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複古改革,不管是實行王田製,還是改奴婢為“私屬”,禁止土地和奴隸的買賣,就是要剝奪這些豪強地主、世家大族和宗室權貴的土地和人口,抑製兼並,縮小貧富差距。這無疑觸犯了豪強地主的根本利益。
在推動王莽代漢建新的過程中,他們也曾經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但他們希望的是王莽能夠拯救社會危機,讓他們得以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安享榮華富貴。但王莽給病入膏肓的帝國開出的藥方,卻要拿他們當藥引子,這自然是豪強地主們無法接受的。所以,一旦時機成熟,這些人就成了讓王莽倒台的主力。
隨著流民叛亂的擴大,豪強地主憑借自己強大的政治、經濟實力,紛紛起兵倒莽,舉起了“複興漢室”的大旗。這其中就包括後來的東漢光武帝劉秀等人。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在劉漢宗室和豪強地主的操縱下,綠林軍擁立劉玄為帝,建立更始政權;赤眉軍也擁立劉盆子為帝。這樣一來,本來是迫於生計,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的流民叛亂,現在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是推翻王莽政權,恢複漢室江山。流寇真的成了反政府軍。
叛亂的擴大和升級,讓王莽如坐針氈。他任命曾成功地剿滅翟義叛亂的大司空王邑領兵出征,對外宣稱是百萬大軍,以壯聲勢。
四月,漢軍(綠林軍)攻占昆陽等地,表現出與赤眉軍會師的勢頭。大司空王邑和大司徒王尋領兵四十二萬,征討漢軍。王莽授予王邑全權處置前線事務,甚至是封賞爵位的大權,讓他能夠權宜處置、隨機應變。軍隊中還配備了虎豹、犀牛、大象等猛獸。為了消滅漢軍,王莽是無所不用其極。
當時,劉玄和漢軍的主力部隊都在宛城。將軍嚴尤建議先打宛城,宛城被攻破後,其他被叛軍占領的城池也就不攻自破了。但王邑不以為然,堅持要先取昆陽,他認為自己幾十萬大軍,拿下小小的昆陽不過是舉手之力。
王邑的大軍將昆陽圍了幾十層。劉秀命王鳳等人堅守昆陽,自己帶領十幾名騎士出去搬救兵。昆陽的守軍不足萬人,麵對城外的人山人海,王鳳和將士們的意誌都崩潰了,請求投降。也不知道王邑是哪根筋不對,竟然拒絕接受守軍的投降,一定要血洗昆陽。
這樣一來,守軍隻有置於死地而後生,下定決心,誓死保衛昆陽。昆陽雖然城小,但非常堅固,加上守軍眾誌成城,王邑猛攻二十多天,還是沒能攻下昆陽。城下的屍體堆積如山,幾乎要碼到城牆一般高了。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六月初一,劉秀帶領援兵趕到。未來的光武帝親自率領三千人的敢死隊為先鋒,王邑派出幾千人迎戰。劉秀身先士卒,手刃幾十名新軍,擊潰了敵軍。漢軍士氣為之大振。
狂妄自大的王邑仍然沒把這些反政府軍放在眼裏。他和王尋親自帶領一萬多人迎敵,還下令其他將領不許擅自出戰,擺明了要跟劉秀單挑,發揚個人英雄主義。但是,他們沒能抵擋住攜新勝之威,如下山猛虎般的漢軍,再次被擊潰。其他將領不知道是因為畏懼主帥的軍令,還是存心想看王邑的笑話,真的就不出手相助。大司徒王尋在亂軍中被殺。
昆陽守軍乘機衝出城來,與援軍裏應外合,徹底打垮了王莽的幾十萬大軍。或許真的是天人感應,這時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如注,房瓦都被吹落了。分崩離析的幾十萬大軍被籠罩在風雨當中,潰敗的場麵更加有震撼效果。
新軍的屍體連綿一百多裏,王邑僅僅帶著幾千名長安勇士逃回了洛陽。昆陽大戰給了王莽政權致命的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