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來自寶寶的致病菌:寶寶鼻咽部一般隱藏有致病微生物,哺乳時這些致病微生物可經乳頭皸裂處進入乳腺組織,也可直接經乳腺導管進入乳腺小葉,在淤積的乳汁中繁殖、擴散致病。
(2)急性乳腺炎的臨床表現
患側乳房體積增大,局部紅腫、變硬,有明顯觸痛,常有寒顫、高熱、周身不適等一係列的臨床症狀。如患側乳房病灶處,由發硬突然變軟,有波動的感覺則是炎症已形成膿腫,檢驗患者血液其白細胞明顯增高。
(3)保健方法
①保護乳頭,防止皸裂
從妊娠後期開始,每天用溫開水擦洗後塗以少許油膏,如維生素E霜之類。凹陷的乳頭可用手法逐漸矯正,如以兩手指分別置凹陷乳頭的兩側,兩手指以相反方向向兩側繃緊,使中間之乳頭前突,每天可反複多做幾次,隨著妊娠進展,乳頭可逐步得到矯正。其他的方法還有用小口徑透明的吸引器蓋在乳頭上,輕輕抽負壓,可看到吸弓1器內乳頭前突即可,保持數分鍾,停止吸引放出氣壓,鬆開吸引器。每天可做2—3次,至乳頭完全矯正為止。
②早開奶
鼓勵產婦早開奶,多吸吮排空。
③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
不可讓寶寶咬住乳頭睡覺,這樣容易損傷乳頭,同時應注意寶寶口腔衛生。
④對症處理
急性乳腺炎早期,感染常在乳腺管外,並非乳腺管內發炎,所以可以繼續哺乳。最好用胸罩將乳房托起,盡量使乳汁排空,避免乳汁淤積使疼痛與發炎加重。乳房疼痛、腫脹部位視疼痛程度與天氣情況可用冷敷或熱敷,如天熱,疼痛劇烈可用冷敷;天冷,疼痛不太嚴重可用熱敷。用中草藥如蒲公英局部外敷也有效果。用吸奶器吸空乳房,避免乳汁淤積。
⑤充分休息:急性乳腺炎治療期間注意充分休息,補充營養。
(4)急性乳腺炎的治療措施
①抗生素治療:急性乳腺炎發熱、疼痛較明顯時,應用抗菌藥物治療。
②切開引流:如果急性乳腺炎未被控製,最終形成膿腫應切開引流。
該病預後較好,絕大部分病人經正規治療均能痊愈,但有少數可因治療不及時,手術不恰當,引流不充分,藥物選擇不敏感,以致本病遷延時日,最終形成乳房局部瘢痕和乳房囊腫。
16.產後抑鬱症的危害與治療
由於分娩、產後恢複及哺乳嬰兒等一係列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心理、生理的改變,這些身心變化對於她們來說都是一種應激。產後幾天或幾星期內,相當一部分產婦會經曆一段短暫的憂鬱時期,這是十分正常的。一旦產後恢複過程中,某些改變的程度和性質超越了正常變化的界限,則成為病理性的改變,可能會導致一些身心疾病。
產婦在產褥期所發生的心理上的疾病雖不很常見,但仍有一定的發生率。據流行病學研究證明,產後12個月內是婦女一生中發生精神疾患的高危時期。與未孕時相比,婦女患精神疾患的危險程度,在產後的第一個月可增高20多倍,直至分娩後的第二年,危險度仍保持在3倍以上的水平。
產後抑鬱症是指在產褥期發生的抑鬱,是一種精神疾患。1968年由皮特(Pitt)首次提出。20世紀80年代以後,產後抑鬱症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重視,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由於研究設計、測量工具、樣本大小、抑鬱診斷標準,以及研究的時間不同,即缺乏概念上和方法上的嚴密性,從而造成報道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有很大差異。皮特最初的研究報道為10.8%,目前認為占3.5%~33%。我國這方麵資料尚不多見,發病率報道差異也很大,為3.8%~18.48%。因縱向研究極少,對產後抑鬱症的持續時間相對知之更少。有人提出,大多數產後抑鬱症患者可在3~5個月恢複正常。一般認為,產後抑鬱症的預後較好,約2/3的患者可在1年內康複,如再次妊娠則有20%~30%的複發率。
(1)產後抑鬱症的症狀
產後抑鬱症症狀獨特,病因不明據觀察發現,2/3的產婦在孩子降生後的一段時間內會有一定程度的焦急、不安、情緒低落,但大多程度較輕,而且對產婦的生活及哺育嬰兒等方麵沒有什麼影響。因此,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
而產後抑鬱症則不同,它的程度比較重,涉及的人群也相對較少。臨床觀察發現,產後抑鬱症多在產後2周左右發病,產後4~6周症狀明顯。臨床表現與一般抑鬱症狀相同,包括悲傷、經常情緒低落、哭泣、失眠、精力不足、脾氣急躁等。有的還伴有一些軀體症狀,如頭昏頭痛、惡心、胃部灼熱、便秘、呼吸與心率加快、泌乳減少等。重者甚至絕望,出現自殺或殺嬰的傾向,有時陷於錯亂或昏睡狀態。
(2)產後抑鬱症的發病原因
發病原因可能與以下情況有關:
①分娩前後的心理緊張
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產婦都覺得日子非常難熬,覺得手忙腳亂,精疲力竭,尤其是覺得睡眠不足。如果孩子再難帶一些,或缺少家人的情感支持,那麼就非常容易出現情緒困擾或抑鬱症。
②產後體內激素的驟然變化
在懷孕期間,孕婦體內的激素水平很高;一旦分娩,激素水平就會有明顯變化。這種突然的改變與產後抑鬱症的發生也有關係。懷孕期間孕婦體內的內啡肽類物質也有增加,這些物質與人的愉悅感有關。一旦分娩,體內的內啡肽類物質驟然下降,使產婦患抑鬱症的危險增加。
