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焦頭爛額的王莽(3 / 3)

遼西郡大尹田譚見高句麗人不聽朝廷的號令,就強行拉壯丁,很多人背井離鄉,外出逃難,甚至落草為寇,呼嘯山林。田譚率兵圍追堵截,結果被高句麗人所殺。地方官把責任推到了高句麗侯騶的身上。王莽召集大臣們討論應對之策。

富有遠見卓識的將軍嚴尤認為,對高句麗人應該采取安撫的政策,如果強行鎮壓,隻能激起更加強烈的反抗。一旦高句麗人和扶餘人聯合起來,匈奴的外患還沒有消除,新的外患就又來了。

可惜的是,現在的王莽已經不是那個禮賢下士、虛懷若穀的王莽。地位的上升讓他變得自負和目空一切,登基後麵臨的嚴峻形勢和沉重的壓力,特別是複古改革的一次次挫折,讓他更加固執己見、剛愎自用。這是人自然的心理反應,順境中心胸開闊,富有包容性,會保持頭腦冷靜,理性地處理問題,別人的話也能聽得進去;逆境中則變得心胸狹隘,心浮氣躁,頭腦發熱,獨斷專行。

王莽斷然拒絕了嚴尤深謀遠慮的建議,反而派他出兵討伐高句麗。高句麗侯騶雖然最後被殺,但引起了高句麗人的報複,匈奴未滅,外患又起。嚴尤當初的擔憂變成了現實。王莽卻對形勢的惡化毫無知覺,反而洋洋自得,將高句麗更名為“下句麗”。

要說這嚴尤,應該是王莽麾下最有眼光和軍事才能的將軍,本有機會成為像衛青、霍去病一樣戰功赫赫的名將。遺憾的是,遇到了王莽這個不懂兵法和軍事、又固執己見的書生皇帝,結果錯失機遇、一事無成。從他的遭遇可以看出王莽在用人問題上的明顯不足。

當初,王莽在邊境陳重兵準備攻擊匈奴,他曾建議王莽果斷出擊,以求速戰速決,沒有被王莽采納。結果千軍萬馬駐紮在邊境上,長期無所事事,徒然消耗了巨額的軍費和物資,最終也沒能給匈奴以有效的打擊。

後來,王莽打算立王昭君的大女婿須卜當為新單於,幫助他建立王庭,取代與新朝為敵的匈奴單於。他將須卜當裹挾到長安,封為後安公、須卜單於。此時,擔任大司馬的嚴尤向王莽建議說:“須卜當處於匈奴右部,他的騎兵從來沒有侵犯過我們的邊境,每次匈奴單於有所動作,他還向我們通風報信,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但現在把他弄到長安來,他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胡人而已,倒不如讓他留在匈奴對我們更有用。”

王莽還是沒能聽進正確的意見,反而讓嚴尤帶兵討伐匈奴單於,擁立須卜當。隻不過最後沒能成行而已。

已經過了花甲之年的嚴尤麵對帝國的內憂外患,心情格外沉重。想想自己已經到了這把年紀,位列三公,也不必顧忌自己的仕途了。他撰寫了三篇借古諷今、論述邊防問題的文章,試圖通過戰國名將樂毅、白起不受君主信任的曆史教訓,勸諫王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大臣和將領。

此後,王莽召集大臣們討論如何處理匈奴的問題。嚴尤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匈奴對邊境的騷擾由來已久,雖然冒犯天威、劫掠財物和人口,對於帝國的尊嚴和安全構成了威脅。但畢竟是外患,並不能動搖根本,而真正的心腹之患則是國內的流民暴亂和盜賊蜂起,這種內憂才是最可怕的。一旦蔓延開來,有顛覆社稷的危險。所以,匈奴問題應該暫時擱置一下,在邊境上加強戒備、嚴密防範就可以了,把主要的精力和軍隊、戰略資源集中到撲滅國內的盜賊上來。

嚴尤的觀點高瞻遠矚、一針見血。可惜的是,他觸到了王莽痛處。王莽自比古代的先王和聖賢,認為自己是推行仁政和禮治,理應天下太平。盡管帝國境內狼煙四起,流民暴亂此起彼伏,但王莽的心理防禦機製在發揮作用,他堅持認為這不過是迫於生計的小股流寇,不足為患。否認在他的治下會有這麼多的人因為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甚至要推翻他這個聖王的統治。

所以,嚴尤赤裸裸地指出新朝麵臨的危險,沒給王莽留一點情麵,讓他惱羞成怒。王莽當場大發雷霆,訓斥嚴尤說:“你擔任大司馬都四年了,對外不能遏製匈奴的襲擾,對內不能撲滅造反的盜賊。上不畏懼天威,下不聽從詔令。為人暴戾,還自以為是善良之輩;固執己見,居心叵測,動搖軍心。我雖然不忍治你的罪,但要收繳大司馬的印信,遣返回鄉。”

後來,王莽的老對頭、當初反對王莽輔政、與前將軍何武相互舉薦為大司馬的原左將軍公孫祿建議處死貽誤朝政的大臣,緩和與匈奴的緊張關係。他也認為帝國的心腹之患不是匈奴,而是國內的叛亂。公孫祿的見解與嚴尤如出一轍,同樣惹惱了王莽,被直接轟了出去。

就這樣,一個忠心耿耿、才能卓越、深謀遠慮的大臣被王莽趕出了朝堂。對於一個帝王來說,識人、用人是決定得失成敗的關鍵因素。沒有識人之明,又不能用人之長,是王莽走向末路的原因之一。

除了高句麗,西域諸國也開始與新朝離心離德。焉耆國發動反叛,殺害了王莽任命的西域都護但欽。麵對即將分崩離析的西域局勢,王莽也坐不住了。他派出特使王駿等人,想與西域各國聯絡感情,穩定西域局勢。但這次王莽又犯了用人不當的錯誤。

當時,焉耆國表示願意臣服,西域各國的使者都來迎接帝國特使。王駿頭腦一熱,自作主張,決定趁這個機會殺掉這些人,為但欽報仇雪恨,挽回新朝的麵子。在他的一手策劃下,聯誼活動變成了殺機四伏的暗殺行動。

為了方便自己擅自行動,免受他人的幹涉,王駿竟然把護送的部隊甩在了後麵,帶著自己的親信單獨前往會見西域各國使者。孰料,焉耆國是詐降,他們事先埋伏好了兵馬,殺死了王駿等人。新朝與西域各國的關係就此宣告破裂,帝國伸展的右臂折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