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友人的書信往來中,他常以詼諧的筆調來點染自己的居所:
臨桌亭下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聞範子豐新第園地,與此孰勝?所以不如君者,無兩稅及助役錢爾。
天生豪邁蘇學士,錯把他鄉作故鄉。不以苦為苦,以江水風月無價,無稅無役竊喜,唯子瞻矣。
團練副使本是個虛職,專門用來安置被貶的官員的,不可以參與政事,不得擅自離開境內,俸祿極其低微,蘇軾一度困頓得捉襟見肘,有著“俸入所得,隨手輒盡”的窘迫。太守徐君猷早就仰慕蘇軾文才,時常盛情款待,鄂州朱太守原本蘇軾舊交,免不了惺惺相惜,解囊相助。
不過,一大家子柴米油鹽醬醋茶,僅靠友情資助畢竟不是常事,鑒於刻不容緩的經濟危機形勢,開源節流就被提到重要的議事議程上去了。
開源節流,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怎樣積極發展生產,培植財源。好在二十年來一直追隨他南北來去的好友馬夢得(字正卿)給他籌集到幾十畝蒿草叢生,荊棘遍地的荒地,讓他春耕秋種,為他解了燃眉之急。在雪上加霜的日子裏,有好朋友雪中送炭,確實是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蘇軾在《東坡八首》的小序中記曰:
餘至黃二年,日以困匿,故人馬正卿哀餘乏食,為郡中情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釋來而歎,乃作是詩,自憨其勤。庶幾來歲之入,忽忘其勞焉。
蘇軾向來有以苦為樂的勁頭,雖然自己是一介書生,但絕不是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貪圖享樂、遊手好閑的腐朽之輩,母親程氏自小對他言傳身教的勞動教育在此也得到了發揮和弘揚,他脫去長袍,摘去方巾,一身農夫的打扮,帶領兩個兒子過和邁躬耕隴畝,揮汗如雨,自力更生。
這塊荒地的位置在黃州城東舊營地東麵的半坡上,蘇軾就給這塊荒地命名“東坡”,自己亦以“東坡居士”自稱。其實,這“東坡”另有出處,蘇軾隨手拈來。白居易不是有一首《東坡種花詩》嗎,是他被貶為忠州刺史任時所作,詩雲:“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走,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蘇軾是白居易的超級粉絲,忠州、黃州兩地均為詩人貶謫之地,又碰巧都在兩州城東位置,心意相通,一拍即合,拿來一用,再合適不過。蘇軾這一借,使得“東坡”一名,得以千古流芳。
世人愛其蘇東坡美名,傳誦並世代敬仰,蘇軾這個大名,大都被記憶在浩瀚書冊裏了。
開源節流另一個方麵是節製支出,計劃開支。蘇東坡在這方麵也絕對是行家裏手。在給弟子秦少遊的信中,蘇東坡得意地炫耀自己的家政理財水平:“初到黃,凜人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但痛自節省,日用不得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錢,斷為三十塊,掛屋梁上。平旦用畫叉挑取一塊,即藏去。錢仍以大竹筒別貯,用不盡以待賓客。此賈耘者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歲有餘。至時別作經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以此胸中都無一事。”
在與友人的書信往來中,他常以詼諧的筆調來點染自己的居所:
臨桌亭下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聞範子豐新第園地,與此孰勝?所以不如君者,無兩稅及助役錢爾。
天生豪邁蘇學士,錯把他鄉作故鄉。不以苦為苦,以江水風月無價,無稅無役竊喜,唯子瞻矣。
團練副使本是個虛職,專門用來安置被貶的官員的,不可以參與政事,不得擅自離開境內,俸祿極其低微,蘇軾一度困頓得捉襟見肘,有著“俸入所得,隨手輒盡”的窘迫。太守徐君猷早就仰慕蘇軾文才,時常盛情款待,鄂州朱太守原本蘇軾舊交,免不了惺惺相惜,解囊相助。
不過,一大家子柴米油鹽醬醋茶,僅靠友情資助畢竟不是常事,鑒於刻不容緩的經濟危機形勢,開源節流就被提到重要的議事議程上去了。
開源節流,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怎樣積極發展生產,培植財源。好在二十年來一直追隨他南北來去的好友馬夢得(字正卿)給他籌集到幾十畝蒿草叢生,荊棘遍地的荒地,讓他春耕秋種,為他解了燃眉之急。在雪上加霜的日子裏,有好朋友雪中送炭,確實是世間最美好的事情。蘇軾在《東坡八首》的小序中記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