③不良的分娩結局
如死胎、死產、畸形兒及產婦、家庭對嬰兒性別的反感等,是產後抑鬱症的誘發因素。在我國廣大農村,傳統的封建意識根深蒂固,對生女孩的產婦來說,心理壓力極大,是引起產後抑鬱症的危險因素。
④孕期及分娩前後應激性生活事件的發生
諸如失業、夫妻分離、親人病喪、家庭不和睦等,是引發產後抑鬱症的重要誘因。
⑤缺乏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與幫助
特別是缺乏來自丈夫和上輩的幫助,是產後抑鬱症發生的危險因素。在日本,產後抑鬱症發病率僅為3.1%,這與其家庭的支持和保護性環境有關。
⑥產婦此前曾經有過抑鬱症
觀察發現,產後發生抑鬱症者,約1/3此前曾出現過抑鬱症。
(3)產後抑鬱症的危害
產後抑鬱症危害多多,不可忽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給產婦本人帶來痛苦,她們情緒低沉,鬱鬱寡歡,有時則覺得有烏雲壓頂之感,嚴重者甚至覺得生不如死。
②一旦出現產後抑鬱症,產婦往往不能很好地履行做母親的職責。我們知道,養育孩子即使是對一個健康產婦而言,也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若產婦患了抑鬱症,則往往難於應付,很多人有力不從心之感,有的則根本無法照顧小寶寶,從而影響了寶寶的生長發育。與此同時,由於母親終日情緒低落,也會對小寶寶的心理發育產生無形的影響。
③產婦一旦患了抑鬱症,對夫妻關係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研究發現,產婦一旦患了抑鬱症,就很難與丈夫進行有效的交流。
(4)產後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產後抑鬱症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兩類:
①心理治療
對產後抑鬱症患者的心理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治療可增強患者的自信心,提高自我價值意識。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個性特征,給予患者足夠的社會支持。
我們不僅要重視圍產期嬰兒的生理、生長發育的變化,還應十分關注孕產婦的個性特征,分娩前後心理狀態的變化。根據不同的情況,運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知識,采取不同的幹預措施,以期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減輕心理負擔和軀體症狀。對具有抑鬱傾向的婦女實施孕期幹預,可明顯降低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首先,應加強圍產期保健,在產前檢查中,不僅要向孕婦提供與分娩相關的知識,幫助孕婦了解分娩的過程,還要教給孕婦一些分娩過程中的放鬆技術,以減輕孕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緊張、恐懼心理。應積極處理孕期異常情況,盡可能消除不良的精神、軀體刺激。積極開展孕產婦的心理衛生保健,了解孕婦的個性特點、既往病史,及時消除孕產婦所存在的不良社會心理因素影響。對於不良個性的孕婦,給予相應的心理指導,減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對既往有精神異常病史或抑鬱症家族史的孕婦,應定期請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進行觀察,並令其充分休息,避免疲勞過度和長時間的心理負擔;對高齡初產及純母乳喂養的產婦,應給予更多的關注,指導和幫助她們處理、減輕生活中的應激壓力;對於有焦慮症狀、手術產的產婦,存在抑鬱症高危因素的孕產婦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提供更多的幫助,使其正確認識社會和處理生活難題,樹立信心,從而改善不良心理狀態,提高其心理素質。同時,發揮社會支持係統的作用,尤其是對丈夫進行教育和指導,改善夫妻、婆媳關係,改善家庭生活環境。其次,婦女在懷孕、分娩期間的部分壓力,來源於醫護人員的態度。因此,醫護人員在與產婦的接觸中,應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友善、親切、溫和的語言,表達出更多的關心,使產婦具有良好的身心適應狀態,安全度過分娩、產褥期,降低抑鬱症的發生率。
②藥物治療
