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青春期的洗禮,少女會逐漸發育為成熟的女性。惟有此時對少女的性保護需要予以特別的重視。
1.了解少女青春期的五重性征發育
熟知的“第一性征”,即性染色體甚至基因,和“第二性征”,即內外生殖器,這是男女性別最明顯的標誌。但這不是對性征的全麵認識,係統、完整地認識人的性別,要從五個層次上去考察,這就是“五重性征”。
(1)第一重性征
由細胞遺傳決定的。它確立於精卵受精的一瞬間,即男性性染色體為XY,女性則為XX。這是最微觀的性征。近來還發現Y染色體之所以與男性相關聯,是因為其上有“睾丸決定基因”。在特殊情況下,這個基因若跑到X染色體上,那麼這個男性的性染色體也可以是XX。所以,第一重性征又稱基因性征。
(2)第二重性征
第二重性征是指內外生殖器。例如,男性體內有睾丸、輸精管、射精管及附屬腺如前列腺等;外生殖器有陰莖、陰囊等。女性體內有卵巢、輸卵管、子宮等;外生殖器有陰蒂、大小陰唇等。假若外生殖器有異常,如今的醫學技術可作性別矯定。困難的是看不到內部結構和功能的異常,這樣的孩子要長到青春期才會出現性征異常。此時已影響到性心理。
(3)第三重性征
第三重性征是由性激素激發,又受性激素製約而出現的男女不同的形體變化。例如,男子有突出的喉結、胡須,身材高大粗壯,聲音低沉渾厚;女子雙乳房發育,臀部寬厚,聲音高亢而尖細,均是一些可見部位。這些多在青春期開始明顯。此時期的少男少女,特別注意自己和同齡人的身體變化。因此,男子的胡須、體毛、聲音等;女子的乳房、皮膚、汗毛等成了她們自我觀察和相互觀察的內容。正是這些結構及其伴隨的功能,引發了男女間千絲萬縷的性吸引,也是男女性心理差異的一個源頭。出於性審美和性吸引的需求,還通過美容、服飾等擴大和強化自己的副性征。自我修飾成了性征的延伸。通過這樣的延伸,可以窺見個性傾向和內在的欲求,乃至從中推測一個人的性心理狀態。
(4)第四重性征
第四重性征是指男女在氣質和心理方麵的差異,統稱為性氣質,男剛女柔。但男子也應有些兒女情長的溫柔;女子也應顯示些敢作敢為的剛勇。一般來說,男子有75%的陽剛和25%的陰柔,而女子則相反,比較相宜。物以稀為貴,反向特性的相宜顯示,往往會獲得很高的評價。男女性心理的差異程度很難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有的學者提出“性度”的概念,並設計了“性度測驗”。結果顯示:青春期男女,其男性度呈上升狀態,高二男生有最高的男性度,女大學生時期是女性的一生中最富有男性度的年齡期。男生學業成績愈好,其女性度愈高。無父親,由母親帶大的男子,其男性度更高。同兄弟們一起長大的女孩較為男性化,等等。男性度高的女子,會給人以“假小子”的印象;女性度高的男子則常帶有些“娘娘腔”。在異性戀中,這種形象多不受人喜歡。
(5)第五重性征
第五重性征指男女不同的性角色。這種性角色異常,起源於異常的性別自認。出生後18個月時即形成性別自認。雖然此時的兒童並不知道自己的性器官與異性的有何區別,這也提示家長正確撫育孩子是他(她)們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女扮男裝或男扮女裝等與性角色不相符的遊戲是不恰當的。性角色是自然分工,但又是社會分工。前四重性征對性角色都有影響,都參與性角色的形成。戀愛中,情侶、夫妻間的接觸和言行,極為敏感,動輒會引發欣喜、疑慮和沮喪,因而作為個人隱私受到保護。性角色失調、錯位或無能常是夫妻不和、離婚的重要原因,均以“感情不和”來概括。性角色不健全的父母會影響孩子,阻礙其性心理健康發展和性角色職能的確立。
醫學的進步,使人們認識到:性健康的嬰兒不一定能成為性健康的少男少女,男女青年尤其應當注意性生理、性心理和性倫理相互融合的性教育。童年時就知道對自己和異性的身體有所比較和認同,但還應當陶冶,培養他(她)們作為未來的男人或女人的氣質和行為習慣。這在目前,父母和教師還難以覺察。延續數千年的性愚昧,性禁錮的社會生活,使許多人對性問題存在著不少陳腐認識和觀念,存在著諸多誤解,影響著婚戀生活的質量。提高性健康水平,要求學會對性別作多維、多層次的領悟,把認識“性”與認識“人”的本質屬性結合起來。
