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眉間心頭·朱砂 (3)(3 / 3)

麗娘傾淚如波,三生石上又一夢,夢得風雅神會,她對著畫,把前世今生道分明,今生也還不是生,她隻是清魂一縷未沾塵。

柳夢梅也入了夢。

麗娘在梅花樹下有花魂護體,等待柳生來救。

想那白素貞卻沒有這個福,對許仙千好萬好,抵不過法海和尚一句妖孽的稱呼,水漫金山白娘子用的全是自己的淚,也難怪小青從來都看他不順眼,她替姐姐委屈。

好個柳夢梅,不恐懼不逃離不嫌棄,找道姑細問究竟,擇日開棺,讓深夜裏幽渺的人,做他日頭下堂堂正正的妻。

牡丹亭裏,還魂相對,如夢似幻。

情根一點是無生債,兩人在這觀中拜堂成親做了夫妻,而後迅速趕往臨安應試。

兩人在一起了,再有曲折也都是小波瀾,陰陽兩隔都擋不住,還有什麼能分得開?

柳夢梅高中狀元,特地去揚州尋訪杜太守,告訴他小姐還生,豈知陳老先生發現小姐屍骨被盜早已先行告了官,他這一去就先被拿進了監牢,後來問清緣由老太守不信,咬定是花妖狐媚托體,拉扯著上了朝堂。

天子斷這案子倒是有邏輯有條理,探了影子,試了蹤跡,先定下這是人不是鬼,然後麗娘左邊父親和老師,右邊三生不斷丈夫柳夢梅,外麵朗朗風日,上麵天子垂堂,她跪在階下細細地把前生後世妥妥當當地講來。

最後,喜團圓的鵲兒踏上了枝梢。

湯顯祖寫《牡丹亭》,取材於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此劇一出,《西廂記》減價。

話本的故事,單是題目就狹隘得讓人不想看,那個杜麗娘倒像修了精的花木,喜歡上了俊俏少年郎。湯版的杜麗娘是為情而生為情而亡,隻是夢裏相見就魂斷相思,柳夢梅單隻對著她的畫像也已愛得深切,他們在世間,是癡心人對癡心人,驚天地泣鬼神,花神、閻羅、小鬼、道姑、天子都來護。

這夢不是戲裏的夢,是人間溫情。

萬曆年間,廣陵有個女子名叫馮小青,在讀罷《牡丹亭》之後,感於身世,抑鬱而亡。臨終前所作絕命詩。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夜讀《牡丹亭》。

人間自有癡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王愫的這幅畫,取材於小青詩意,翻開這一篇,卻是悲劇結局,待收拾好情緒,另啟程吧。

畫中的人,一條素帶挽起青絲,那柔情便也不相與顧,勞碌的塵世,淡化了那份詩情畫意,甚至纖弱女心,惟有在這深夜的時候,清月高掛寒空,樹影灑在窗邊,竹枝疏淡,芭蕉默然,這夜色恍然換了空間,她凝神讀著《牡丹亭》,不時有淚水流下來,再匆匆地拭去,惟恐想起自己,隻有這瘦弱燈花陪伴。

王愫的《挑燈閑看牡丹亭》,是仕女四條幅之一,這畫多有冷色,幽深處,隨那一枝一葉橫絕而出,小格的窗關不住細密哀傷,月下的情思就隨著筆墨迤邐開來。

婁江女子俞二娘,相貌俊美,精通文墨,待字閨中,閑來就讀《牡丹亭》解悶,並用端正的蠅頭小字在旁邊做了密密麻麻的解讀。年長日久,夢裏夢外,深恨自己不能如杜麗娘一般獲得美好姻緣,那劇本在她的摩挲下漸漸成了自己的故事,鎖了一腔化不開的幽怨,年僅十七歲便斷腸而亡。

杭州女伶商小玲,以色藝著稱,飾演杜麗娘,其風情無人能及。她心有所屬,卻因故不能得償所願,因此鬱鬱成疾。舞台上的她,根本就是活脫脫的杜麗娘,難分辨,也分不開。一日,演到杜麗娘花園尋夢,忽然芳魂遠去,她演活了杜麗娘,卻葬了自己。

仿佛《牡丹亭》是帶了蠱的,心思一動就生了根,越癡越繁茂,林妹妹在大觀園遠遠地聽到一句,就已如癡如醉,再不能忘。一次行酒令時,她無意中脫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被寶姐姐抓了把柄,要她跪下來接受審問。可見這等關乎性情的書,深院府宅是恨不得燒之毀之,嚴令禁之拒之的。女孩家一讀,就犯了貞靜,移了性情,壞了閨閣規矩。

昆曲把《牡丹亭》打磨得更加柔媚深情,把原劇裏的豔化解成幽香縷縷欲引還無,添了幾許清麗雅譫,一雙璧人在江南庭院裏緩緩走過,四目相對皆是蜜意濃情,連周圍的山石樹木都癡迷。

怪不得讓世人這般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