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學好實踐這本無字之書(1 / 1)

閱讀“有字之書”可以學習前人積累的知識、前人的學以致用之經驗,並從中借鑒,避免走彎路;讀“無字之書”可以了解現實,認識世界,並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我國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就是一個善讀“無字之書”的人。

李時珍的父親也是一名大夫,那時的山裏人因辛勤勞作,常患腰肌勞損,所以,父親常常給這類病人泡製用白花蛇做主料的藥酒。

李時珍當時特別好奇:為什麼白花蛇會有這麼大的功效呢?他很虛心地向很多醫生請教了這個問題,但沒能得到滿意的答複。

他決定到深山裏去,親自了解一下生活在野外的白花蛇。但是他的想法馬上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對,家人說:“白花蛇生活在深山裏麵,而且劇毒無比,萬一你有個閃失,就會把性命丟掉!”

但李時珍並沒有被困難給嚇住,他一心想要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因為隻有這樣,才可以使自己在醫學方麵有一個大的進步。

李時珍終於向深山進發了。經打聽,他來到了龍峰山,這裏是白花蛇的理想棲息地,他在山路上足足等了兩天,才等到一個捕蛇人路過。

捕蛇人告訴李時珍說:“我家世代都以捕蛇為生,但是沒有一個能得善終,都是給蛇咬死的,特別是白花蛇,毒性特別大!”

聽了捕蛇人的話,李時珍並不感到害怕,而是告訴那位捕蛇人說,為了減少天下人的病痛折磨,就是死於毒蛇之口,他也在所不惜。捕蛇人被李時珍這種不畏艱險的執著精神所感動,終於點頭同意帶他去找白花蛇了。

路上,李時珍向捕蛇人請教了許多關於白花蛇的問題,例如它的生活習性、特征和毒性等。捕蛇人見李時珍確實好學,就傾其所有,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非常詳細地講給他聽。雖然如此,但李時珍並不滿足,他還是希望自己能夠親眼看看白花蛇。

兩人在山裏耐心地尋找著,一連好幾天,他們連白花蛇的影子都沒看到。捕蛇人泄氣了,但李時珍毫不氣餒,他有個堅定的念頭:不親眼看見白花蛇,絕不出這座山。一天,眼看著山頂雲層聚攏,暴風雨馬上就要來了,於是捕蛇人便催促李時珍趕緊往回走。

捕蛇人走在前麵,李時珍在後麵跟著,兩人正匆匆忙忙地趕路,突然李時珍“哎喲”叫了一聲。捕蛇人回頭一看,不由地大吃了一驚。原來,有一條白花蛇纏住了李時珍的左腿,蛇頭正被他踩在腳底下!

捕蛇人趕緊來到李時珍身旁,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這條白花蛇給抓進蛇籠裏。捕蛇人對李時珍說:“如果不是你碰巧踩在蛇頭上,今天你就沒命了!”

這次深山之行,李時珍不但親自考察了白花蛇的棲息環境,而且還親手抓住了野生的白花蛇,他又接連走訪了好幾位捕蛇人,掌握了大量有關白花蛇的第一手資料。李時珍就是這樣,憑著勇於實踐和不斷進取的精神,終於完成了劃時代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如今這本巨著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曾寫詩對他的兒子進行勸勉道:“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要掌握有用的知識,你就不應當滿足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應當走向社會,把書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在生活中驗證你在書本上所學得的知識。一邊讀書一邊實踐,這樣你才能在實踐中積累更豐富的知識。

智慧點醒

要掌握有用的知識,你就不應當滿足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應當走向社會,把書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在生活中驗證你在書本上所學得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