這五種性征互相重疊、互相關聯和互相融合。一個性健康的人,應該是這五重性征的協調統一。任何一重性征出現模糊和缺陷,都會損害人的健康形象。大家對第二、第三重性征了解較多,而對第一、四、五重性征的了解不多,更需要了解這五重性征出現異常或差異會怎樣影響人的行為和生活。性生理和性心理既交織,又分離,人類在通往性健康的幸福道路上遭遇困難重重,難於認識自身,是對男女性別、性征和性心理的關係上認識和了解不夠造成的。在性教育內容上要注入性心理的基本知識,也是健康教育的內容。
2.少女青春期性早熟的診斷與治療
人的發育成長必須順乎自然,超越規律或階段出現的第二性征,是性早熟。性早熟是一種生理疾病,需要早診斷,早治療。
每個人青春期開始發育的時間多不一致,很難得出正常青春期開始與性早熟間的絕對界限。一般性早熟係指女孩8歲前,出現乳房增大、陰毛生長、腋毛生長等第二性征出現的任何一種或一種以上;或初潮開始於10歲以前者。其發病率約占全部女孩的千分之零點二,女孩發生性早熟較男孩多4倍。已有許多學者對性早熟捉出了警告。當發現孩子的生殖器官有異常症狀、體征後,家長應與孩子一起去醫院,請兒科醫師共同檢查。作為家長,應詳細告訴孩子的個人生長發育及過去病史。如病毒感染、風疹或弓形體病史,這類疾病係母體在妊娠期感染。除注意顱內損傷、難產、癲癇、腦挫傷、嚴重感染等病史外,還應注意患兒及其母親曾經是否用過激素製劑,包括化妝品等。此外,亦應詳細詢問家族史。
(1)性早熟診斷方法
兒科醫師應首先注意少女體重及身高有無生長過速。乳房紋理形成常先出現,然後可見陰毛生長及子宮出血。還應仔細檢查皮膚有無受內分泌紊亂的影響,如痤瘡係雄激素過多所致。甲狀腺機能減退者,可致皮膚幹燥、增厚、蒼白及形成棕色色素斑。骨齡測定是重要檢查方法之一。如疑有顱腦部損傷,應考慮腦電圖、腦室造影及眼底檢查等。
婦科檢查:腹部觸診時,注意有無腫瘤或腹水。視診時,注意外陰部有無因激素引起的外陰、處女膜、陰道黏膜的變化,並判斷這種情況與其年齡是否相符。有無雄激素過多現象(如陰蒂肥大)或受雌激素影響的現象(如處女膜、小陰唇濕潤)。注意有無陰道出血情況,如有則應區別是月經,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鑒別困難時,用陰道窺鏡檢查,對異物、炎症、腫瘤及損傷加以鑒別。
通過陰道窺鏡同時可做細胞學塗片,判斷有無惡性變及測定激素水平。在正常情況下,隻看到基底細胞及基底旁細胞。如出現表層細胞,則表示有雌激素影響。肛查可了解子宮大小、附件情況以及是否有卵巢腫瘤。如肛查不清,可行超聲檢查或腹腔鏡檢查,必要時,剖腹探查。此外,還可以通過激素測定來了解性早熟的原因。如:
①促性腺激素。體質性性早熟患者的血中FSH及LH均升高,有時呈周期性波動,而假性性早熟多不能測出。
②17—酮類固醇及17—羥類固醇。在所有性早熟中,尿17—酮類固醇及17—羥類固醇水平升高,特別是在腎上腺性征綜合征(AGS)中,此外,骨齡與尿17—酮類固醇及17—羥類固醇水平呈正相關。
③雌激素。腎上腺皮質女性化腫瘤的雌激素水平明顯升高。
④孕激素。黃體腫瘤患者的孕激素水平明顯增高。
X線拍片可測定骨齡。蝶鞍拍片可排除垂體腫瘤,疑有腎上腺皮質疾患時,則可行腹膜後壁充氣造影。
此外,10歲以下女孩不明原因的子宮出血,一般均不做診刮,如疑有宮內惡變時才考慮。
(2)性早熟治療原則
性早熟的治療原則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治療目的在於抑製月經及第二性征的發育,抑製排卵及預防身材過矮。
①對於種種不明原因的體質性性早熟,要向家屬解釋清楚,注意患者心理變化,進行宣教。目前無特效製劑,一般應用孕激素抑製促性腺激素分泌,常需觀察6~12個月。
若為中樞神經係統所致性早熟,目前尚無特殊治療。如顱內病灶所致性早熟,根據病因進行治療。若為甲狀腺機能低下造成的性早熟,經甲狀腺素治療,可使症狀消退。
