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共所有
在一個人們對“所有”有所謂的社會中,所有製度就是一個關鍵的製度設計。所有製度既是社會的根本製度、標準製度和核心製度,也是對財產的所有狀態的一種製度性的描繪和肯定。它對什麼在乎和所有,以及怎麼所有,將直接關係和關聯人們的心理傾向及其感受,特別將直接關係和關聯“公共心理”的滋生和發展及發揮。“公共所有”除了“公共的所有”外,就是一種對“公共”的所有。其前提是,對“公共”要有感覺,要認為“公共”對人們和社會有作用。其實,在所有的可以“所有”的範圍中,對“公共”的所有又是最困難的。其難就難在,所有的客體或者對象是相對的和不斷變化發展的。所以,對“公共”也隻能使用“所有”,而無法使用“擁有”和“占用”。它們雖然在英文的表達中沒有太多的不同和區別,但在中文的表達中區別和不同還是挺大的。這既是“公共性”與“社會性”的不同造成的,也是“無形性”與“有形性”的不同造成的,更是“長遠性”與“眼前性”的不同造成的。其實,“所有”在到了“公共所有”狀態之後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這種感覺上“有所有”但實際上“不所有”的狀態,表麵上是一種財產“所有”但實際上是一種情感“所有”的狀態,卻是一種擺脫“傳統所有”約束和束縛的過渡狀態。
3.公共需求
隻要是人的需求,就是一種心理需求。而是否是“公共需求”,則主要看“公共”能否成為人們的心理刺激和滿足。人類在不同的曆史階段,可以成為刺激的東西也是不同。它們固然與生產方式有關,但更與人們的心境有關。其實,也隻有有無“公共需求”才是人物心理和動物心理的區別所在。其中,“公共需求”既是“公共心理”的組成部分,又是“公共心理”的外向表現。有無“公共需求”是有無“公共心理”的標誌。有“需求”就需要刺激,而需要刺激就需要滿足。但“公共需求”又是一種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訴求。其中包含有豐富的對“公共”需求的價值形態、類型、表達機理和滿足途徑及其方式。這就既需要研究“公共需求”與“公共產品”之間的關係機理,又需要研究提高“公共需求”轉化為“公共產品”的質量和效益的問題。由此要看到,“公共需求”的形成和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它有時是量變的,但有時卻會突然質變;它最後一般會體現在對物質和經濟的“公共需求”上。其實,一旦形成了一種“公共需求”,正好可以說明,人們的社會心理已經凸起了一個“公共心理”。這是一種下大上小的立體心理結構狀態,而支撐這個立體心理結構的是其“公共需求”,它甚至還樞紐著整個“公共心理”。
4.公共運行
這是一個動態而不是靜態的“公共心理”基礎概念。但運行的方式和速度有所不同:初期是自內往外的和緩慢的,而後期則是由外而內的和快速的。它既包含生產方式運行得“公共化”又包含著生產內容運行的“公共化”。其中不僅有主體的“公共化”,而且還有客體的“公共化”,更有環境的“公共化”與程序的“公共化”。特別重視的是一種公共運行的環境因素、公共運行的機理程序與公共運行的質量效果之間的互動及規律,以及社會活動主體參與和提高公共運行的頻率和效率及其規律和效果。其實,“公共運行”是一種由橫向的“共運行”和垂直的“公運行”組成的。其中,“共運行”又與“社會運行”類似和相似。隻有當橫向的“共運行”的速度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形成和產生垂直的“公運行”,如同水流快速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挑起的浪花一樣。而當初政府出現的時候,就是人們的彼此利益衝突無法用彼此協調的方法解決的時候。由此可以看出,“公共運行”既是一種“立體運行”,又是一種“運行立體”。如同海洋裏水與船的關係一樣,“共運行”就是“水流動”,“公運行”就是“船”航行。而“政黨”是其中駕馭“航船”的一個領導核心。其關鍵是,水是可以沒有船的,但船是不可沒有水的。水會因為有了船而變得有了意義,“公”也因為率領了“共”而顯得了意義,“政府”更因為協調和統籌了“社會”而變得了有意義。但同樣是,水既可載舟又可覆舟。
5.公共產品
這既是指由公共組織經過公共過程和程序創造的產品,又是指產品的公共性和公共化的程度和力度。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上述兩個方麵也在相應和對應地發展。其中,“公共化的產品”是主觀的,而“產品的公共化”則是客觀的。它關鍵在於,具有一種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這就需要對“公共產品”的供給範圍、限製因素、組織體係和運行機製進行界定,便於在縮小城鄉公共產品的供給差別,便於構建一個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產品成本籌資機製和分攤機製。但現實是,“公共產品”的形態正在發生變化,已經從實體產品發展到了製度產品又進展到文化精神產品,已經從靜態產品發展到了移動產品又進展到流動產品。這說明社會的公共性正在由近及遠地、由少增多地、由表及裏地和由淺入深地發展、發揮和發力起來。其標誌就是“公共產品”的急速和急劇地增多和增長。其實,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具有公共性,而區別在於是直接公共性還是間接公共性的問題。隻有純粹的“裸厶”產品不具有公共性之外,即使是個人物品也具有公共性。而是否具有公共性其實也是“個品”和“私品”的區別所在:“個品”具有的公共性就是一種間接公共性。而“私品”不僅是一點公共性都沒有,甚至還在排斥公共性。由此來看,“公共產品”是一種立體性的產品。最高是“公產品”,其次是“共產品”。而在“公產品”中,又有“八產品”和“厶產品”之分;而在“共產品”中,又有“個產品”、“基產品”和“厶產品”之別。其中,要特別注重“個產品”的公共效應問題,如個人在公共場合和場所穿著的外衣,等等。它與一個人在自己的私密空間的穿著不具有公共性有著本質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