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真人養生備用

日用起居養生備用

陶真人著

世言。服靈丹。餌仙藥。白日而輕舉者。但聞而未見也。至於運氣之術。其近養生之道。人稟血氣而生。故攝生論雲。攝生之要。在去其害生者此名也。予所編去病歌。蓋采諸家養生之要而為。言能依而行之。則獲安樂。若盡其妙。亦長生之可覬。今著其歌於後。

萬物以人為最貴。百歲光陰如旅寄。

自非留意修養中。未免病苦為心累。

何必餐霞餌火藥。妄意延齡等龜鶴。

但於飲食嗜欲間。去其甚者將安樂。

食後徐徐行百步。兩手摩脅並腹肚。

須臾轉手摩腎堂。謂之運動水與土。

仰麵仍嗬三四嗬。自然食毒氣消磨。

醉眠飽臥俱無益。渴飲饑餐猶戒多。

食不欲粗並欲速。隻可少餐相接續。

若教一飽頓充腸。損氣傷脾非汝福。

生冷粘膩筋韌物。自死牲牢皆勿食。

饅頭閉氣宜少餐。生膾偏招脾胃疾。

酢醬胎卵兼油膩。陳臭醃薀盡陰類。

老衰莫欲更食之。是借寇兵無以異。

炙烤之物須冷吃。不然損齒傷血脈。

晚食常宜申酉前。向夜徒勞滯胸腹。

脾好音樂。夜食則脾氣不磨。為音樂斷絕故也。用禮樂以侑食蓋脾好音樂絲竹耳。纔開脾即磨矣。是以聲音皆出於脾。而夏月夜短。尤宜忌之。恐難消化故也。

飲酒莫教令大醉。大醉傷神損心誌。

渴來飲水並啜茶。腰腳自茲成重腿。

酒可以陶性情。通血脈。自然招風敗腎。爛腸腐肋。莫過於此。飽食之後尤宜戒之。飲酒不宜粗及速。恐傷破肺。肺為五臓之華。蓋尤不可傷。當酒未醒大渴之際。不可吃水及啜茶。多被酒引入。蓋臓為停毒之水。速令腰臓重墮。膀胱冷痛兼水腫。攣躄之疾。大抵茶之為物。四時皆不可吃。令人下焦虛冷。唯飽食後吃一兩盞。不妨。蓋能消食故也。饑則尤宜忌之。

常聞避風如避箭。坐臥須當預防患。

況因食後毛孔開。風纔一入成癱瘓。

凡坐臥處。如覺有風。宜速避之。不可強忍。且年老之人。體竭內陳。風邪易入。始初不覺。久乃損人。故雖暑中。不可當風取涼。醉後操扇。昔有人學得壽之術於彭祖。而苦患頭痛。彭祖視其寢處。有穴當其腦戶。遂令塞之。後即無恙。

視聽行坐不可久。五勞七傷從此有。

人體亦欲得小勞。譬如戶樞終不朽。

久視傷心損血。久坐傷脾損肉。久臥傷肺損氣。久行傷肝損筋。久立傷腎損骨。孔子所謂居必遷坐。是以故也。人之老倦。有生終無端。不必持重執輕。訖訖終日。於是閑人多生此病。蓋閑樂之人。不多運動氣力。飽食坐臥。經脈不通。血脈凝滯使然也。是以貴人麵樂而心勞。賤人心閑而貌苦。貴人嗜欲不時。或昧於忌犯。飲食珍饈。便乃寢臥。故常須用力。但不至疲極。所貴榮衛流通。血脈調暢。譬如流水不腐。戶樞不朽也。

臥不厭側覺貴舒。飽則入浴饑則梳。

梳多浴少益心目。默寢暗眠神晏如。

臥宜側身屈膝。益人心氣。覺舒展。則精神不散。舒臥則招魔引魅。孔子寢不屍蓋謂是歟。髪多梳則去風明目。故道家晨梳。當以百二十為數。浴多則損人心腹。令人倦怠。寢不言者。為五臓如鍾盤然。不懸則不可發聲。睡留燈燭。令人神不安。

四時惟夏難將攝。伐陰在內腹冷滑。

精腎湯藥不可無。食物稍冷不可啜。

夏一季是人脫精神之時。心旺腎衰化為水。至秋乃凝。及東至堅。尤宜保惜。故夏月不問老少悉吃暖物。至秋即不患霍亂吐瀉。腹中常暖者。諸疾自然不至。蓋元氣壯盛也。

心旺腎衰何所忌。特忌踈通泄精氣。

寢處尤宜綿密間。安居靜處和心氣。

月令仲夏之月。荀子齋戒處。必掩身毋操。正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毋至和。禁嗜欲。定心氣。

沐浴盥漱皆暖水。臥冷枕涼俱勿喜。

瓜茄生菜不宜食。不獨秋來多瘧痢。

雖盛暑衝熱。若以冷水洗麵手。即令人五臓幹枯。少津液。況沐浴乎。凡枕冷物。大損人目。茄性雖冷。菜瓜雖治風。又能昏人眼目。驢馬食之。即自目爛。此等之物。大抵四時皆不可食。不獨夏季。老人尤宜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