“惡毒”,“積極”可能會變為“消極”,“建設”可能會變為“破壞”,等等。這種化學性表明,群體性事件一旦爆發就會失控,就會帶來更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災難。
(三)作用
由於群體性事件的形成原因是複雜的,所以群體性事件的作用也是綜合的。其不僅是見仁見智的,而且還是聲東擊西和旁敲側擊的。尤其是在當前這個已經群體化的時代裏,不僅要製造或者創造一些主觀的群體性事件,而且對客觀形成的群體性事件還要會主觀地利用;在群體時代裏,如同在雨季,發生群體性事件如同下雨一樣是一件常事。問題在於對待群體性事件的態度:您不去主動地創造和利用,就會被動地“被創造”和裹挾,所以無論是對客觀的還是主觀的群體性事件,都要學會因勢利導,要學會利用群體行為的心理效應來做自己的事情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已經逐漸地成為政治家及其群體提高自身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和方麵。
以下兩個案例說明了如何利用群體性事件所產生的群體心理效應來為自己服務的基本性征:
1.台灣“319”槍擊案
這是發生在2004年我國台灣地區負責人選舉投票中的一起突發事件,雖然至今的調查還沒有最終的結論,但民進黨很好利用了這起突發事件,從而在挽救民進黨即將失敗的選舉態勢方麵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盡管當時事態的發生和發展猝不及防,但事後看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一是動搖並分解了一些中間分子,使其不是“倒綠”就是“倒藍”,結果是因為“同情”和“混亂”使其中有一定比例本來還在搖擺的票數投向了民進黨。二是由於槍擊事件使整個台灣地區進入了一個“緊急狀態”。根據“台灣法律”,一旦發生“緊急狀態”,軍人要做好作戰的準備,就要限製軍人的外出行動,也就限製了軍人的投票行為。三是由於猝不及防,“連宋集團”對此既缺乏準備也缺乏經驗,也就幾乎沒有任何應對措施,任由事態朝著有利於民進黨的方向發展。
2.美國總統選舉
很少有從群體心理學的角度對美國的選舉民主展開的研究。美國的總統選舉製度,曆來被人們說成是現實的最公道的政治民主形式,其實,選舉民主與其說是權力上的,還不如說是權利上的;與其說是政治理性上的,還不如說是群體情緒上的;與其說是要選出什麼,還不如說要宣泄什麼。從群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美國的總統選舉就會發現,它的設計很符合人性的特性:一是在節奏上,四年一次的總統選舉周期蘊涵了一個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心理“四年一個輪回循環”的規律,它還暗合了很多自然的現象在其中,如地有四方:東、西、南、北,時有四季:春、夏、秋、冬,麵有四邊:上、下、左、右,甚至學有四年: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等等。二是在目標上,選舉民主所做出的並不是對事情的做主,而是選出了可以對事情做主的人即總統。這其實是一種“以權利換權力”的遊戲民主,其並不非常講究遊戲的規則有多麼科學,而在於凡是遊戲一定要有規則;其真實的目的也不在於遊戲的結果是什麼,而在於是否玩過遊戲以及在玩遊戲時的心理感受怎樣。三是在時間上,法定在每四年的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在2004年,選舉日是11月2日。那時的美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秋末冬初狀態,它從整體看都比較冷清,所以人們也比較冷靜而不會騷動。這又使得選舉滲透了一些理性的因素。四是在投票率上,美國的總統選舉的投票率一般隻是在40%~50%之間美國達到50%的投票率的選舉很少,而超過60%投票率的選舉則更是罕見,其中婦女又占了多數,約60%。而美國憲法規定凡是超過投票的半數就能當選總統,這樣實際上隻是一個相對多數當選,其實質還是少數票當選。五是在總統的長相上,可以形成這樣的規律:帥氣-普通-帥氣-普通,如裏根-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當初,小布什之所以能勝過克裏,主要是因為克裏比小布什還要普通。設想,如果是愛德華茲作為總統候選人來與小布什競選總統,那結局就難說了。那麼誰能接替奧巴馬呢?肯定是一個長相比奧巴馬普通的人。
(四)特征
群體心理的特征是群體心理性征的表現和體現的形式和形態,基本可以二分:一是抽象的特征,二是具象的特征。其中,抽象有類似性質,而具象有類似形式。它們是特征的兩個方麵:抽象隱藏一些而具象暴露一些;具象體現了抽象而抽象支配了具象。由此形成了抽象一般是穩定的而具象往往是隨機、隨地和隨時變化的概念。因為給人衝擊最大的往往是具象的,所以必須在把握抽象的基礎上真正認識清楚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