②如因外源性雌激素引起的假性性早熟,多於停藥後恢複。但如長期應用,則可使骨骺愈合,形成不可逆的改變。由卵巢腫瘤所引起的假性早熟,一旦確診,應立即切除腫瘤。術後第二性征消退,年齡愈小,消退愈完善。8歲以後第二性征消退效果減弱。腎上腺皮質腫瘤,需與泌尿外科協作,手術切除。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可用氫化可的鬆或相應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替代療法。
單純性乳房早育、陰毛早生、初潮早至的病因學迄今還不明,可能是個體的某一末梢器官(靶器官)對於體內低水平的雌激素/雄激素異常敏感之故。一般多不需治療。
3.少女青春期性延遲的診斷與治療
性早熟是一種疾病,性延遲同樣也是違反人體發育生長規律的一種生理疾病,它們隻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性延遲係指超過正常青春期開始平均年齡2.5個標準差以上,尚無性成熟表現者。我國女性平均初潮年齡12.2~14.8歲。有關人士認為女孩到15歲尚無第二性征發育征象時,應視為性延遲。
性延遲可分為體質性或特發性延遲、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機能減退及原發性性腺功能不足伴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機能減退。
體質性延遲患者身材較正常同年兒童矮,一般低於該年齡平均高度的兩個標準差,但其生長速度與骨齡相符,骨齡亦延遲。當骨齡達11—13歲時,開始性發育。此外,本病患者多有家族史,但無家族史不能排除本症。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機能減退而導致的性延遲患者,由於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分泌不足,使促性腺激素缺乏,導致性幼稚型。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不足,可繼發於遺傳或發育缺陷,出生時多不易察覺,至青春期才引起注意;也可因丘腦下部或垂體的病變,如腫瘤、炎症、血管病變或外傷等引起。如生長激素分泌障礙,則身高的生長速度減慢,比正常女孩矮。單純促性腺激素不足者,身高正常,僅性發育延遲。體質性延遲者,常伴有身材過矮。
(1)性延遲診斷方法
女孩13歲尚無青春期開始征象時,首先應判斷究係正常範圍抑或需進一步檢查。已開始有性發育征象,但發育緩慢者,亦應檢查原因。如女孩青春期發育後5年,尚無月經初潮者,就需進一步尋找原因。
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多可初步擬診。病史應包括其母親在妊娠期及分娩期的經過,可提示先天性或新生兒期與青春期延遲的有關因素。個人發育史、過去病史及嬰幼兒時期的營養狀態,均可影響生長發育。在檢查時,少女應到專科醫院做詳細檢查。除一般體格檢查外,應注意身長、體重及其與標準體重之間的差異,上身與下身長度比值,兩臂伸開的長度與身長的關係。第二性征是否發育以及發育程度,特別要注意乳房發育及有無溢乳。神經係統檢查包括視力及視野,可提示有無中樞神經係統病變。疑有生殖器畸形時,可做婦科檢查。
實驗室檢查,如E1、FSH及LH測定,IH-RH刺激試驗,必要時,可做催乳素及甲狀腺素測定等。
X線片測定骨齡及檢查蝶鞍,染色體核型分析。
疑有卵巢腫瘤時,可做腹腔鏡檢查。
(2)性延遲治療原則
