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渡(1 / 3)

寫首詩頃刻就能惹下麻煩,說的就是東坡。東坡屬北宋第一號公眾人物,太引人注目,隻半天工夫,這首詩已穿過五湖傳遍四海,萬人興歎,謠言四起,紛紛說罪臣東坡掛冠服於江邊,不知逃到哪裏去了。黃州太守徐君猷聽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因為他有監管東坡不能離開州境的責任。他趕緊到臨皋亭巡查,結果發現酒醉的東坡並未“江海寄餘生”,正在臥榻之上鼾聲如雷,夢會周公。

當然,這個關於蘇軾的逸聞和他的絕妙詩句一起,被呈給了皇帝。

還盛傳著這樣一件事。有一段時間,東坡的胳膊偶染風濕,甚至漫漶到右眼上,眼睛影影綽綽看不清物像,他幾個月閉門不出,像突然在人群中失蹤了一樣。適逢曾鞏在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去世,就有人訛稱東坡和曾鞏兩個文曲星在同一天被天庭召回,同赴玉樓去了。這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連皇帝也聽到了,打聽來打聽去,都說“聽聞”,眾口鑠金,就信以為真,正是午餐時間,皇帝覺得索然無味,一唱三歎:“難得再有此等人才!”離席而去。

這個“壞”消息也傳到範鎮耳朵裏,這個真性情的老頭子哭得很傷心,吩咐家人即刻前去黃州祭奠。家人勸說,怕隻是傳聞,確認了消息再去不遲。老頭子想想也是,趕緊派人快馬加鞭到黃州,始知事情真相。東坡為此哭笑不得,在給範鎮的書信中說:“平生所得毀譽,皆此類也。”這件事從積極角度來看,也說明當世人對東坡的強烈關注,蘇大才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千萬人心。

這個東坡居士啊,讓皇帝愛也不是,恨也不是。

皇帝希望東坡重返朝堂,時刻伴君左右,人盡其才。神宗有想法也有行動,他有意使東坡掌史館,無奈遭到新政大臣極力反對。你想啊,東坡那麼不安分的主兒,皇帝又這麼看重,讓他回朝那不是閑得給自己找事兒嗎?他們找各種理由和借口推三阻四,聖意也沒能如願。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北宋的王土上,皇帝的任性也是受到一些限製的。

然,帝王之尊,一言九鼎還是必須的。主意已決的皇帝親書一道聖旨,把遠在黃州的蘇東坡調遣到美麗富饒的汝州(今臨汝)任團練副使,雖不能朝夕相見,讓東坡離京師近些,在自己羽翼之下,過得舒坦些,也是一種安慰。

已把黃州作故鄉的東坡,難卻皇帝的一份盛情,隻能叩謝皇恩浩蕩。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東坡作《滿庭芳》一詞,依依不舍地告別黃州的父老鄉親,告別他辛苦經營起來的農舍田園,舉家前往汝州就任。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裏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寫首詩頃刻就能惹下麻煩,說的就是東坡。東坡屬北宋第一號公眾人物,太引人注目,隻半天工夫,這首詩已穿過五湖傳遍四海,萬人興歎,謠言四起,紛紛說罪臣東坡掛冠服於江邊,不知逃到哪裏去了。黃州太守徐君猷聽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因為他有監管東坡不能離開州境的責任。他趕緊到臨皋亭巡查,結果發現酒醉的東坡並未“江海寄餘生”,正在臥榻之上鼾聲如雷,夢會周公。

當然,這個關於蘇軾的逸聞和他的絕妙詩句一起,被呈給了皇帝。

還盛傳著這樣一件事。有一段時間,東坡的胳膊偶染風濕,甚至漫漶到右眼上,眼睛影影綽綽看不清物像,他幾個月閉門不出,像突然在人群中失蹤了一樣。適逢曾鞏在江寧府(今江蘇南京)去世,就有人訛稱東坡和曾鞏兩個文曲星在同一天被天庭召回,同赴玉樓去了。這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連皇帝也聽到了,打聽來打聽去,都說“聽聞”,眾口鑠金,就信以為真,正是午餐時間,皇帝覺得索然無味,一唱三歎:“難得再有此等人才!”離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