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女性產褥期的營養與飲食(2 / 3)

動物類:如羊肉、羊蹄、羊乳、鹿肉、狗肉、鱉、魚、龜、鮮蝦、豬肝、雞肉、鱔魚等。

糖類:蔗糖、蜂糖、砂糖等。

蔬菜類:蔥、韭菜(青韭菜、韭黃)、薤菜、茼蒿菜、大蒜、蒜薹、蒜苗、洋蔥、大豆、黃豆、木耳、黑豆、芝麻、油菜、白蘿卜、大蔥、南瓜、茴香等。

水果類:宜選用胡桃、桂圓、大棗、荔枝、甘蔗、紅橘、櫻桃、楊梅等。

4.產褥期乳母的營養需要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它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並與其消化能力相適應。應盡量用母乳喂養,這對保證嬰兒健康極為重要。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全部來自母體,乳母膳食中某些營養素的量不足或缺乏,則會動用母體中的儲備來維持乳汁中營養成分的恒定,甚至犧牲母體組織,來保證乳汁的質和量。如乳母長期營養不足,則本身的營養素可能耗盡,乳汁的分泌將保質不再保量,即乳汁分泌量減少,而成分仍保持穩定。因此,要保證乳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

(1)熱能

乳母熱能消耗量增加,一則是供乳汁本身熱能,二則乳汁分泌活動也要消耗能量。每100毫升乳汁中熱能為251~293千焦耳(60~70千卡),由母體熱能轉變成乳汁的熱能效率僅80%。即母體必須攝入376.6千焦耳(90千卡)熱能,才能產生100毫升乳汁。乳母每天分泌乳汁850毫升,必須多增加3347升焦耳(800千卡)熱能。另外,哺乳期基礎代謝約升高20%,相當於每天增加1046~1255千焦耳(250~300千卡)。乳汁分泌至第七個月達到高峰,9個月後逐漸下降。故在哺乳的第3~9個月,母親膳食中熱能供應每天應增加4184千焦耳(1000千卡)。3個月以前,每天加2092千焦耳(500千卡),若母體較瘦弱,可增加到3347千焦耳(800千卡)。但乳母熱能供給量也不宜過多,否則易長胖。不少婦女生了孩子之後迅速胖起來,熱能供應過多是其主要原因。

(2)蛋白質

蛋白質營養狀況對乳汁分泌能力的影響極大。母乳食物中蛋白質的質與量都不足時,乳汁中蛋白組成變化不大,但分泌量卻大大減少,同時還會動用母體組織蛋白來維持乳汁中蛋白成分的恒定。所以,促進乳汁分泌,必須供給乳母豐富的優質蛋白。膳食蛋白質中僅有70%能轉變為乳汁蛋白質。乳汁中蛋白質含量約為1.2%,在正常情況下,每天泌乳850~1200毫升,相當於消耗母體蛋白質10~15克。故在滿足正常需要外,每天還需額外供應20~30克優質蛋白。牛肉、雞蛋、動物肝和腎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對促進乳汁分泌十分有效。

(3)脂肪

乳母膳食中每天供給的脂肪量少於1克/kg體重時,不僅泌乳量下降,而且乳中脂肪量也下降。膳食中脂肪種類與乳汁中脂肪成份有密切關係。故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膳食都要選用。

(4)鈣

乳汁中鈣含量總較穩定,不管乳母膳食中鈣量充足與否都是如此。每1000克正常乳汁含鈣為34毫克,故經乳汁分泌的鈣每天達300毫克。如膳食中供鈣不足,勢必動用母體骨骼中的鈣以維持乳汁中其含量的穩定。生活中,乳母常因缺鈣而患骨質軟化症,輕者也常有腰酸、腿痛等症狀。在乳汁分泌高峰期,母體鈣代謝每日約為負平衡,必須每天供給2克以上的鈣和充足的維生素D才能維持鈣平衡。我國食品中富含鈣者不多,很難達到2克。故乳母應盡量補充一些鈣製劑,同時要補充維生素D或多曬太陽。

