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的車駕在王閎的護衛下疾馳入未央宮。當她進入皇帝的寢殿的時候,董賢還沒有從悲痛中恢複過來,仍然趴在床沿上,握著哀帝的手哭泣。王政君用鄙夷的眼神看了他一眼,衝身邊的王閎使了個眼色。
王閎大步上前,厲聲對董賢喝道:“太後駕臨,大司馬還不上前參拜!”
董賢這才發現王政君已經到了。他艱難地站了起來,走到王政君麵前行禮。古稀之年的王政君依舊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渾身散發著讓人不敢正視的威嚴,一雙眼睛仿佛能把人看穿,睿智中透出令人恐懼的淩厲。這是身居高位幾十年,閱人無數、飽經風霜之後養成的氣質。
在王政君的注視下,生性柔弱的董賢感到脊背上一股股的涼氣在向上躥,身體開始發抖,說話的聲音打著顫,“臣董賢參見太皇太後”。
王政君沒有說話,沉默讓偌大的宮殿空氣都凝固了,緊張的氣氛讓人窒息。董賢抖得更厲害了,恐懼已經完全壓垮了他,整個人幾乎要支撐不住,昏倒下去。他覺得腳下的地板隨時都可能裂開,自己會掉進萬丈深淵,摔個粉身碎骨。
董賢的樣子讓王政君更加鄙視,也確信這個人沒有任何反抗能力。她緩緩地說道:“玉璽在哪裏?大司馬還是把它交給本宮保管比較妥當。”
這句話刺激了董賢已經麻木的神經,因為玉璽是哀帝臨死前給他的救命稻草。他本能地回頭去看還放在床沿上的玉璽,不等他回身去拿,王閎已經搶先一步衝了過去,抓起了玉璽。他手按佩劍,一步步逼近董賢,陰沉著臉問道:“大司馬難道要違抗太後的懿旨嗎?”
王閎語氣中透出的殺機讓董賢退卻了,乖乖地讓王政君取走了玉璽,也失去了最後一線生機。
王政君命人將董賢帶到東廂房,問他如何安排哀帝的喪事。還沉浸在悲傷和恐懼中的董賢無言以對,他對此一無所知。除了像情人一樣陪伴著哀帝,作為輔政大臣應該掌握的知識他一點都沒有。麵對太後的質問,董賢隻有免冠謝罪,連聲求饒。
太後暫時緩和了語氣,從容地說道:“新都侯王莽過去以大司馬的身份置辦過成帝的喪事,懂得規矩,就讓他來協助你吧!”董賢連連稱是。
使者騎快馬從未央宮疾馳而出,奔赴王莽的府邸,宣召新都侯王莽。自從哀帝病危後,王莽也是夜不能寐,時刻密切關注著哀帝的病情,對宮中的形勢了如指掌。他很清楚,這是生死攸關、瞬息萬變的時刻,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自己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就像繃緊的弓弦上的利箭一樣,隨時準備射出去。
太後的宣召就像一聲號令,王莽如同離弦之箭,飛入了未央宮。
王政君下旨,將調兵的印信、百官奏事、宮中的宦官“中黃門”、皇帝的衛隊“期門兵”(又稱“虎賁郎”)全部交予王莽節製。兵不血刃,姑侄二人就成功地控製住了哀帝駕崩後的險峻形勢,取得了鬥爭的主動權。
王政君的車駕在王閎的護衛下疾馳入未央宮。當她進入皇帝的寢殿的時候,董賢還沒有從悲痛中恢複過來,仍然趴在床沿上,握著哀帝的手哭泣。王政君用鄙夷的眼神看了他一眼,衝身邊的王閎使了個眼色。
王閎大步上前,厲聲對董賢喝道:“太後駕臨,大司馬還不上前參拜!”
董賢這才發現王政君已經到了。他艱難地站了起來,走到王政君麵前行禮。古稀之年的王政君依舊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渾身散發著讓人不敢正視的威嚴,一雙眼睛仿佛能把人看穿,睿智中透出令人恐懼的淩厲。這是身居高位幾十年,閱人無數、飽經風霜之後養成的氣質。
在王政君的注視下,生性柔弱的董賢感到脊背上一股股的涼氣在向上躥,身體開始發抖,說話的聲音打著顫,“臣董賢參見太皇太後”。
王政君沒有說話,沉默讓偌大的宮殿空氣都凝固了,緊張的氣氛讓人窒息。董賢抖得更厲害了,恐懼已經完全壓垮了他,整個人幾乎要支撐不住,昏倒下去。他覺得腳下的地板隨時都可能裂開,自己會掉進萬丈深淵,摔個粉身碎骨。
董賢的樣子讓王政君更加鄙視,也確信這個人沒有任何反抗能力。她緩緩地說道:“玉璽在哪裏?大司馬還是把它交給本宮保管比較妥當。”
這句話刺激了董賢已經麻木的神經,因為玉璽是哀帝臨死前給他的救命稻草。他本能地回頭去看還放在床沿上的玉璽,不等他回身去拿,王閎已經搶先一步衝了過去,抓起了玉璽。他手按佩劍,一步步逼近董賢,陰沉著臉問道:“大司馬難道要違抗太後的懿旨嗎?”
王閎語氣中透出的殺機讓董賢退卻了,乖乖地讓王政君取走了玉璽,也失去了最後一線生機。
王政君命人將董賢帶到東廂房,問他如何安排哀帝的喪事。還沉浸在悲傷和恐懼中的董賢無言以對,他對此一無所知。除了像情人一樣陪伴著哀帝,作為輔政大臣應該掌握的知識他一點都沒有。麵對太後的質問,董賢隻有免冠謝罪,連聲求饒。
太後暫時緩和了語氣,從容地說道:“新都侯王莽過去以大司馬的身份置辦過成帝的喪事,懂得規矩,就讓他來協助你吧!”董賢連連稱是。
使者騎快馬從未央宮疾馳而出,奔赴王莽的府邸,宣召新都侯王莽。自從哀帝病危後,王莽也是夜不能寐,時刻密切關注著哀帝的病情,對宮中的形勢了如指掌。他很清楚,這是生死攸關、瞬息萬變的時刻,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自己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就像繃緊的弓弦上的利箭一樣,隨時準備射出去。
太後的宣召就像一聲號令,王莽如同離弦之箭,飛入了未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