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歸去(1 / 2)

東坡當然在赦免之列。政治之道,首要之舉是保證政局之穩。所以,即便準備委以重任,也不能即刻就頒發詔令,提拔的事,需要一步一步來。東坡先是被命內遷廉州(廣西合浦),他依依不舍地告別儋州父老,於六月二十日渡海北還,大有“千裏江陵一日還”的欣欣然。

廉州隻是小住,同年八月,朝廷的詔命下來,改為舒州(今安徽安慶)團練副使,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不久的一天,在路上的他又接到可以自由定居的消息。好事接二連三,如雨後春筍,大有東山再起的運勢。一路上,經過之處,老百姓夾道歡迎,人們都想一睹“大宋英才”之風采,為這位英才曆盡磨難終出頭而揮淚慶賀。

可是。又一個可是,說著“天有不測風雲”。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正月,向太後去世,預示著,時局又開始不穩定了。

還是離京城遠一些吧。世事無常,花甲之年的東坡,“老病唯退為上策”,想避開政治,避開爭鬥。好在,常州有一些田產,可以讓他做一回陶淵明,采菊東籬,悠然南山。

可是。再一個可是,說著“人有旦夕禍福”。生命無常,向來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在南京到常州的船上,東坡病了,並且病得很厲害。身體虛弱,失眠、食欲不好,後來連站起來的力氣幾乎都沒有了。

到常州後,病體依舊纏綿不愈,好友錢世雄以及在杭州的認識的老朋友維琳和尚一直陪伴著他。一個月的光景,病床上的東坡氣若遊絲,他知道大去之日不遠矣,安慰朋友們說:“嶺南萬裏不死,而歸宿田裏,有不起之憂,豈非命也耶?然生死亦細故耳!”彌留之際,他把三個兒子叫到床前,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亦沒有不能瞑目的事宜需要交代,“我平生未嚐為惡,自信不會進地獄。”他虛弱地細語。

“無愧於天,無愧於地,無怍於人,無懼於鬼”。東坡做到了。

唯一遺憾的是,他沒能見到弟弟子由最後一麵,夜雨對床但成空。他囑咐兒子:大去之後,讓弟弟蘇轍為他撰寫碑銘,讓他與妻子閏之合葬在河南郟縣的嵩山山麓下。那是他和弟弟早已選好的地方。他留戀地和老朋友們道別。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告別了這個帶給他歡樂與痛苦的世界,卒於常州,享年六十六歲。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2000年,法國《世界報》在全球範圍內評選公元1001—2000年間的十二位世界級傑出人物,蘇軾是大中華唯一入列者,被譽為“千古英雄”。這個“千古英雄”稱號,蘇軾當之無愧。

蘇軾,這個一生疏曠,也一生坎坷;少年中第,步入仕途,身負治國之誌;以“東坡居士”揚名天下,又有“何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的田園之思;有五絕之才,括及詞、詩、書、文、畫的藝術大家;自創體製,讓宋詞從此比肩於唐詩的大詩人;好美食,好花木,好茗茶,好佳釀,好山水,好交友,追尋清歡有味的大生活家;風流,俊逸,赤誠,深情,品行文章皆得世人珍愛的千古第一文人,歸去了。

東坡當然在赦免之列。政治之道,首要之舉是保證政局之穩。所以,即便準備委以重任,也不能即刻就頒發詔令,提拔的事,需要一步一步來。東坡先是被命內遷廉州(廣西合浦),他依依不舍地告別儋州父老,於六月二十日渡海北還,大有“千裏江陵一日還”的欣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