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情,在生命的周期中,變化已經成為生命旋律的基調,不把握這個基調,整個旋律就會走調,那你的人生也就會出差錯。所以,在變化麵前,我們最好隨時引爆自己的智慧,作出合理的判斷,適時調整前進的方向,把握住每一次好的機會。
兩個貧苦的樵夫靠著上山撿柴糊口,有一天在山裏發現兩大包布匹,兩人喜出望外。布匹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將這兩包布匹賣掉,足可供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憂。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布匹,急急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看到山路上扔著一大捆衣服,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衣服,足足有十多件。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要放下肩負的布匹,改背衣服回家。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自己背著布匹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丟下布匹,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衣服。先發現衣服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衣服,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衣服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布匹,改用挑柴的扁擔挑黃金。他的同伴仍是不願丟下布匹,以免枉費辛苦,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布匹的夥伴趕路回家。
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透了。更不幸的是,背布匹的樵夫肩上的大包布匹吸飽了雨水,重得他無法背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布匹,空著手和挑著黃金的同伴回家去。
◇◇◇在變化麵前,我們要作出合理的判斷,適時調整前進的方向,這樣才能把握住每一次好的機會。
一個人在遇到新出現的問題時,總是容易用過去處理這類問題的方式或經驗來對待和解決新的問題。如果在一切條件未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運用已有的經驗和方法會使問題得到迅速解決;但是如果在條件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仍然照搬過去的老辦法,固執己見,以固定的模式去應付多變的生活和工作,就會走許多彎路,使問題不能很好地得到解決。
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眼前的一切變化征服。如何以變應變呢?
1.因勢而行
所謂勢,就是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種外部條件同時具備,即恰逢其時、恰好合一,好的機會集合而成的某種大趨勢。
具體說來,這種“勢”也就是由人、事等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可以助成“畢其功於一役”的合力。
這裏的“人”是指具體做事的人。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去做,會有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兩個人,這個人能做成的某件事,另一個人卻不一定能做成。這裏的“事”是指具體將做之事。一定的時機做一定的事情,同樣的事情此時該做亦可做,彼時也許不可做亦不該做。可做則一做即成,不可做則絕無做成之望。
因勢而變,就是在恰當的時機由恰當的人選做該做的事。
因勢而行不是固定的順勢而行,因勢行事也可逆勢而行,同樣能起到應對變化的效果。
2.因境而行
做事必須隨各種環境的不同而隨時調整自己的做事策略,改變做事的手段和技巧。這裏所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地理區域環境、學術環境、人際環境等。做事因環境而變,才會成功。
在特殊的場合遇到緊急情況,千萬不能拘泥、僵持,否則隻能導致更為難堪的局麵。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融原則性與靈活性為一體,事情就容易對付了。
3.因人而行
我們在做事時應注意因人而異、視人而變,切不可不分場合,不顧人物性格,沒有分寸地為所欲為,也不可在任何情況下總以同一方式“以不變應萬變”。用固定招數對待每一個人,這樣吃虧的是你,失敗的也是你。
我們一定要充分引爆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收集所有的變化,及時作出正確的反應。隻有這樣,你才可能抓住每次好的機會去發展自己。
智慧點醒
在變化麵前,我們最好隨時引爆自己的智慧,作出合理的判斷,適時調整前進的方向,把握住每一次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