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滿族語文傳統(1 / 1)

滿漢語文辭書的出版,帶動了滿語結構的研究。在一些辭書中開始涉及滿語語法現象。如康熙四十五年刊行的《滿漢類書全集》(桑額編寫),不但收有事類詞語,而且收有語言類詞語,如形容語類、天然語類、相連語類、字尾類等,具有語法詞典的功能。又如道光元年刊行的《同音合璧》(和精額編寫),在列述“八旗滿洲姓氏部落”、“八旗蒙古姓氏部落”、“禦製百家姓氏”、“康熙字典姓氏”、“方輿全覽”的同時,列專卷討論了“欽定清漢對音字式”和“清漢圓音正考”,具有語音詞典的功能。

獨立的語法研究始於雍正二年(1724年)刊行的《清文虛字講約》(又名《凝華集》,尚玉年編寫)。作者設20個語格(如獨運語格、平敘語格、助氣語格、設言語格、收煞語格等)論述滿語虛詞。光緒十一年刊行的《清文虛字指南編》(萬福厚田著),分析了滿語詞的構形附加成分及後置詞、連詞、語氣詞等。全書分247段,大體上每段講解一個或幾個虛字,講解中輔以豐富的例句,多為滿語譯文的漢文儒家經典和日常用語。此書後來由鳳山禹門校訂,有所增刪,於光緒二十年以《重刻清文虛字指南編》為名再版。此外,十九世紀下半葉還出版了一些供初學者入門的滿語語法書,如講述滿文詞尾接字變化形式的《清文接字》(1866年,嵩洛峰撰)、以韻文形式講述滿文虛字用法的《清文虛字歌》(1898年抄本,秦布敬敷編)等。

滿語文研究趨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它較早開始了對曆史詞彙的研究。乾隆六年,徐元夢曾奉敕為早期用“無圈點滿文”所寫的《滿文老檔》中的詞語作新滿文的對譯,並將這些詞語按滿文12字頭排列,由此撰成《無圈點字書》。乾隆四十七年又開始官修《欽定遼金元三史語解》,於光緒四年刊行。全書10冊四十四卷,收錄《遼史》、《金史》、《元史》中出現的契丹語、女真語詞加以解釋,並用滿文對音拚寫每一個詞條。為了解決在曆史詞彙研究中出現的翻譯上的問題,清代又刊行了一些翻譯參考書,如《翻譯類編》(觀景編纂)以3000條詞分543類44則,是滿文翻譯者使用的滿漢分類詞典,於乾隆十四年刊行。

滿漢語文辭書的出版,帶動了滿語結構的研究。在一些辭書中開始涉及滿語語法現象。如康熙四十五年刊行的《滿漢類書全集》(桑額編寫),不但收有事類詞語,而且收有語言類詞語,如形容語類、天然語類、相連語類、字尾類等,具有語法詞典的功能。又如道光元年刊行的《同音合璧》(和精額編寫),在列述“八旗滿洲姓氏部落”、“八旗蒙古姓氏部落”、“禦製百家姓氏”、“康熙字典姓氏”、“方輿全覽”的同時,列專卷討論了“欽定清漢對音字式”和“清漢圓音正考”,具有語音詞典的功能。

獨立的語法研究始於雍正二年(1724年)刊行的《清文虛字講約》(又名《凝華集》,尚玉年編寫)。作者設20個語格(如獨運語格、平敘語格、助氣語格、設言語格、收煞語格等)論述滿語虛詞。光緒十一年刊行的《清文虛字指南編》(萬福厚田著),分析了滿語詞的構形附加成分及後置詞、連詞、語氣詞等。全書分247段,大體上每段講解一個或幾個虛字,講解中輔以豐富的例句,多為滿語譯文的漢文儒家經典和日常用語。此書後來由鳳山禹門校訂,有所增刪,於光緒二十年以《重刻清文虛字指南編》為名再版。此外,十九世紀下半葉還出版了一些供初學者入門的滿語語法書,如講述滿文詞尾接字變化形式的《清文接字》(1866年,嵩洛峰撰)、以韻文形式講述滿文虛字用法的《清文虛字歌》(1898年抄本,秦布敬敷編)等。

滿語文研究趨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它較早開始了對曆史詞彙的研究。乾隆六年,徐元夢曾奉敕為早期用“無圈點滿文”所寫的《滿文老檔》中的詞語作新滿文的對譯,並將這些詞語按滿文12字頭排列,由此撰成《無圈點字書》。乾隆四十七年又開始官修《欽定遼金元三史語解》,於光緒四年刊行。全書10冊四十四卷,收錄《遼史》、《金史》、《元史》中出現的契丹語、女真語詞加以解釋,並用滿文對音拚寫每一個詞條。為了解決在曆史詞彙研究中出現的翻譯上的問題,清代又刊行了一些翻譯參考書,如《翻譯類編》(觀景編纂)以3000條詞分543類44則,是滿文翻譯者使用的滿漢分類詞典,於乾隆十四年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