性延遲的處理取決於病因及病情。如體質性性延遲可以自然開始發育,但由於患者發育延遲,常易帶來心理上的壓力,故應耐心進行宣教,並包括其父母。如因身材矮小、發育延遲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包括參加體育及社會性交往均有影響時,13歲以上的女孩可使用乙烯雌二醇0.01毫克/日,連用4~10天,按月經周期計算重複使用。如陰道塗片提法雌激素水平低落,則給予雌激素—孕激素序法,即乙烯雌二醇0.02毫克/日或雌三醇1~5毫如日,連服21天,於第17-21天加用安宮黃體酮5毫克/日。如上述劑量不能使第二性征充分發育,可將乙烯雌二醇增加至0.04毫克/日或雌三醇增加至10毫克/日。對低促性腺激素性腺機能低下者,還需積極治療全身慢性疾病,改善營養狀況。對甲狀腺功能低下者,補充甲狀腺素,常可促使第二性征發育。疑有卵巢腫瘤者,必要時剖腹探查,切除腫瘤;中樞神經係統的腫瘤酌情考慮手術切除。
性延遲也星一種生理疾病,但是往往被家長和女孩自己所忽視,對性延遲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診治,以免造成後患。
4.不可忽視對青春期少女的性道德教育
處於生理和心理發生急劇變化階段的中學生,對其開展普及青春期性教育,可使其受益終生。在全國率先進行青春期教育的遼寧省已完成了兩個5年周期的試點任務,已有120萬初中、高中的畢業生受到這種教育。全省有4/5的初中開設了青春期講座。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門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內的綜合性學科,是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重要措施。處於生理、心理變化敏感期的青春期少女,對學校開展的青春期教育甚感興趣。她們從中學到了許許多多科學知識和生活道理。這是“把青春躁動置於理性保護之下”的措施。一位女學生,曾因過早談戀愛而使父母傷透腦筋。學校開展青春期教育後,她萌動的性心理得到了調節,認識到中學生談戀愛無益於身心健康,從此學習成績上升,並當了班幹部。另一位高中女學生單相思,戀上了本校一名年輕已婚的男教師後,常為自己明知不可行卻又不能自拔而苦惱。在接受耐心而又親切的青春期心理教育之後,她平靜下來,並順利考上了新學校。一些女學生喜歡穿高跟鞋,認為這樣才瀟灑、漂亮,聽了青春期講座後,她們才知道這樣有礙於身體的健康發育,對衣著的審美變成追求美觀大方、樸素舒適,保證了心身健康發育。
青春期的女孩應該了解自己生理、心理上的特點,懂得自尊與自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接受社會道德的約束。
家庭、學校、社會對青春期女性要結合生理、心理衛生教育,適時進行青春期道德教育。青春期道德指青春期階段青少年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包括一般道德(如遵紀守法、愛護公物、敬老愛幼、禮貌待人等)和性道德。
性道德是社會道德滲透在男女兩性間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和成年男女性道德有所不同,青春期性道德是指處在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在對待和處理異性關係中應遵循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青春期性道德教育要以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為核心,通過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發育變化,注意保持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懂得自尊、自愛、自重、自強;增強自我控製能力,正確對待少男少女之間的友誼,珍惜青春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