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管理的過程和問題(3)(2 / 2)

5.政治性心態

在一個“政治化”的時代中,政治心理的“糾結”是一種常態,並由此形成如下的折射出社會管理的四個維度:一是“寧信訪不信法”,二是“公權強私權弱”,三是“個體誘發群體”,四是“網下冒煙網上燃燒”,等等。由此形成了一係列的“日記門”“香煙門”“報銷門”“回扣門”等事件。所以,由對中國社會“心情”管理的生動寫照所產生的“表情”,一般都是自然的和輕鬆不起來的。特別是公權力本身就處在一個強勢地位,它往往缺少和缺失一個自我約束、自我束縛和自我規範的製度及狀態。少數行使公權力的部門或領導屢屢侵犯私權利,從而引起了社會矛盾的激發,甚至導致了命案的發生。公權力的肆意妄為不僅破壞了平等和法治的精神,而且還誘發了負麵的社會情緒,從而導致社會管理的創新和其難度的增大。所以,近些年來,一種類型的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引起社會管理者的警覺。而其事件的起因雖然隻是源自於一個個體矛盾,但最後釀成大規模衝突的卻還是一組社會心理的連鎖反應。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安徽池州事件其起因是一個孩子用石塊劃了一位老板的汽車,老板生氣打了孩子。一個簡單的糾紛,但卻導致上萬人參與,發生打砸行為。其中,個體性矛盾突然演變為一個群體性事件,其本身就反映了一個“無直接利益衝突”升級的新趨勢。個體靠群體來維權,而群體拿個體來說事,這無疑給社會管理提出了一個新挑戰。其實際是,“社會”從來就是一個不平靜的概念,更何況中國本身正處在一個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加速發展的時期。由此它還形成了一個社會階層浮動和變動、社會結構調整和調節、社會心理撞擊和衝擊的局麵。其實,在傳統的社會條件下,社會矛盾往往是物理隔斷的,彼此之間一般“串燒”得少。所以,在社會群體之間也就很難實現一個大範圍的溝通。其社會情緒的傳染烈度也會較低。但在網絡時代裏,局部衝突易被放大,社會矛盾往往交織難辨,社會情緒頻繁和加速地相互感染。由此就形成了一個“網絡政治的生態”

6.中國式焦慮

客觀上,焦慮心理已經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社會心理的常態,而形成這種焦慮的社會心態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兩個方麵:一是社會的發展速度太快,所以人們主要擔心自己的發展速度太慢;二是感覺上的陌生太多,其經常發生在陌生的社會生活中,並很容易地發生一種社交焦慮症。特別是對資源緊缺引發的爭奪、分配不平衡帶來的傾軋、高速帶來的煩躁和便利加重的煩躁,人們的時代心態就是“再也不願意等了”的狀態。總之,如果可以快,就決不能慢。有了比較,就會出現一個重複、單調、複雜、呆板、逼仄、拖延、消耗、超出理解範圍、失控和不公平等經常性的情境。中國人已經急不可耐了,但又因欲望未滿足而需要耐心等待;多數人雖然焦躁不安但同時又心安理得。其實,急的心態所帶來的是一種欲速則不達的境況。所以,克爾凱郭爾說:“大多數人在追求快樂時急得上氣不接下氣,以至於和快樂擦肩而過。”所以,人們迎來的往往是一種更多的災難和意外。於是,在“急之國”中,人們又在快速地消耗自己以及他人。最後是,等人們真正明白快慢、張弛、緊疏、得失、成敗、忙閑的人生之道時,可能一切都晚了。中國人被指喪失慢的能力,不耐煩成為社會心態。所以……在如此浮躁的社會中,浮躁的心態讓人變得不可理喻,變得麻木不仁,變得冷酷無情,變得殘忍,變得冷血……而無論如何,人死卻不能複生。血的事實與教訓,希望能呼醒那些“衝動”的人們。死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還是活著好……吵鬧與家暴都是引發“悲劇”的直接誘因,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衝動過後,便有悔意,可為時已晚……這就是“社會心理管理”要麵對的殘酷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