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
我本來也有這個意思,從唐代長安來比照一下現代世界。現在已經是全球化時代,信息充分公開,哪個城市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都有明確的數據可以比較,但從文化上來評判國際大都市就有一定難度了。
那麼,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現在世界上有哪幾個城市是公認的國際文化大都市?
金子:
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還是美國的紐約。
薩琳娜:
我認為世界級的文化都市少不了法國的巴黎。
魏然:
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忘了擁有過莎士比亞的英國倫敦。
餘秋雨:
你們的選擇確實是國際公認的。要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必須憑借著自身的體製優勢在很長時間內成為世界文化創造者聚集的中心,並有源源不斷的重大創新成果被世界廣泛接受。倫敦擁有過莎士比亞,這當然不錯,但這並不是它在今天仍然要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的主要原因。曆史畢竟隻是曆史,在歐洲,雅典、羅馬、佛羅倫薩的文化曆史更輝煌,卻也無法進入我們選擇的行列。對此,過於喜歡炫耀本地曆史的中國市長們需要清醒。
如果把時間推到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前期,我們的第一選擇應該是巴黎。多少藝術創造者在那裏工作,多少新興流派在那裏產生。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但在七年後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巴黎又驕傲地顯示出自己仍然是歐洲文化的引領者。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地位急劇上升,使紐約具有了更大的文化會聚能力。這曾使巴黎很不服氣,直到現在,巴黎市麵上對於美國文化還有點格格不入。但是事實是無情的,從好萊塢到麥當勞,都已經對巴黎深度滲透。倫敦的會聚力和創造力,雖然比不上紐約和巴黎,卻也不可小覷。
王安安:
您覺得日本的東京是嗎?
餘秋雨:
我覺得不是。這裏有一個吞吐結構的問題,在文化上,東京吸收得多,吐出得少。日本文化從本性上比較內向,即使在過去的軍事擴張和現在的技術輸出中,文化還是內向的。日本的文化創意,更多地停留在設計層麵和技術層麵,而較少在人文層麵上被世界廣泛接受。
周雙雙:
中國的**也應該算世界級文化都市吧?
餘秋雨:
**具有國際化和自由度的優勢,本應在文化上產生更大的力度。但是,由於一直缺少文化身份,構不成城市規模的文化氛圍。直到今天,熱點是蕪雜的,情緒是偏激的,創造是斷殘的。我現在還看不到**文化的樂觀前景。
在大中華文化圈裏,內地幾座城市的文化,官場意誌太重,近年來網絡和傳媒又被民粹文化所左右,等級越來越低,實在讓人厭煩;台北的文化曾經有不錯的底子,但近年來政治話題過於濃烈,降低了文化的能見度。
王安安:
法蘭克福算得上嗎?我看到有人把它排在紐約、巴黎、倫敦之後,跟得很緊。
餘秋雨:
法蘭克福本來是有資格的,倒不是因為它是歌德的故鄉。它可以被選的原因有三:一是法蘭克福學派;二是法蘭克福書展;三是它一度被稱為德國傳媒中心。但這些年來,三個因素都明顯趨軟。法蘭克福學派已經有很多年缺少重大成果;法蘭克福書展仍然不錯,但世界上其他大規模的書展也已經層出不窮;至於傳媒中心,自從德國把首都從波恩遷回柏林,情況發生了很大改變。因此,這幾年我已經不把它劃進來了。
王牧笛:
對於中國城市的文化創建,秋雨老師有什麼建議?
餘秋雨:
一、必須著眼於當代創新,而不要繼續炫耀自己城市過去有過的文化陳跡;二、必須著眼於多方人才的引進,而不要繼續在已有的圈子裏拔苗助長;三、必須著眼於保護文化人才,使他們免遭傷害,而不要對文化傷害事件漠不關心;四、必須著眼於個體創造,而不要繼續以官方的意誌來“打造文化”。
我在說這些意見時,不完全以國外的文化大都市作為標準。更常用的對比坐標,倒是唐代的長安。
三年前我在美國紐約大學亨特學院演講時曾說:“作為當代國際文化大都市,紐約與古代國際文化大都市長安相比,有一個重大欠缺,那就是欠缺詩意。一座城市缺少詩意,就像一個美女缺少韻味,終究是一個遺憾。”
好,我們下一次就來談談唐詩吧。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55979/5463180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