如果患者的病情嚴重,可以考慮藥物治療。約1/3的患者需予以藥物治療,主要是抗抑鬱治療和針對有感染、貧血的產婦,及時給予抗生素、鐵劑、維生素等,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於輕度抑鬱症患者,可予安定類藥;重度抑鬱症患者需應用三環類抗抑鬱藥治療。現在可供選擇的藥物品種很多,患者可到專科醫生處就診,獲得係統的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母親害怕一旦接受治療就會被迫與自己的寶寶分開,還有的人害怕藥物會通過乳汁進入孩子的體內,因此貽誤了病情的診斷和治療。專家指出,現在的治療抑鬱症藥物雖然可通過乳汁分泌,但其含量極其低微,不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17.產後每年應做體檢
以前,常把婦女生育寶寶稱為過“鬼門關”,聽起來讓人不寒而栗。如今,現代先進、完善的醫療技術已經讓絕大多數年輕媽媽能夠順利地完成生育寶寶的重任。但是,此後仍會有許多疾病悄悄侵襲媽媽們的健康。為了盡早發現和治療疾病,經曆生育後的婦女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一些健康檢查。
(1)婦科檢查的項目
即使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也應該每年到醫院進行一次婦科檢查,檢查的基本項目有:
①盆腔檢查
由醫生用肉眼來觀察外陰、陰道、宮頸是否有異常,並觸摸盆腔裏的子宮、卵巢有沒有異常。這種最基本的檢查可以發現外陰和陰道炎症、病毒感染(如尖銳濕疣)、宮頸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脫垂等常見的疾病。這種檢查簡單,沒有什麼痛苦,費用也很低。
②白帶(陰道分泌物)的檢查
取少量白帶,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陰道炎症,可以準確地診斷陰道炎,以便指導治療。還可以將白帶送到化驗室檢查衣原體、支原體、淋病等性傳播疾病。這種檢查的費用也很低。
③宮頸刮片檢查
說到“刮片”,好像很可怕,其實被檢查者什麼感覺也沒有,就是用一個小木板或塑料刷在宮頸上輕輕刮一下,許多宮頸的細胞就會被刮下來。這種檢查是用於檢查宮頸癌的,因為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而且宮頸癌與常見的宮頸糜爛難以用肉眼區別。刮下來的細胞經顯微鏡檢查後可以確定有沒有宮頸癌。
④B超檢查
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項非創傷性檢查。做B超口可以發現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常見的婦科盆腔內病變,比盆腔檢查準確多了。通常做婦科B超要先憋尿,讓膀胱充盈,這樣子宮和附件(輸卵管和卵巢)才能看得清楚。很多人就害怕憋尿,不過,現在多醫院有經陰道做的B超。如果能憋尿,最好還是做普通B超。
上麵說的這些就是最基本的婦科檢查,可以發現絕大多數常見的婦科疾病。
如果有的年輕媽媽擔心會患上性病,比如接受過輸血、經常在公共場所工作等等,可以檢查一些性病的項目。除了上麵提到的性病檢查外,艾滋病和梅毒的檢查需要早晨空腹抽血化驗。
(2)一定要檢查的情況
如果已發現如下的症狀,更應該盡早到醫院檢查:
①月經不正常比如月經延期,就一定要檢查是不是懷孕了,別太迷信自己的避孕方法。月經量多可能是內分泌異常,這常常是子宮肌瘤所致。
②肚子痛可能是盆腔炎症,也可能是卵巢囊腫所致。尤其要警惕可能是宮外孕。所以如果肚子痛,別自以為是痛經而不以為然。
③白帶多常常是陰道炎、官頸炎和盆腔炎症引起的,而且許多性病也有白帶增多的症狀,要盡早去檢查。
④外陰長了東西可能是皮膚癤腫,也可能是外陰的囊腫,也說不定是子宮脫垂,總之,自己難以判斷是什麼,還應該由醫生來檢查。
⑤乳房的異常熟悉自己乳房的正常形態及觸摸的感覺,一旦有異常就很容易引起警覺。檢查的最佳時機是月經結束後,這時乳房較軟且沒有腫脹感,有利於獲得敏感的觸覺。如果母親或姐妹有人患有乳腺癌,就要做乳房的X線透視片。
(3)常規檢查項目
此外,年輕的媽媽還需要做一些常規的健康檢查,具體項目是:
①全麵體檢
每5年做1次。醫生會詳細詢問個人病史,相關的家族病史以及個人生活習慣方麵的一些問題,然後抽血化驗。此外,還應該做肝髒、脾髒檢查,以及尿液化驗、血常規化驗等。通過這些檢查可排除一些沒有自覺症狀的疾病。
②皮膚檢查
每年做1次。凡看到麵積超過6平方毫米(約一支鉛筆粗細)的痣或痣表麵呈凹凸不平狀,應去就診。皮膚原有的色素區域變大或顏色加深,也是危險信號。如能及早發現異常,也許做個小手術就能痊愈。因此,對全身的痣或色素斑做一次專業檢查很必要。
③牙科檢查
每半年進行1次。應當堅持每半年去看一次牙醫,清除牙斑、牙石,防止牙齒疾病。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因血液中雌激素水平較高,更要常去看牙醫。
④視力檢查
每2~3年進行1次。別以為你的視力達標,很多影響視力的疾患是無聲無息緩慢發生的,一般沒有明顯的感覺或痛苦。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有青光眼的家族史,或者工作用眼較多(如長時間看計算機屏幕),則發生眼疾而影響視力的危險性大於常人。定期由眼科醫生進行詳細而規範的檢查以及早發現異常,采取有效的措施。