(5)無機鹽

鐵與銅不能通過乳腺,故乳汁中鐵、銅含量極少,每100毫升僅0.1毫克,不能滿足嬰兒需要。6個月內的嬰兒靠出生前的貯存可滿足需要。但為了母體健康,防治貧血和有利於產後複原,膳食中仍應多給含鐵豐富的食物,一般日供應15毫克。

(6)維生素

乳母膳食中各種維生素必須相應增加,以維持乳母健康,促進乳汁分泌,保證乳汁中營養成分穩定,以滿足嬰兒的需要。脂溶性維生素中,僅維生素A能少量通過乳腺,如食物中富含維生聚A,其乳汁中的量也可滿足嬰兒需要。但食物中維生素A轉到乳汁中的數量有一定限度,即使大量攝入,乳汁中的含量也並不按比例地增加。維生素D幾乎不能通過乳腺,嬰兒應適當多曬太陽或補充魚肝油及其它製劑。水溶性維生素可大量自由通過乳腺,但乳腺有調節作用,達到飽和後,乳汁中含量即不會再繼續增高,如維生家C飽和點為8毫克/100毫升,乳母每天可供給維生素A3900國際單位,或胡蘿卜素7毫克,維生素B1,維生素B2各為1.8毫克,尼古酸17毫克,維生素C150毫克。

(4)水分

乳汁分泌量與攝入水量密切相關。水分不足時,直接影響泌乳量。乳母每天除飲茶水外,還要多吃流質食物如肉湯、骨頭湯、各種粥類,既補充了水分,又補充了其它營養素。

5.產褥期乳母的合理膳食

乳母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都增加,故必須選用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合理調配,組成“平衡膳食”(合理膳食)。為保證乳母健康,乳汁量多質好,每天要多吃幾餐,並持續到斷奶為止。我國有個不好的習慣,雖重視“產後營養”,但卻隻注重產後第一個月的營養,此期吃的肉、蛋、雞等動物性蛋白最多。但在第二~三個月以後,膳食和營養便都大幅度下降,吃進的動物性蛋白降到第一個月的1/3.這種單單注重第一個月的營養,對第二個月以後的營養就不重視的飲食習慣,對母嬰的健康都十分不利。因此,我國營養專家呼籲,“重視並改善婦女產後3~6個月及以後的膳食營養,以保證產婦的健康和嬰幼兒的正常發育”。產後第一個月吃得很好,此後就減少到與平時一樣,就會影響到乳汁的質量。有些人產假後上班,乳汁便漸漸減少。這與工作緊張、休息不好及營養狀況都有關係。現將乳母膳食舉例說明如下:

(1)經濟型膳食

早點:小米粥100克,紅糖12克,饅頭50克,雞蛋2隻,豆漿1大碗。

午餐:饅頭(或米飯)200克,肉圓配小白菜(瘦豬肉50克,小白菜250克),骨頭香菜湯。

午點:西紅柿麵湯燒雞蛋(掛麵100克,雞蛋2隻,番茄100克)。

晚餐:豆漿1大碗,米飯200克,紅燒帶魚100克,白菜豆腐湯(白菜100克,豆腐50克)。

以上膳食組成可提供熱能13180千焦耳(3150千卡)。

(2)理想型膳食

早點:小米粥50克,紅糖12克,饅頭50克,雞蛋2隻。

加餐:牛奶250毫升,白糖10克。

午點:花卷150克,骨頭湯麵50克,醬牛肉100克,蝦米燒白菜(白菜200克,蝦米10克)。

午點:番茄麵湯燒雞蛋(麵條100克,雞蛋2隻,番茄100克)。

晚餐:豆漿1大碗,米飯150克,紅燒帶魚100克,肉片炒油菜(瘦肉25克,油菜100克),桔子一隻。

以上膳食組成可提供熱能13012千焦耳(3110千卡)。

6.產婦產後要多吃蔬果和魚

(1)產後吃青菜好處多

蔬菜,泛指各種綠葉蔬菜,如菠菜、韭菜、油菜、萵苣(萵筍)葉等。據民間傳說,產後吃蔬菜,容易使人患胃病、癆病之類。所謂“癆病”,是指一切虛弱性疾病。於是許多產婦在月子中,隻吃大魚大肉、燉雞、燉鴨,不吃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