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課 文明的製高點(1 / 2)

餘秋雨:

魏晉南北朝的各種文化現象,單看起來自成氣候,但在我們討論的序列中,卻隻是通向大唐的台階。我們在欣賞它們的同時,也在群山和沙漠中尋找著構建大唐的秘密。現在,唐朝就在眼前了。

在說唐朝之前,我要向你們介紹一部藝術作品。一九九〇年去世的瑞士作家迪倫馬特(F.Durrenmatt),寫過一部作品叫《羅慕洛大帝》,表現了處於歐洲曆史轉折點上的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羅慕洛。這個人如此關鍵,但看上去卻非常有趣,竟然迷上了養雞。國破家亡之時,所有的錢財都被大臣們搶走了,連自己的女兒也要被搶走了,他還樂嗬嗬地在自己家裏養雞。任何兵臨城下的報告,都沒有使他驚慌。終於,入侵者破門而入,走到了他的眼前。他匆匆打了個招呼,還在用心照料著雞。一個入侵者聽到他在用大臣的名字叫雞,就懷疑他是國王。一問,果然是。那個入侵者自我介紹,自己也是國王。然後,兩個人就聊起來了。沒想到入侵的國王也喜歡養雞。羅慕洛說,我失敗了,你把我逮捕吧。那人說不,我想問問你不問國家大事專心養雞的原因。羅慕洛說,我知道羅馬帝國已經無救,一定會滅亡,如果我竭力地挽救它,那肯定是開曆史倒車。那個入侵的國王說,你以為我是勝利者嗎?不,我發現在我們的部落裏,找不到我的接班人。我的侄子會接我的班,但我早就看出他是個口是心非的野心家,我今後的下場會十分可悲。因此,我入侵,是來投靠你的,通過戰爭的方式來投靠你。

迪倫馬特通過這樣一個故事,發掘出人類曆史上的勝敗,背後可能有相反的原因。情節沒有太多依據,曆史上隻記載羅慕洛喜歡養雞,其他內容都是迪倫馬特虛構的。但這個作品之所以值得提起,是因為它存在著我們的曆史劇中很難看到的哲理。

我向你們介紹這個作品,是想引出那個年份: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是公元四七六年。從這一年開始,以殘酷的宗教裁判為核心的中世紀開始了。到了六世紀,西方的黑暗已經越陷越深。曆史學家說,如果沒有那些修士,西方文明可能就此滅亡了。這裏還應該感謝很多阿拉伯商人,因為在一片廢墟中,古希臘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人的文稿就是藏在阿拉伯商人的馬背行囊裏。

與此同時,在中國卻出現了一種完全相反的景象,開啟了一個輝煌而自由的時代,那就是唐朝。從公元七世紀到九世紀,連帶今後好幾個世紀,中國出現了當時世界上頂級的文明。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親近唐朝吧。在大家心目中,唐代的偉大表現在哪些方麵?唐代很豐富,我們不妨多講一些。

王牧笛:

我覺得盛唐氣象首先從唐都長安可見一斑。因為唐都長安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城市,它的規模比現在的西安要大六到七倍之多。最關鍵的是長安城布局嚴整,白居易形容說“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日本的京都就是完全仿照長安建設的,包括其中的朱雀大街。

費晟:

我看重管理上麵的一些細節。比方說它的街道兩邊都安置了下水道,下水道旁邊種植了榆樹、槐樹做林蔭道,旁邊還有一米寬左右的人行道。它的商業區和居民區分開,實行一種封閉式的管理,就是每天晚上準時宵禁。所以西方在那麼一個比較混亂的狀況的時候,就安定而言,長安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安全的一個都市吧。

餘秋雨:

很高興你們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關於城市的規模,我要趕緊補充幾句,否則過一會兒可能就插不進這個話題了。當時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軍事大國阿拉伯帝國,把千古名都巴格達當作了首都,但巴格達再宏偉,也隻是當時長安的六分之一。羅馬城已經衰落,但古代的格局還在,與長安一比,也隻有七分之一。長安城的朱雀大街,寬一百五十五米,比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還要寬三十多米。當時,長安城有一百零八坊,每天太陽下山的時候,長安就要宵禁了,把一個個坊關起來,市民隻能在坊裏邊活動,大家的生活井井有條。長安市民如果覺得晚上關閉坊門不太自由,那就可以移居到東邊的洛陽和南邊的揚州去。四川的成都,在唐代也已經很發達了。

王安安:

唐朝的偉大還應該體現在藝術上,它呈現出一種集體的繁榮。我想這可能跟唐時民族關係密切、中外交流頻繁分不開。所以我想唐朝的偉大,不僅是一種表麵上的繁榮,更應該體現在那個時候人們心態的包容和開放。

裘小玉:

我覺得當時要保證這種交流,需要疆土的統一和遼闊。從盛唐時的曆史地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唐朝北部和西部的邊疆遠遠超過了曾經非常輝煌的漢朝。這就為整個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穩定保證,也是它“唐”而皇之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